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夜追凉古诗表达思想感情
夏夜追凉中:竹深树密虫鸣处,反衬出夏夜之静。《夏夜追凉》是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全诗明晓通畅,毫无艰深之处,却又回味无穷。宋孝宗乾道四年(1169),年逾不惑的诗人回乡闲居,夜晚喜欢在故乡的一座廊桥上纳凉赋诗,该篇大约作于此时。
二、夏夜追凉诗意
微微清凉的感觉。夜微凉的出处是《夏夜追凉》。《夏夜追凉》是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
《夏夜追凉》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全诗明晓通畅,毫无艰深之处,却又回味无穷。首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即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
三、夏夜追凉这首诗
体现了作者的惬意和对自然的热爱。
全诗用词简单,但又生动形象。读完诗人这一首诗,感觉是十分自然而又贴近生活的,仿佛我们就是诗人本身,在夏天一个平常的夜晚,难以忍受暑热,推开房门,在月下站立,树下乘凉,听着虫鸣的声音,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净和凉意。而作者所说的"时有微凉不是风"正是这种"静中生凉"的意趣。
作者用月亮,竹林,虫鸣,树荫等等景象描写,为这一份安静与清亮做好铺垫,而这样的写法比直截了当地点明"静中生凉"更加富有诗意和意趣。也将读者带入到诗中所描写的景象,传达出作者的感受。
四、夏夜追凉追的妙处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来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追凉]寻地纳凉。 此诗写夏夜纳凉,并无新奇的景色和美妙的意象,而读来颇耐咀嚼。其精源神全在最后一句的最后三个字上。陈衍《宋诗精华录》中评这首诗说:“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百猜是说什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结束处能翻出新意,使人耳目一新,正是杨万里匠心独运之度处。
五、夏夜追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夏夜追凉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