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宫古诗表达的感情
遂持一节向江右,即赐十行朝日边。南宋·梁竑《湖山楼》
江右皇华溯浙东,按行特地到山中。宋末元初·汤汉《赠久轩提刑江东二首 其一》
本家太行西,薄宦浙江右。元末明初·谢肃《题捡校盐运大使翼城常德新望云轩》
湖南使节经江右,浙上行船过泖东。明·李东阳《送李提学若虚侯佥宪公矩一首》
露布收江右,行宫入建康。明·蒋山卿《奉送白岩相公扈跸凯旋三十韵》
吴中行脚添游记,江右风流赖主持。清·陆汝猷《题南昌万硕卿诗稿》
二、行宫的情感
借景抒情是在诗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意思是:当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擂着社日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外族皇帝的行宫。写的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祭祀之景,抒发的是词人心中国土沦丧之哀痛,令人不堪回首。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三、行宫的意境
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1750),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工程结束,是慈禧太后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光绪二十六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翌年修复。全园可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
四、行宫表达的情感
这首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的时候,当时词人登上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站在北固亭上俯看滚滚长江,不禁心潮激荡,于是写下这篇传诵千古的佳作。本词题为“怀古”,事实上是借古伤今,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上北固亭后,眼观雄壮的江山,产生了对孙权和刘裕的追思,借京口历史英雄的丰功伟业,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抗敌救国的急切心情。孙权曾以弱制强,并在京口建都,坐拥东南,然而这样的英雄已经难以找寻,他曾经的辉煌功业也已被风雨冲刷走了。“想当年”三句,称赞了南朝宋武帝刘裕率领北伐军气吞胡虏的雄姿。可如今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却昏庸腐朽、懦弱无能,两相对比,更令人感到悲痛。
词的下片先记述了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北伐失利的历史事件,然后对比古今,生发出今日的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丧失了多次抗金的良机,自己也难以实现恢复中原的壮志的感慨。“凭谁问”三句则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忧愤之情。
本词紧扣主题,怀古伤今,用典较多,情景交融,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佳作。
五、行宫的中心思想
隋宫燕作者:李益年代:唐体裁:七绝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作者小传】: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有《李君虞诗集》。《唐才子传》卷4有传。鉴赏作者:佚名 隋炀帝杨广在位十三年,三下江都(今江苏扬州)游玩,耗费大量民力、财力,最后亡国丧身。因此“隋宫”(隋炀帝在江都的行宫)就成了隋炀帝专制腐败、迷于声色的象征。李益对隋宫前的春燕呢喃,颇有感触,便以代燕说话的巧妙构思,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燕语如伤旧国春”,目睹过隋宫盛事的燕子正在双双低语,像是为逝去的“旧国”之“春”而感伤。这感伤是由眼前的情景所引起的。君不见“宫花旋落已成尘”,此时春来隋宫只有那不解事的宫花依旧盛开,然而也转眼就凋谢了,化为泥土,真是花开花落无人问。况且此等景象已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燕子尚且感伤至此,而何况是人。笔致含蓄空灵,是深一层的写法。 天下当然没有如此多情善感、能“伤旧国”之“春”的燕子。然而“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读者并不觉得它荒诞,反而认真地去欣赏它、体味它。因为它虚中有实,幻中见真。隋宫确曾有过热闹繁华的春天;而后“一闭风光”,蔓草萋萋;春到南国,燕子归来,相对呢喃如语;这些都是“实”。尽管隋宫已经荒凉破败,隋宫燕却依然年年如期而至。燕子衔泥筑巢,所以那宫花凋落,旋成泥土,也很能反映燕子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燕子要巢居在屋内,自然会留意巢居的屋子有没有人。这些都是“真”。诗人就是这样通过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隋宫的衰飒和春燕归巢联系起来,把燕子的特征和活动化为具有思想内容的艺术形象,这种“虚实相成,有无互立”(叶燮《原诗》)的境界,增强了诗的表现力,给人以更美、更新鲜、更富情韵的艺术享受。
六、行宫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充电宝租赁,在东门儿服务站。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为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