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医患关系也这么紧张吗?导致医患关系紧

演讲与口才 2023-03-20 04:09 编辑:admin 106阅读

本科临床医学大四考研党,在《医患沟通》课程上要求分析国内外的医患关系,找了很多的文献资料,最终自己汇总成了三个方面,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参考。

以下是具体内容。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长,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不断增加等问题,是医院管理者积极探讨和要解决的问题。在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医院临床工作中了解到一个现实问题,便是国外的医患关系和中国医患关系的差异,关于这一问题,我有以下看法。

1.国外和国内的医保制度存在差异。

国外的医保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全民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如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是以公费医疗为主,由政府出资,政府管理,私人医院或医生提供医疗服务,其特点是社会公平民主、公民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为核心,建立一个病有所医、急有所救、人人共享的医保体系。

构成我国现今医保制度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我国始终坚持以“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为目标建立医保制度,但由于各地区和单位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差异,公民享有的医保待遇标准也各不相同。


2.国外和国内医疗资源存在差异。

在美国,看病实行预约制度,“预约”本身就是为了保证医护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一个医生一日只看几个病人,每个病人都可以享受到完善的诊断和治疗。美国医院非常重视培养医生要善于与人沟通,要有同情心和合作精神,特别是与患者的沟通。在门诊都是私密性较好的一对一服务,医生不厌其烦地解答、检查患者,一般初诊约45分钟,复诊约20分钟左右,遇到复杂病例可能时间还会延长。病人都知道:如果需要,他们有权利占用医生更多的时间。

相较而言,在中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资源却仅占世界医疗资源的2%,也就是差不多1/4的人口只占用1/50的医疗资源。中国医生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接诊大量的病人,不可能保证照顾到每一个病人的需求,导致出现疏忽,病人付出了金钱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自然就会因此产生不满。


3.国外和国内的医疗服务存在差异。

在医疗服务的细节上,国内和国外的差距依然明显。在就诊前,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信任感、舒适感的培养,其次在慢性病的治疗上,对患者用药疗程的谙熟,患者随访和取药的便捷性等等,都体现着细节的差异。

在医疗服务差异的背后,呈现出的是医生培养制度的差异,医生待遇的差异,医疗保险的差异,考核与薪酬的差异、医疗大环境中的各个主体地位与思维的差异。

中国的医生在人文教育方面非常缺乏,很多时候很少将病人当做“一个完整的人”去看待,在医生的眼里,往往只有“病”,没有“人”。一个医生可以把病人病愈,确往往会忽略病人的感受和心理需求(其实也是医生太忙导致的),很多医患纠纷其实并非是技能问题,而往往是感情问题。病人在感情上没有得到尊重和满足而产生了矛盾。

美国、加拿大等其他欧洲发达国家的情况都出现类似的特征,即良好的医疗保障,高校的诊疗体系和高水平的专业团体可以有效的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国外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却不能生搬硬套在我国的医保制度上,这不仅基于各国国情的差异,还因每种医保制度都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现状的演变又不断涌现出新的矛盾冲突,归根结底,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断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