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这两首诗写爱情的诗在思想感情的表达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上有什么异同
1、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通过一连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和象征,构筑一个抒情网络,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意象更有感染力,诗歌更有韵味。
2、不同的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有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致橡树》则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相同点: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对心仪对象的爱慕
异同点:前者更加直接,后者比较含蓄。
二、《爱的艺术》—关于尊重
有人把稀松平常的事当做专业探讨,写了一本流传甚广的艺术全书。―弗洛姆《爱的艺术》。
书的内容大体如下:
一、为什么要学习爱,因为爱是一种能力。
二、为什么需要爱,为解放孤独引起的焦虑。
三、什么是爱的基本特征,给予:把“自身有活力的东西给予他人,带给他人以快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伤感,把活力的东西表现出来并具体化”,即以本真示人,智慧的鲜活。关心:“对所爱对象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即主动善意的关心,而非心有他想。责任感:“一种自愿的行为,对另一个人表达或没有表达的需要的反应”,即感同身受的实践能力。尊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即按本来面貌走进爱的对象,不是我以为他是,而是他原本该是。了解:“超越对自己的关心而按本来面目发现另一个人”“深入心灵的隐秘”,即以爱为动机,认识别人认识自己。爱的这些基本特征是成熟的爱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了成熟的爱的能力,一个人才能卓有成效的爱他人爱自己。
四、如何实践爱的艺术。从耐心、专心、规范的练习做起,并将这种练习用以读书、交谈、观光、听音乐等日常生活。
当然,弗洛姆在书中还批判了弗洛伊德理论,褒扬了东方哲学,也提及了东西方宗教、科学史、资本主义商品关系,旁征博引终成专著。他大费周章,不过是想告诉人们,爱,这种看似与生俱来的东西,也需要学习。你说你会爱,却时刻不忘拿己之心爱人,有意无意以爱之名绑架别人。凡所真爱必以尊重,尊重是爱的高贵品质,其内涵就是以同理心释人,以谦逊态度待人,让双方在积极和谐的场合理智而感性的各展活力。深度的爱也唯有建立在尊重之上,才能了解、关心、给予所爱之人,进而实现爱的责任。懂得尊重,才能明白该何时沉默又该何时滔滔不绝。好为人师者众多,事后诸葛者常见,为被爱者的成长和幸福积极考虑者鲜有,故而我们还需学习爱的能力。
三、如何表达对一个人的爱意?
总结为两点,一是送礼物,二是送上真心,相信只有有诚意,大家都互相爱慕,相信一定可以打动女孩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