一、关于波数和吸光度的公式?
吸光度计算公式:A=lg(1/T)=Kbc,A为吸光度,T为透射比(透光度),是出射光强度(I)比入射光强度(I0)。K为摩尔吸光系数,它与吸收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λ有关。吸光系数与入射光的波长以及被光通过的物质有关,只要光的波长被固定下来,同一种物质,吸光系数就不变。
当一束光通过一个吸光物质(通常为溶液)时,溶质吸收了光能,光的强度减弱。吸光度就是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二、波矢量与波长的关系?
一个矢量,它的方向表示电磁波的等相位面行进的方向;它的大小称为波数k:k=ω*sqrt(με)=2π/λ,其中ω为频率,μ和ε分别为磁导率和介电常数,λ为波长。因为空间相位变化2π相当于一个全波,因此k表示单位长度内所具有的全波数目。k也被称为电磁波的相位常数,因为它表示传播方向上波行进单位距离时相位变化的大小。
三、k与波长的关系?
波数等于真实频率除以光速,即波长(λ)的倒数,理论物理中定义为:k=2π/λ。意为2π长度上出现的全波数目。从相位的角度出发,可理解为:相位随距离的变化率(rad/m)。
波数的量纲是[长度]-l 。采用国际单位制,波数的单位是m-1 。一般来说,科学家比较喜好采用厘米-克-秒制(CGS) 来表达波数。采用 (CGS) 单位制,波数的单位是cm-1 。光谱线的差距可以被解释为能级的差别;能级与频率成正比,与波数也成正比。
四、已知频率怎么算波长?
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公式:波长=光速*(1/频率)。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用符号f或ν表示,单位为秒分之一,符号为s-1。
波长(wavelength)是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就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相邻两个振动位相相差2π的点之间的距离。波长λ等于波速u和周期T的乘积,即λ=uT。同一频率的波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速度传播,所以波长也不同。
C是光的波速=3*10^8
V是一般情况下的速度
所谓频率是一秒时间内通过的总波数。
波长顾名思义是波的长度
所以很明显一秒时间通过的总波数的总长度就是速度。
所以λ=V/f
f频率 λ波长
五、1000波数多少波长?
对于电磁波,其传播速度为300000000米/秒, 1000兆赫兹波长=300000000/1000000000=0.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