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当小小心理辅导员 初中演讲稿
一天,一位同学向我抱怨她诸事不顺,心情烦躁。我想不仅仅是这个学生有这样的感想,恐怕有时很多人都会这样觉得。于是,我就想到了这一次的主题。
我的题目《世界是365度的,关键在于你怎样去看待》。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如果人们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会发现连失去也变得可爱。
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活见鬼,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棺材”真的好灵。
其实,灵的不是棺材,而是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一直用尽各种方法侮辱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假如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当然属于原本送礼物的那个人。”
禅师颔首道:“没错。对于这些天来您送给我的礼物,我一概拒绝接受。”
说完这话,禅师微微一笑,转身走了。
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每个人都必定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接下来,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消极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思维者,形成恶性循环。
所有的这一切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即使我们不能改变环境,至少我们可以改变内心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态度。我们不可以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好今天;我们不可能每战每胜,但我们可以尽心尽力。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就能发现,这个世界充满阳光!
二、青春导航,责任增长
用爱与责任为青春导航 ——二○○八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侧记 ■本报记者 杨晨光 在这个舞台上,没有通常晚会少不了的大牌明星,主角是一群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高校辅导员。 10月14日晚,大连理工大学刘长春体育馆里流光溢彩,“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奖晚会正在这里举行。这些普通的大学老师,像明星一样,踏着红地毯,从舞台深处翩翩走来。聚光灯下,他们的微笑无比灿烂。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等领导同志亲自为他们颁奖。 4根水晶柱分布在舞台两侧,随灯光变换色彩,显得活泼而充满朝气。4棵参天大树的模型环绕舞台,彰显了“立德树人,与爱同行”的晚会主题。“志在育人”、“爱洒校园”和“情系祖国”构成了晚会的三大篇章。一部部反映获奖辅导员事迹的短片在矗立于舞台中央的大屏幕上呈现,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容,让掌声经久不息。 为了把一名学生从传销“泥潭”中解救出来,华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李卫东先后与学生个别谈话30多次,其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达7个小时,让学生破除一夜暴富的幻想,认识到非法传销的危害。 “多少次,他拿着工资给学生做生活费;多少次,学生生病住院,他以父亲的身份在手术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多少次,他拿着学生的资料赶赴全国各地人才招聘会,落实学生的就业岗位。”这是晚会给湖南科技大学辅导员皇晓东的颁奖词。“他就像学生的爸爸一样。”皇晓东的妻子这样评价他。 “你心目中的优秀辅导员有什么标准?”当主持人向获奖辅导员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每一位辅导员都把“爱心”和“责任心”放在首位。 爱心孕育力量,责任催生希望。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孙雅艳把爱当作一种语言,写下了15万字的《我爱我生手记》。她还资助4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万多元,其中,她资助的第一个学生罗英已上大学二年级。晚会现场,罗英和孙雅艳深情相拥,罗英泣不成声地说:“雅艳姐从中学一直资助我读到大学,我要把她给我的爱回报给这个世界。”两人手牵手,同唱一首《与爱同行》。爱生爱,生命无限精彩,心交心,幸福与你同在,看着这感动的一幕,不少观众眼中泪光闪闪。
三、如何尽快适应角色 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学工处处长陈涛、教育管理科科长葛昕明以及校本部2011年新入职辅导员参加了此次沙龙。本次沙龙由学工处处长陈涛主持。 本次沙龙主题是“如何尽快适应角色,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围绕已经工作一年的辅导员如何在学生工作过程中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合理规划自身的发展路径,不断探索新的突破口展开讨论。首先,学工处处长陈涛结合自己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谈了自己的职业感想。辅导员工作平凡但有价值,普通但有成就,琐碎但充满激情。辅导员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过程中,每位辅导员也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到了解岗位要求,准确认知自我,明确发展目标,寻找成长路径。她希望通过沙龙这个平台,辅导员能认真思考工作一年以来的心得体会,相互交流,积极研讨,一方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快适应角色;另一方面认真审视自己,明确目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做好规划。 随后,各学院辅导员就本次研讨主题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分享了辅导员工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自己工作的心得体会。经管院朱亚彬老师谈了自己工作中的苦恼,他觉得自己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缺乏有效的好方法,希望大家帮忙出出主意。在谈到职业生涯规划上,他表示现阶段无论从工作经验还是个人精力来说,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希望学校给予政策关怀,提升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公管院石寅老师结合自身一年的辅导员工作,运用具体生动的实例与大家分享学生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指出在管理中辅导员不应将自己处在学生的对立面,而应从朋友的角度加以引导,积极探索学生思想工作新途径。他的发言给在座的其他辅导员老师很多启发和借鉴。大气科学学院的汪瑶老师讲述了自己作为刚毕业的“小”辅导员,在研究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尴尬,希望大家给点儿建议。交流过程中,在座辅导员各抒己见。他们普遍认为这一年的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一方面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他们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做个好的辅导员不能只有热情,还需要有很多专业知识和工作技巧做支撑。他们希望有机会能够参加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指导讲师的培训,也期待有更多的机会与资深辅导员交流,学习取经。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能够优化“分流”机制,解决好辅导员的“出口”问题。 陈涛处长仔细聆听了各位辅导员的想法,不时就某个问题与辅导员进行讨论。最后,她说:“作为一名辅导员,一定要心中有爱,要爱你的学生,爱你的职业,爱你的岗位,这样在工作中才能有责任,有激情。作为一名辅导员,还要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专家,练好内功,提升竞争力。 陈涛处长讲话会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