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艺术?

演讲与口才 2023-03-19 02:11 编辑:admin 190阅读

我有位热爱艺术的朋友说:“为了艺术而创作艺术,这件事本身就很不艺术。”

但其实我不太同意这句话,这也是我在读马尔克斯推崇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鲁尔福的作品时产生的感觉。

看他的《佩德罗·巴拉莫》,我常常不知所云,记不得故事情节,感受就是:

我看不懂的是内容,而让我大受震撼的是他的写作手法。

也是由此,我意识到所有的艺术都在探索两件事情:内容和表现手法,所以艺术也可以被从这两个角度去欣赏。

先说内容,什么是内容呢?内容是人类感受到的东西,是人类的视角、人类的五感和观念。

视觉接收到的,是睡莲、向日葵、蒙娜丽莎;

听觉接收到的,是虫鸣鸟叫、隔壁装修的声音、凌晨早点摊的吆喝。

味觉接收到的,是巧克力的丝滑、咖啡的苦涩、芒果的香甜。

嗅觉接收到的,是飘然而过的桂花香、火锅味儿、同桌的屁臭。

触觉接收到的,是伴侣天鹅绒般的肚子、小狗毛茸茸的脑袋、溪水触手的凉意。

以上的感知都是具象的,而人的观念是指那些抽象的东西:爱、自由、悲怆、热烈、快乐等等。

艺术家表达的内容,即是这些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或人物、或自然、或静物、或超现实主义,即从具象中跳脱出来产生了观念艺术,而所谓当代艺术,是这些感官的融合。

内容上,在艺术史的角度来说,艺术家们从五感所见探索到观念,再从观念探索到融合感官和观念,但其实中世纪的神学主题创作,本身就是魔幻现实的,因为宗教是人类的想象。

说完内容,再来说表现手法。向日葵,可以画、可以刺绣、可以雕塑、可以用霓虹灯编织、甚至可以在大地用树叶堆叠。

而同样用画笔创造的向日葵,梵高的表现手法和莫奈的表现手法,又是不一样的。

《花瓶里的五朵向日葵》,梵高,1888年


一束向日葵,1881年,克劳德 • 莫奈

它们跟我们家里的向日葵有什么不同?被记录的这一刻有风吹过吗?画家在创作的时候,感受到了夏天的热情吗?

同样的少女,雷诺阿用的是印象派的手法,而毕加索用的是立体主义的手法,这都是在不断颠覆已经存在的表现手法,探索新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同样的内容。

呼应一下文章开头的话,这就是为了艺术而艺术。

小艾琳,1880年,雷诺阿


亚威农少女,毕加索,1907年

而物体结构逐渐消解,典型的表现手法就是蒙德里安,这或许是他眼中的风景。

Composition with Red, Green and Blue, Piet Cornelies Mondrian,1921

艺术家们探索艺术对感官的刺激和思想的启迪,使用的方法和材质也愈发丰富和具有突破性,于是当代艺术,这一不断挑战感觉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也应运而生。

比如英国当代艺术家Tim Knowles,给树枝绑上画笔,让自然作画。依然是画,但是是柳树和风的作品。


解释完了艺术在两个角度的探索:内容(感官和观念接收的信息)和表现手法(表达内容的方法),我们如何在艺术展上欣赏艺术作品时运用这些概念呢?

如果艺术家的作品很直观,那就感受就好了,比如树枝作画,任何的思考都会破坏了意境和美感。

反之则可以思考三个问题:

1. 艺术家表达的是什么内容?(是具体的吗?还是抽象的?是常见的吗?还是新奇的?)

2. 艺术家是怎么表达的?(是大面积用色吗?还是点彩?还是装置?它通过这些处理,达到体现热情、平衡或衰老等等的目的了吗?在他那个年代是具有突破性的吗?)

3. 你在多大程度上被艺术家调用了感官和激发了思考?/艺术家创造了什么意境?(比如莫奈的向日葵,虽然是视觉刺激,但你能在其中感受到午后的风)

最后,翻迎来我的公众号玩:不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