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

91 2024-04-30 12:23

一、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

1,从前在家乡 感受: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2,三年前的南京,感受: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3。如今在海上,感受:我觉得自己睡在母亲的怀里。

概括出巴金的繁星中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及作者看繁星的感受。

二、繁星有什么多音字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只有繁是多音字

读fan二声

或po二声

请问我是否将您的问题回答清楚呢?

三、巴金的《繁星》问题

、主题全解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2、结构全解

全文按时间顺序以情感为线索柯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描写“我”最能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2):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3—4):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3、写法全解

(1)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课文描写的对象,一是眼前的景物,二是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像。可指导学生分别找出这两类描写对象,体会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由此体悟作者种种奇妙的感受的真切和精妙。例如第3段,共10句,前三句主要写海上每晚观看繁星的夜景,为后面写作者的感受张本。从第4句开始,主要写“我”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星空越来越低,星星越来越近,它们正对“我”友好地眨眼,同“我”小声地说话,于是,我回到童年,成为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微笑着,沉睡着……从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比喻,如“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远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拟人,如“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排比: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上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4、难点全解

(1)探究作者看繁星、谈感受的观察和认识的过程。

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渐细微深切。如对夜晚的观感、对星天的认知,详见下表。

时间

地点

对夜晚的观感

对星天的认知

从前

家乡

密密麻麻的繁星

三年前

南京

看见一个静寂的夜

星群密布的蓝天;认得一些星星

如今

每晚

海上

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把它们认得很熟了;许多认识的星

有一夜

海上

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2)关于“沉睡着”和“觉得”是否有矛盾。

课文第3段未必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前一句写“沉睡着”,后一句又写“我”“觉得……”这样写看起来有矛盾,其实并不冲突。前一句写“我”“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地熟睡着;后一句写“我”“觉得……”是讲“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3)关于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

课文末句说“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句中的“那个巨人”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还在跑”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说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说因为前文提到“船在动,星也在动”,所以使人觉得“那个巨人”在跑。

四、冰心的繁星有什么不足

在初中语文教本的《名著导读》中简介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在艺术上兼采了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特别是在语言上,清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人们对其褒扬的声音很多,但也有人不以为然,梁实秋当年就有不同的看法:

我读冰心诗,最大的失望便是她完全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几无女流作家之长。我从《繁星》与《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繁星》、《春水》这种体裁,在诗的国度里面,终归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样也许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积月聚的便成一集。这是一种最容易偷懒的诗体,一种最不该流为风尚的诗体。

《繁星》、《春水》又有一个缺点,便是句法太近于散文的。

总结一句:冰心女士是一个散文作家、小说作家,不适于诗;《繁星》、《春水》的体裁不值得仿效而流为时尚。

你的看法呢?当即我引导学生自由探讨,各抒己见。于是,我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一个男生直言不讳地说:“我不喜欢冰心的诗。首先是因为我自己不喜欢诗。其次是因为我总感觉冰心的诗,好像缺少点什么。”“缺少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就是缺少那么一种韵味。她的诗太女性化了,可能是缺少一种男性的阳刚之气。”大家不觉哑然失笑,却有不少男生点头称是。马上一位女生起来反驳说:“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就很喜欢冰心的诗。她的诗虽然短小,却很有韵味,很耐人思考。比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种哲理小诗就很让人深思。”“我也喜欢冰心的诗。”一个女生接着说:“她写给母亲的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蕴含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眷恋,母爱对诗人的浸润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比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短短几句便道出了母亲的包容与坚强。”“我不喜欢冰心的诗,太短了,我还刚开口,它就结束了,感觉很不过瘾。”这是发自一位男生的声音。无形中,学生不自觉地形成了两种看法。男生和女生针锋相对,让我感觉课堂趣味盎然。

作为老师,能够听到发自学生心底的真实的声音,我感到很欣慰。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个性飞扬的。允许听到不同的声音,甚至可以为不同的声音喝彩。这不禁引起我思索一个问题。我们读者和学者应该以什么态度来看待作者和文本?是仰视?俯视?还是平视?过去,我们习惯于把作者和文本看得高于一切,是一种仰视的态度。不会对作者及其文本有什么疑义,唯其至尊,或者也不敢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深深地禁锢了自己。今天想来,这实在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作者和文本自有他的精妙和可取之处,但也一定有他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那么正确的态度应是学习其中的精到之处,又辩证地看待其中的不足之处。在深入走进文本的同时又进一步走进作者,以便能够更深刻地读懂文本,从而透悟其中的精到和不足。并且能够做到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从而生发自己的见解和前人未曾有过的独特之处。

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自课堂的不同的声音也便是一曲优美动人的旋律。关于冰心的《繁星》、《春水》,每一个读者也自会奏响属于自己的音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