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00字科技创新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创新之路 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小,我就是个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当我得知东方魔稻惠及几亿人民,当我看到神舟飞船直冲云霄,我便产生了对于科技创新的无限向往。进入学校以来,学校浓浓的科技教育氛围给了我解决困惑的机会,我渐渐爱上了科技创新。
我也曾心生困惑,创新究竟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创新?我反复问自己,反复思考。我感到科技创新像雾里看花,空中楼阁,不可捉摸。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想起看过的一档名叫《异想天开》的电视栏目,专门播出青少年制作的创新发明。我至今还对那个把小风扇安装在筷子上,用来给热面条降温的创意记忆深刻。在上数学课时,老师鼓励我们用多种不同方法解同一道数学题,我喜欢解几何题时,尝试添加不同的辅助线;我喜欢学习化学,尤其喜欢做试验,因为在实验中我会发现世界是如此奇妙。突然,我好像感悟到了什么,也许我给了创新过深的含义,创新并不是一项深不可测的领域,创新其实就是发现创造价值的新方法,创新是可以溶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虽然发明家不是人人可当,但是科技创新应该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
八年级时,我们开始接触物理学,那可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其中,我对电磁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反复琢磨,多次论证,自己撰写篇《电磁跑道》的科技小论文,并因此而获奖。心血来潮,让我初尝科技创新的快乐。之后,我的创新热情进一步高涨,《电磁式“内燃机”》,《火车发电设想》,《树干为什么是圆的》这些科技论文陆续参与科技论文比赛的征文。同时我也喜欢进行小制作,这些小制作可以便利生活,营造乐趣,我相信“小想法”将成就“大作为”。
今天的我们,虽然时时刻刻享受着发明,却仍然对发明充满陌生。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却没有“发明”这种职业,没有人为发明家付薪水。世界因为发明而辉煌,而发明家个体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他们经历着科学技术攻关上的艰难攀登,经历着成果开发上的艰苦跋涉,他们是一个在为社会进步而奋斗着的群体,他们是伟大,无私的,我立志也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让我更多的幻想变成现实,让科技服务于人民。
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是属于我们广大青少年的,面对广阔的明天,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打破思想的禁锢,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在世俗中发现新大陆,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我们就能不断创新。创新,从身边做起,在科技创新之路上,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科普该如何定义呢?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关于科普的概念,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 际工作部门都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根据理论界现有的研究,从科普工 作的实际出发,可以把科普界定为:从广义上看,科普是指为了提高公众的科 学文化水平,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需要,改善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实 现可持续发展,所从事的学习、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和弘 扬科学精神的过程。
广义科普应该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
从狭义上定义:科普就是科学技术(主要是自然科学)的传播、普及过 程,是科学的原理、定律、知识、思想和方法,经过再创作,以通俗的、大众 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的传播和普及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科普影响、改善 和调节公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地定义科普的概念,科普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媒 介)来进行,最后的作用对象都是人(大众),并通过人对其所处的环境、事 物等发生作用,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这种效果的形式包括直接效果、间接效 果、短期效果、长期效果;根据这些效果所发生的不同领域,又可以是社会效 果、经济效果、文化效果、环境效果、科技效果等。
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 法》)将该法的适用范围界定为“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 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并提出“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应 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
三、什么是科普大篷车?
科普大篷车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科普宣传车,由普通车辆改装,配备有科普 互动展品、科普展板、科普资料以及笔记本电脑、背投式投影机和银幕、DVD 影碟机、音响系统、车顶照明系统等,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 科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科普设施。
科普大篷车以其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多媒 体的教育方法、机动灵活的活动方式,深人到基层,开展科普展教活动,受到 广大公众和科普工作者的欢迎。科普大篷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科普场馆 空间分布不均的缺陷,受到了地方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 持。
科普大篷车的巡回展教活动可以增加公众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机会,丰 富科普工作的形式,增强科普的效果和影响力。同时,科普大篷车与传统科普 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科普工作的不断创新。
科普大篷车的研发始于2000年。中国科协针对科普场馆短缺的问题,借鉴 国外开展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承担了研制和配发科普 大篷车的任务。
2005年4月,中国科协印发了《科普大篷车管理暂行办法》(科 协办发普字[2005]28号),规定科普大篷车的配发和使用管理工作采取“公开申 请,专家评审,重点资助,追踪问效”的原则。针对县级科协科普能力不强、 科普场馆少、公众科技知识缺乏等特点,中国科协研发了 IV型科普大篷车,目 标是到2020年,争取有条件的县级科协都能配备一辆IV型科普大篷车。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昌平区、通州区、大兴区、平谷区、密云县等区县 已配备科普大篷车。社区科普工作者应了解科普大篷车的车载物件和展品,积极 联系区县科协,推动科普大篷车进社区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