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论赛主题及辩题
辩题就是辩论的题目。辩题的15种类型
1、是非辩题
你说是而我就是说不是的。如:离婚率上升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不列出反方观点,下同]这种类型的辩题我认为,其实主要辩题的切入点正方主要是在立法的方面下手,反方的切入点主要是社会现象暴露的社会问题。
而是非形式的辩题我认为,主要抓住事物的两方面来考虑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诠释本题的要义。
2、比较辩题
将二者做比较的辩题,如:事业比爱情更重要。这类辩题主要是抓住,题中涉及到的“更”字来进行讨论。有很多的朋友在讨论这样的辩题时经常习惯用否定的观点来看待对方观点,这也是辩论中对辩题理解的一个误区。
3、利弊辩题
利弊分析型辩题,如: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家教的利弊。这种辩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支持。所以在辩论的技巧上要学会应用对方观点或阐述上的失误尽可能的使其成为己方观点的一部分。
4、可否辩题
即如果这样可以,则那样不可以的辩题,如: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这种辩题主要针对的事物或事理。在辩论中经常会有一些主观的思想回影响到辩者的思路,所以这类辩题也是大家对事物或事理两面性观察的一个要点。
5、可能辩题
即可能与不可能的辩题,如:生态危机可能导致人类灭亡。这类辩题中需要大量的专业资料,在说明问题过程中,有会有根据已有资料的新观点或论断来支持己方观点。由此辩论的焦点就在于对资料的消化和理解上,而对于辩论本身来讲锻炼的是辩者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
6、前提辩题
即谁是谁的前提类辩题,如:经济发展应该以教育发展为前提。这类辩题的解除主要是以分析事物或事理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主要的内容。因为只要是提及到前提的问题就一定两事物或事理难以分开,互相渗透,所以也是对辩手寻源能力的培养,在对辩题的分析中多问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半?其中的共同点又是什么?
7、应该辩题
即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的辩题,如:愚公应该搬家。这类辩题主要是以道理、原因使其作为辩论的主题,辩论中会有大量的质疑产生而导出结论,是锻炼辩手多重思维,普遍联系的重要手段。
8、先后辩题
即判断谁先谁后的辩题,如:德为才先。这类辩题需要注意,立论时的落脚点,并且需要整个辩论队伍需要高度的统一思想。因为这样的辩题不仅是说明问题是这样的问题,其最主要的关键就在于,己方观点的逻辑链条是否完整。所以也是锻炼辩手,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
9、轻重辩题
判断谁轻谁重的辩题,如:人类社会应该重义轻利。这种辩题中正反双方的观点的交叉教为明显,需要对对方观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才是这类辩题破题的关键,是从对方的立场来思考己方观点的一种方法,俗话说:知己知彼就是这样!
10、对立辩题
即对双方而言尖锐对立,水火不相容的辩题。如:不破不立。这种辩题中经常在辩论场上最为精彩的一类比赛。越是具有个性的队伍在这种辩论中越是具有优势。我提到的个性话的队伍是指所有的成员具有很明显的不同的辩论风格!
11、本末辩题
即谁为本谁为末的辩题,如:人性本善。这类辩题中一般都是具有相同的前提以供参考,而得出相反的结论。解除这类的辩题主要是要抓住如环境、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相关结果。而这种辩题的存在形式正式,当年辩论初形成的那种作用与意义,即寻求真理。
12、主次辩题
即判断谁主谁次的辩题,如:学生以学习知识为主。这个辩题主要是谈的是因果关系。而解除的方式,经常采用几何中反证法的形式出现。
13、必然辩题
即必须如此而不能如彼的辩题,如:效率必然牺牲平等。这种辩题正方主要抓住成因作为立论的依据,而反方的灵活行较大。可以自己建立多重的理论模式,但同样也拉长了战线。所以针对正方的有利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立论是很必要的。
14、必要辩题
即必要与不必要的辩题,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种类型与谈前提的辩题内容差不多,主要是在必要性上做文章,而所有资料也必须围绕着必要这一前提进行讨论。这就需要对资料进行精练和归纳这样才能用更加合理的内容证明必要存在的合理性。
15、大小辩题
即谁大谁小的辩题,如:义大于利 。这类辩题实际上需要一个前提,也是立论形成的载体,这个载体可能是一个行业、一个阶段、也可能是历史的某一段,只有限定在一个对己方有利的前提下才能使己方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这也是一只队伍势力和能力的最好展现的一类辩题。
二、辩论赛主题怎么写
辩论赛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命运、便利器具、发掘人才、民族技艺、理想人才、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金钱追求与道德、大学私营化、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以暴制暴、重奖大学新生、社会安定、代沟责任、名人拍广告、克隆人等。其中,每个主题都有正反两方观点,需要参赛者进行辩论。
三、辩论赛热门主题
1.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
2.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你救哪个?
