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惩戒原则?
从市教委获悉,由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将于明天起实施。这意味着,今后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惩戒有了明确的依据和标准。
近年来,关于教育惩戒的话题备受社会关注。到底该不该实施教育惩戒,可以采用哪些惩戒措施,实施教育惩戒需要遵循哪些程序?由于这些基本问题没有厘清,导致很多教师对学生“不敢管”“不会管”。与此相对,学生家长对教育惩戒也持矛盾心理,既害怕孩子的不当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又担忧教师实施教育惩戒不当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对于《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出台实施,本市中小学教师表示很有必要,能够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天津中学的王老师表示,以前在对班里一些有个性的孩子进行教育时,心中会有顾忌,毕竟没有一个标准和尺度。此次《规则》的出台,为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提供了一定依据,打消了教师的顾虑。南开区五马路小学的张老师认为,《规则》给学校和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其实教育惩戒不是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让学生知错就改,养成良好习惯。
大多数学生家长对《规则》的出台也持支持态度。“适当的惩戒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成长,毕竟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需要温度和尺度相结合、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但过度的责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规则》的出台对教育惩戒的‘度’做了精准把握,家长们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更放心了。”家长马先生说。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研究员方芳认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出台不仅明确了教育惩戒的根本属性和具体规则,也对新时代学校、教师、家长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规则》明确了教育惩戒的性质是一种教育行为,其目的是通过惩戒手段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芳介绍,《规则》明确规定了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根据学生违纪程度的轻重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每一类均列举了相应的惩戒措施。学校可以根据教育规律以及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实施教育惩戒的情形和方式予以具体化。但教师和学校在具体实施教育惩戒时需要遵循相应程序,例如教师和学校在实施不同教育惩戒方式时需要遵循不同的上报和告知家长程序;学校在制定校规校纪时,要遵循征求意见的相应程序等。这些程序要求体现了惩戒实施的公平、客观、合理,也体现了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利益主体多元立场的平衡。此外,实施教育惩戒还需要讲究艺术,提升温度。
为在本市中小学中深入贯彻落实《规则》各项规定,市教育两委近日下发通知,向教育系统各单位提出明确要求。“我们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通过专家辅导、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争取做到全覆盖,确保学校和教师会用、善用、能用、敢用,避免滥用。”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区教育局、中职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学校教育惩戒办法或校规校纪的备案审查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不合法、不合规的规定;建立受理学生或家长对教育惩戒决定不服提起复核申请的受理机制,履行监督职责;指导学校处置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同时,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并把学校、教师在管理学生、实施教育惩戒中贯彻法治原则、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纳入对学校的考核内容,督促、引导学校依法治校、依法办学。
二、惩戒教育的好处?
适当惩戒,有助于孩子守规矩。年少无知,需要遵守的规矩太多。日常生活、与人相处、读书求学等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规矩、规则。作为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该做,这就需要成人的引导、教导。有时难免出现屡教不改、一犯再犯的情况,此时给予适当的惩戒,通常会胜过多次说教。
适当惩戒,有助于孩子知敬畏。许多孩子如初生之牛犊,无知无畏,毫无节制,全凭本性说话做事。对于有些特别淘气顽皮的孩子,小小年纪也可能做出伤害影响较大的事。比如,一些校园欺凌、拔毛等行为。
适当惩戒,有助于孩子明责任。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各个年龄段有各自不同的社会责任。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或者社会,都要有相应的责任意识。
三、适当教育惩戒事例?
严师出高徒:孟子给人的形象是自尊而凛然不可犯,有时不免令人望而生畏,这一点,从师生关系上可以看出。在学生面前,他更多地呈现出严师的形象。
一次,孟子的学生乐正子到齐国,因为没有马上安顿好,未能当天去看孟子。第二天乐正子去见孟子时,孟子很不高兴,劈头就说:“你也想到来看我吗?”
乐正子感到语气不对,也不知怎么回事,忙问:“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孟子并不直接回答,转而问道:“你到齐国几天了?”乐正子老老实实地答道:“昨天已到。”
孟子听后便极为不快地说:“既如此,那么我刚才说那样的话又有什么可怪?”乐正子这才明白孟子生气的原因是自己抵达齐国后没有立即去看望他,于是赶紧解释,昨天没有及时到老师那里,是因为住所尚未落实好。
孟子一点也没有放松,继续责问:“你难道听说过,一定要住所找好了才来求见长辈吗?”乐正子只好向孟子认错。
在这段对话中,孟子的态度始终咄咄逼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对师道尊严的维护,显然压倒了对学生的宽厚和关心。确实,就人格形象而言,孟子可敬的一面似乎超过了可亲的一面。
四、教育惩戒法内容?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第一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称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适用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第三条学校、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积极管教和教育惩戒的实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言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指导、监督学校及其教师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
第四条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第五条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
学校制定校规校纪,应当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和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家长)的意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有学生、家长及有关方面代表参加的听证。校规校纪应当提交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施行,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以民主讨论形式共同制定班规或者班级公约,报学校备案后施行。
五、如何看待教育惩戒?
