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题:微信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其实这个辩题很简单,下面我就做个例子吧,算是抛砖引玉。
一,关于问题
正方问题:微信就像古时的书信一样,是为了加深联系才应运而生,试问如果书信是一种降低交流的途径,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信鸽、快马之类的事情发生。
反方问题:微信如果不是降低了人们的情感交流,那么为什么会有视频的诞生,照正方的逻辑延伸,那么以后过年就不要吃什么团圆饭,直接发微信好啦!
二,关于解释
正方解释:微信只是一种交流方式,如果一定要提升到情感方面,那么无疑创造者是为了方便,为了增强,如果它的产生是为了降低,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么高的使用率,而之所以会有反方的论调只是人为的使用和理解上的不同,与这项产品无切实的关联。
反方解释:微信的存在首先源于它的进化,这个进化的前提是迎合,甚至是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上使得原本就在不断求得进步的脚步更加快速,人们无暇顾及周遭的情感,只是以为寻求物质上攀登,但是因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还在影响一代又一代,所以在效率面前,他们选择了用这样一种方式达成原本应该由嘴巴完成的传达。
三,关于方向
无论正方反方,辩论始终都是一种双向的角度,当你站在使用者和质疑者的不同地方时,你自然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就这个问题而言,概念或者说定性很重要,一定要在本质上做文章。正方至少需要将它阐述成为一种服务于人的工具,而反方则要改为一种传达感情的方式。比如,前者在没有接触过之前,一定也不是离不开的,但是在感受到它认为方便、轻松后,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愿舍弃,同时会大大的提高使用率。反之,后者也不一定就是没有使用过,但由于人各有异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致使一部分人在反思之后认为它的存在其实是一种阻碍,使得自己更有理由去忙绿。
综上其实只是很皮毛的看法,如果你已经有其他的论点或者论据,并且觉得需要再做推敲,也可以直接问我,想必在我回答之后,你还可以做更充分的准备。最后祝朋友一切顺利!
有那么夸张吗?微信之不过是个即时通信软件,融合了语音和文本图像的多种功能,还是免费使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我们的通信成本,随时随地可以联络,你们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这也能当做话题,一个软件就能改变人与人的关系,我看建立这个话题,支持这种说法的就是恶意中伤别人,
微信给了人们一个敷衍的途径,明明可以简单的口头问候,却偏偏选择了微信。线上的时间增多挤占了线下的肢体接触,而肢体语言占情感交流的55%。
为嘛我觉得有时候还增加了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呢。。。
你是正方还是反方
不会沟通?情绪价值的过度放大
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的上司,同事或者HR中有人在对你进行评估的时候认为你不会沟通。然而在平时的生活,交友中却极少出现有人说你不会沟通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沟通的名词解释是这样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我们适当的把思想和感情剥离来看。思想达成一致,那么面对大多数目标,大家会奔着一致的目标去努力。而情感达成一致,大家在面对目标的积极性上会有更高的认同,也会让事情推进的更为顺利。沟通的目的是希望达成思想与情感的双重认同,然而很多时候并非如此。
再把思想和情感剥离的带入工作和生活两个场景中来看待会不会沟通这件事。
先说工作,企业是有清晰的层级管理的,即是倡导扁平化的工作环境,也很难达到大家思想上的一致,职场中经常会听到“我觉得、我认为、我理解”也正是职场人在交流过程中求同存异的同时,希望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方式。因为在职场中,思想达成一致比较简单,结果导向,绩效管理等等很容易量化目标,以达成思想一致。但情感共识需要职场人有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格局,换位思考的能力和对目标的深刻认知,这往往很难达到。因此在近代的企业管理中“五步工作部署法”成为了很多企业备受推崇的高效工作方法,因为几乎大多数的任务,在通过五步工作部署法的沟通后,基本可以达成思想的一致,以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而情感一致,则需要大量的静默成本用于沟通,交流,甚至探讨来达到。
再看生活,为什么生活中却几乎听不到“不会沟通”这个词呢,因为生活中,大家的情感都是达成共识才会交流到一起,比如一样的喜好,一样的追求,喜欢旅游的人结伴出游,粉丝结伴去某位明星的见面会,喜欢二次元的人一起去参加嘉年华。已经达成情绪共识之后,思想沟通就变得简单许多,出游选择哪条线路,粉丝见面会给爱豆什么惊喜,嘉年华观展攻略,思想共识比起情感共识更具象,也更容易统一。
再来看“不会沟通”也往往成了职场上对个人评价中极易出现的一个词,因为沟通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本方式,一句简单的不会沟通,就不用过多解释,已经对职场人进行了定义。一句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词还让人百口莫辩,难以找到任何理由和观点去反驳。
情感价值在职场上本身就是各取所需,甚至对于企业发展中每个阶段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任务,理解也是因人而异的,而这已经导致了一开始的情感偏差。而情感价值本身对工作中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彼得・德鲁克的《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的第一章就强调先确立使命,因为使命是达成情感价值的有效手段,让组织中的每个人在情感上都达成共识。互联网头部企业阿里也将使命、愿景、价值观作为核心战略。可见思想共识之后的情绪共识能让企业在竞争力上突出重围,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
企业中的情绪价值需要管理者有一定的领导力,是自上而下的组织起团队。而上级评估下级不会沟通,说明管理者的能力不行,或者管理理念的原因,下级评论上级不会沟通,说明下级对上级任务目标的认知不够清晰,平级之间不会沟通说明彼此没有达成基本的任务共识。不论哪种,都是情绪价值的过度放大。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职场生存更是不易,不要被“不会沟通”捆绑,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