3.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该不该886?
4.大学必修恋爱课,你支持吗?
5.奇葩星球新规定:爸爸每周陪孩子低于12h就被取消爸爸称号,你支持吗?
6.结婚前,我让伴侣在TA的房本上加我的名字,有错吗?
四、辩论赛主题2021
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2021年10月2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强调,让我们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在洞悉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确立了我国对外工作的崇高目标,为多边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开辟了新境界,为新时代中国同联合国的合作指明前行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五、辩论赛题目最新
1.人物功过评价(李鸿章、拿破仑、斯大林……)
2.事件评价(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
eg:李鸿章 正方:过大于功 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反方:功大于过 倡导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拿破仑 正方:过>功 称帝并对外以武力扩张
反方:功>过 制定《拿破仑法典》,动摇欧洲大陆封建势力
斯大林 正方:同上 大权独揽,不利于民主化建设
反方:同上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推动重工业发展
新航路开辟 正方: 利大于弊 世界开始形成为一个整体
反方: 弊大于利 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列强抢占殖民
地,为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工业革命 正方:同上 大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经济工业化
反方:同上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社会犯罪
等新问题
大的就这两方面,从这两点出发应该能很快找到五个
六、辩论赛主题100个问题
不存在万能金句。 因为辩论赛是一种需要展示学生辩论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活动,每场辩论赛的主题和背景都不尽相同,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论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辩论。因此,没有一种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境的万能金句。 然而,有一些常用的辩论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辩论。比如,利用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和伪科学观点,用符合逻辑的思考和语言来确立自己的立场等等。通过这些技巧和策略,学生可以更有信心地进行辩论赛,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七、辩论赛主题内容
(1)以“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是不是金钱问题”为主题
(2)对“文化遗产以开发为主,还是以保护为主”为主题
(3)以“保护绿色天地,共创绿色家园”为主题
(4)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5)是否要禁止动物园的存在
(6)随地吐痰要不要被罚款
(7)户外杀生运动要靠法律禁止还是自我约束
(8)人类对动植物的基因遗传工程是否破坏了生态平衡,违背了生物进化论
(9)大型水利工程能否被推广
(10)保护环境要靠自律还是法律
(11)变异宠物能否流行下去
(12)人类社会进步是否必须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13)环保主要是观念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14)落实环保政策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
(15)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希望能帮助你!
八、辩论赛主题有哪些简单
大学生趣味辩论赛的题目如下。趣味辩论赛将通过幽默诙谐地辩论环节,由各场辩论赛的最佳辩⼿亲临现场,为⼤家展现精妙绝伦的辩才。
1.相亲素颜还是化妆
2.学霸快乐还是学渣快乐
3.大学男生应该找萌妹子还是女汉子
4.同宿舍之间该亲密有间还是亲密无间
5.挖墙脚能不能得到幸福
九、辩论赛 主题
1、上大学是不是最好的出入。
2、教师是“权利者”还是“义务者”。
3、高中生暑假打工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4、高中生谈恋爱利和弊。
5、职业教育对中国社会人才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6、:"贫困是否是阻碍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
7、发掘人才需不需要考试。
8、逆境和顺境哪个更利于人才的培养”。
9、文才和人才哪个重要。
10、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主要靠家庭养成还是靠学校教育。
辩论中存在着持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有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存在才能实现思想交锋。一个人不可能自己同自己辩论,一个人头脑中几种方案或做法的权衡和比较,那是思考或思辨而不是辩论。
辩论必须针对同类事物或同一问题,即存在着同一论题。如果各方谈论的论题不同,就不能实现有意义的辩论。例如,一个人说“法律是有阶级性的”,一个人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由于两人所认识的对象不同,因此两个观点不能构成辩论。只有当一个人说“法律是有阶级性的”,另一个人说“法律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样两个判断才构成辩论。因为这两个判断所认识的对象相同,又是相互对立的思想,而这两个判断至多只能有一个为真,不可能都真。这样就有了谁是谁非的问题,就必然要引起辩论。
辩论的诸方有或多或少的共同认识或共同承认的前提,如思维的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和正确推理的方法等,以及如社会公理、科学规律等是非真伪标准和价值取向。没有这些共同承认的东西,辩论只会是一场混战,不可能得出结论。总之,辩论诸方有共同的话题,而又有不同意见。从哲学观点看,辩论的诸方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