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好的和学生家长沟通?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因为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同理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有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有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教师的家访。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如何做好家访工作
一,学困学生需帮助,老师和家长的合作很重要。因为客观上学生之间存有“智商”和“情商”的双重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也就存有相应的差别。这种差别在学习上就引发了“优等生”和“学困生”的两极分化。为缩小差别,遏制分化,在日常学习中,班主任对学困生要给予无微不至得关心与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起追求进步的信心。每当他们学习上有了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班主任还要及时通过家访,给学生家长报喜,做到师长合作,一起关注孩子的进步。这样做,既能给学生以成功的积极暗示与激励,又能让对孩子学习失去信心的家长重新燃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之火,与老师一道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使学困生坚定信心,困而思进,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走向更大的进步。
二,学生情绪出异常,家访应跟上。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个性倾向和行为表现。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情绪异常,班主任就要及时和他(她)谈心,并根据了解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情绪矫正。如果学生情绪异常的原因来自家庭,班主任就要及时通过家访告知家长,与家长共同商议帮孩子矫正异常情绪的办法和措施,以引导孩子尽早走出不良情绪的“沼泽地”。
三,学生成绩往下滑时,及时家访齐力抓。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成绩的高低仍然是衡量学生素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学习成绩,而是强调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会学习、会体验、会创新、会自理、会合作、会生存的综合素质。学习成绩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外在反映,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学科成绩,但学科成绩是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容忽视。因此,当学生某一方面的成绩出现滑坡时,班主任要马上和他(她)“对话”,帮他(她)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并通过家访提醒家长和老师搞好配合,一起帮助孩子端正态度,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努力提升学习成绩,鼓励引导孩子沿着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之路,不断进步。另外,遇到这种情况后,班主任进行家访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避免学生因成绩下滑而遭到家长的责骂、体罚,从而导致学生情绪低落,消极厌学,甚至逃学、出走、轻生等恶性后果的发生。
四,保护亲子自尊心,谈话艺术最要紧。更多的情况下,班主任是带着学生的“不足”去家访的,而家访的目的则是想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学生改掉这些“不足”。因此,班主任在家访时,向家长传递的信息应该是积极的,让学生在家长面前是不丢面子的。这样的家访,家长满意,学生也会更满意。因为,“庄稼总是看着别人的好,孩子总是看着自家的好”,这是绝大多数家长共同的心理倾向,他们都不想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否定性评价。这就需要班主任的信息传递具有艺术性,先把学生的优点向家长讲足讲全,再把不足用努力的方向提出来,请家长给予配合。这样做,家长会高兴地、充满信心地接受班主任的合理化建议,学生也会因为老师在家长面前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更加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积极主动地弥补不足,努力进步。从而,达到家访的应有目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