一方面,教育惩戒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不良行为。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教育惩戒的消极意义。
(1)对学生而言,惩罚不仅会带来生理伤害,更会带来心理创伤,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使其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
(2)对教师而言,常用教育惩戒的教师容易形成错误的师生观,认为自己有绝对权威,对学生有"生杀大权",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对学校而言,一个教育惩戒盛行的校园势必会受到舆论的讨伐,失去社会的信任,造成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信誉低下。
六、教育惩戒的特征?
教育惩戒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惩戒是手段与目的的结合,只有符合教育目的的惩罚方式才是教育惩戒。不符合教育目的,甚至反教育的惩罚方式不是教育惩戒。
以体罚为例,体罚是惩罚方式的一种,它是指通过对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的行为。
体罚有损人格尊严,会给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且体罚宣扬暴力,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反教育的。
七、教育惩戒是什么?
教育惩戒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在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并存,教师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而带来教育效果,使其感受到对错、荣辱、愉悦、痛苦等,以激发其悔改,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八、教育惩戒的作用?
一、理清“教育惩戒”的认知
惩戒教育应作为施教者应有权利和教育有效手段而长期存在,在充分理解与分析惩戒教育的认知误区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惩戒教育,厘清惩戒教育的实践意义。
(一)宽容迁就导致人格缺陷
惩戒教育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单纯的赏识教育难以承担教育重任,只“赏”不“惩”,宽容迁就了孩子的错误行为,甚至放任自流,这只能让孩子缺乏约束,导致人格缺陷。
(二)教育惩戒回归教育本质
教育惩戒与惩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反对惩罚教育的观点,往往把惩戒看作体罚,变相体罚甚至侮辱孩子,把正常的教育训诫手段看作违法行为,甚至认为教师“以惩代教”,以显示教师权威的表现。“教育惩戒”的重点在于“戒”,通过恰当的“惩”,收获最大效果的“戒”,目的回归教育本质。
二、实行“教育惩戒”的意义
“教育惩戒”是提高孩子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施教者往往在赏识教育和人本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迫于舆论压力,对“惩戒教育”产生恐惧,敬而远之,放弃惩戒教育权的情况。
(一)完整教育的方式
施教者应倡导“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采用“教育惩戒”的规范运用,推崇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排斥教育惩戒,教育惩戒对于孩子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赏识教育”是以“愉快的结果”强化行为,而“惩戒教育”以“不愉快的结果”来回抑制自己不当行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都属于教育手段,两者并不对立,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
(二)依法惩戒的权利
教育者对孩子具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职责与权利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惩戒权是一种职业权利,这种角度来说,权力意味着不可放弃,必须行使,否则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因而,“教育惩戒”是一种正面教育方式,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专业自主权。当孩子出现“失范”、“违规”行为时,施教者应该依照规定实行“教育惩戒”,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坚强的性格、锻炼意志和人格、培养责任感以及抵抗诱惑的能力;同时,施教者适当的“惩戒教育”能够维护孩子的权利,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三、遵循“教育惩戒”的原则
施教者必须注意是“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
九、大学教育演讲主题班会
大学教育演讲主题班会
引言
大学教育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段旅程。在大学里,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责任,这也是他们开始构筑自己人生道路的时刻。为了向学生们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和启发,大学教育演讲主题班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育演讲的意义
教育演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拓宽视野,增加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创造力。通过在班会上进行演讲,教育机构可以将各种主题引入学生们的生活,包括但不限于职业规划、心理健康、领导力培养等等。
教育演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达信息,更在于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通过演讲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拓宽他们的思维边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在教育演讲中,讲者需要用专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高度的参与度。
如何选择教育演讲主题
选择合适的教育演讲主题是确保演讲活动成功的关键。主题应该紧密围绕学生们的需求和兴趣,同时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
- 职业规划: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职业路径,如何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方法。
- 心理健康: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推动积极心态的养成。
- 领导力培养:培养学生们的领导能力,让他们了解领导者的特质和技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 社会责任: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社会问题。
演讲技巧
除了选择合适的主题,讲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演讲技巧,以确保演讲活动的效果最大化。
- 结构清晰:演讲内容应该有明确的结构,清晰地呈现各个部分的信息,使听众能够理解和吸收。
- 语言简洁: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于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 生动活泼:通过举例、讲故事等方式,使演讲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们的参与感。
- 互动引导: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增强演讲的效果。
- 适当幽默:恰当的幽默可以缓解紧张氛围,拉近讲者与听众的距离,使演讲更加轻松和愉快。
结语
大学教育演讲主题班会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对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选择合适的主题,并运用有效的演讲技巧,可以使演讲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们从中受益匪浅。
十、励志演讲主题?
自从来到中学的那一天起,我们每个人就肩负起了一种使命,一种追求卓越的使命,一种战必胜、攻必克的使命,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使命。
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我们一直在奋斗者,前进着。
终于,憧憬已久的这一天到来了,为梦想冲刺的一天来了,拼搏的季节终于到了。应该说高三一年是艰巨的。每一天我们都必须过的忙碌、紧张而充实,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们的阵地,都是我们赶超别人的机遇。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