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结果?

122 2025-02-20 18:51

一、维新变法结果?

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二、维新变法评价?

、中国历史学家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维新运动具有救亡和抵制人民革命的双重性质,但变法主张的公开提出,起了主要是积极的政治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萧功秦:

戊戌人士激进变法的失败,最直接的后果,是加剧了社会内部的政治两极化过程。

一方面,这这场变法引起了以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他们以情绪化的方式,更为顽固地坚持“祖法不可变”的立场。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进入了权力中枢,并进而强化了朝野本来就存在的非理性的排外主义势力。他们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革命排满”从此成为日益强大的政治思潮。清王朝充当中国变革的主导者的可能性,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这种两极化过程使中国未来的命运,将由此充满了更多的变数。

2、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喜所:

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缘由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详细战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呈现一个使变法胜利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络的强大的促进变革的政治和经济力气。

三、维新变法的内容?

政治方面:

维新变法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上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经济方面:

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物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维新变法提倡西业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建筑铁路;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军事方面:

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文化教育方面:

维新变法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四、维新变法的教训?

经验教训: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

戊戌变法以悲剧性的失败而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戊戌维新失败后,一部分人放弃了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进一步发展了起来。

五、维新变法的启示?

任何事情要成功,都要脚踏实地,都要符合实际情况,还要坚韧不拔。

六、维新变法的成就?

1.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2.推动了请政府的自我改革。《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下令实行新政;

3.激发了民众的革命热情,让大家看清,简单的改革是没用的,国家需要一场彻彻底底的革命;

4.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5.为“五四运动”奠定基础。

七、维新变法的目的?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希望求取西方器物技术强国 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希望学习仿照西方制度建设尤其是政治制度,达到强国崛起之目的。 新文化运动——唯民智之觉醒方为国家之觉醒。 大量的引进西方文化思想,批判旧有思想,让民智觉醒,一起救亡图存。

八、维新变法优缺点?

维新运动,即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九、维新变法运动?

1. 公车上书(1895年春)失败。

2. 导火线:《马关条约》的签订;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 影响:“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4. 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强学会的建立;维新变法思想:西方进化思想。

5. 维新变法宣传内容:创办报刊(事务报,国闻报最具影响),组织学会(强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制造变法舆论。

6. 严复《天演论》(反复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用西方思想解释维新变法。

7. 内容:

①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②提出西方器械、制度胜过中国;

③主张维新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8. 影响: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严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9. 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又叫“百日维新”。

10. 内容: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

①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②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皇帝没有军权,措施少而空洞)

③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革新政治,维护统治;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④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取消八股文,创办报刊。(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11. 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性质的维新变法运动。

12. 戊戌变法意义:

①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②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13. 结果: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变法失败。

14. 失败原因:

①变法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顽固派力量强大;

②光绪帝没有实权,没有发动群众;

③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十、维新变法思想主张?

1)早期维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人物,随着中法战争的失败,早期维新派开始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还主张发展工商业。这些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统和付诸实践。

  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以来)

  ①背景: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的增长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

  ②代表人物及思想:A、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其思想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