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光学习、不思考,就会述惘无知,得不出个结果;光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感不解,思不出个结论,爱因斯坦也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但在学习中,我们不少同学对做题目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不善于思维的表现主要有:
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往往“马上”请教老师或同学,而不是先经过自己独立思考。
②听课时当观众,不善于跟着老师的思维走。
③不善于提问,提问方法单一,往往是“老师,这题怎么做”?
④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总想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
⑤正向思维、集中思维多,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少。
⑥一些同学意志不够坚强,遇到问题,有畏难情绪。不善于思维的结果,只会禁铜我们的头脑,浇灭创新的火花那么,怎样培养思维能力呢?
1、努力培养良好的求知欲望、刻苦的钻研精神脑子越思考越灵活,越思考越发达。现在有一些同学不爱动脑筋,懒于思考,生搬硬套,这对思维发展极为不利。古今中外,在事业上做出重要成就的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求知欲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他的话批评了那些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成绩的人。富兰克林说:“懒情,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2,不断丰富知识和经验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句名言:“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一个人在某方面的知识越丰富,技能技巧越熟练,思路就越灵活,判断就越准确。孤陋寡闻、知识贫乏,思考和想象力也必然差。数学基础差的同学,学习物理时就必然感到吃力;动手能力差的同学,创造发明的成功率往往是很低的。尽量充实你的知识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这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
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最重要的是“独立”二字。做作业(甚至遇到难题)想问题要强迫自己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不断提出疑问,不断解决疑问,知识才能增长,思维才能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利用别的同学的劳动成果是不诚实的行为。”当然,独立思考是重要的,而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凑在一起“集思”,同样重要。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对于锻炼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