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该怎样和他交流和沟通?
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处,就像是跳双人舞,总有一个人是占主导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只要有一个改变了,那么另一个也会在双方的互动中,随之改变。睿德青少年教育建议,叛逆期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谨记以下沟通原则:
1、不做道德判断。对于孩子的逆反行为,家长不要上来就给孩子打上不听话、不懂事、情绪化、意志力薄弱的标签,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现象。这时,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减少对孩子的道德判断,不要孩子犯了错或有了一些不合适的举动就“上纲上线”。如果你的孩子在12~18岁有青春期逆反,你应该高兴,因为他们正在步入大人的行列,正在成长和自我意识的整理中,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总会过去的。
2、理解和包容。孩子越是逆反的时候,越需要家长有平和稳定的情绪。这个时候,不能用正确与错误去评论孩子的行为,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要自然而然地认为是孩子不够用心导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绩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责,而是要说,“我知道你的压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家长的包容,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创造空间,让他们能最大程度地沉淀自己的情绪感受,进而更好地转化自己的行为和处事方式。
3、陪伴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下,最重要的是建立爱的亲子关系。有个案例是,一个孩子一直和自己的父亲逆反,即使长大后,与父亲的关系仍然不好。他后来回想说,是因为他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每两个月才回家一次,而一回来,就总是教育他,让他觉得父亲是特意回来管自己的。但他的父亲却说,这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因为自己在家里的时间少,所以每次回去,就想抓紧时间管管孩子的学习,反而忽视了和孩子的交流、玩耍。只关注学习,让本来心理压力就不小的孩子,又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孩子自然对这个总想管自己的父亲产生了排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花时间陪伴是缓解叛逆期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家长的付出要以有效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对孩子的关心不一定只是在学习上,也可以是对孩子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多花点心思和时间陪伴孩子、了解孩子,也许比一味的“管”要好得多。
4、父母要学会倾听。有些家长对孩子讲的话,是敷衍地听和有选择地听。渐渐地,孩子就不愿意再与之交流了。最好的倾听方式是全神贯注地听,而心理咨询师甚至会做到动情地听和以同理心地听。倾听还应该有一个平等的态度,要向对待朋友一样,不要居高临下。一般在做心理辅导时,听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累人的,这需要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与孩子交流时,更应该这样,学会倾听、多倾听,除了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让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5、给孩子提供平台。青春期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是,认知和生活经验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给孩子实践的机会,他们就会更加没有自信。关于青少年的事,一定要让孩子做主。好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在表达,为什么你要为我做主,你为什么不尊重我的想法?作为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碰南墙,自己去发现自身的不成熟,当吃过几次亏后,孩子自然会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办法,做一个可以适当放手的父母反而会加速孩子的成长。
6、关于规则。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做种种限制,比如规定他们几点必须睡觉,几点必须吃饭。而这种规定,往往会让父母们充满挫败感,因为孩子们基本不会去执行。法国人常说,家长只有给孩子说“不”的权利,他们才能真正地自己做主。也就是说,孩子首先要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才能逐渐建立他自己的规则标准。如果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冒犯了孩子说“不”的权益,那么一定要道歉。要尊重孩子的自尊,积极关注孩子好的表现。 睿德青少年教育温馨提示:孩子青春叛逆期,就像家里来了不速之客,它会最终离开。当孩子抛来这个棘手的问题时,我们不要针锋相对,可以像接篮球一样,退一步接住。如果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逆反,就会发现,青春期的问题真的会容易了很多。
案例分析:家长怎样与上高三的孩子有效沟通
案例一:过于紧张的孩子
案例聚焦
小D,男,在来信中谈到“上了高三,一个个压力接踵而来:家人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同学的压力、自身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众多的压力让我难以承受,又无处发泄,每天我的脑袋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因此也经常失眠。有时我想放松自己,可是每天回家望着比我更紧张更憔悴的妈妈时我无言以对,有时我能控制住自己,拖着疲惫的心继续努力,有时很难控制住自己,便会与家人发生冲突。”
原因分析
高三的学生往往顶着来自父母、老师、同龄人乃至自身的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巨大的压力使孩子感到焦虑不安,面对这种焦虑不安许多孩子想在家中得到缓解,想在家中得以放松,但他们回到家里,看到父母比他们更紧张、更焦虑。试想:在双方都处在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时,冲突与不快就很容易发生,在双方都不理智的情况下,矛盾也会不断升级。
沟通策略
1.父母的情绪要稳定。父母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父母的焦虑也会使孩子更焦虑,因此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父母情绪的稳定与平常心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基础与前提。
2.体谅孩子,给孩子放松的时间和机会。当孩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可心疼地说:“累了吧,先放松一刻钟再写作业吧!”这样孩子会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关心和疼爱。
案例二:不想说话的孩子
案例聚焦
我在对一个家庭咨询时,一位母亲绘声绘色地讲述发生在她家庭中的一个片段:
小L放学回家,爸爸妈妈立刻迎过来。
爸爸:“回来了,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
小L:“嗯……”
妈妈:“冰箱里有西瓜,快吃些降降温。”小L:“嗯……”
爸爸:“是因为什么事不高兴啊,说出来让我们听听。”
小L:“嗯……”
妈妈:“是哪里不舒服吗?怎么不说话?”
小L:“嗯……”
爸爸忍无可忍:“你变哑巴了?你这孩子怎么这副德性!”
“砰”小L将自己房间的门紧紧关上。
妈妈将房门打开:“爸妈怎么惹你了,你对爸妈怎么这种态度?”
小L:“没听见我用‘嗯’在回答吗?整天唠唠叨叨不嫌烦吗?”
妈妈:“就算小狗也会跟主人打招呼,哪像你回家和你说老半天也不讲一句。你把父母还放在眼里呀?”
小L:“嘴巴长在我脸上,管我要不要讲话。狗会打招呼,那你们养狗好了。”
爸爸:“爸妈辛苦供你念书,却还要受你的气,看你的脸色,这还有天理吗?”
小L:“我心里烦,烦得很。我懒得跟你们说这么多,反正你们也听不懂!”
妈妈:“你有委屈心里不舒服可以讲出来,以前你都会说,现在怎么变成这样?”
小L:“我就是不想讲话,难道连这样的自由都没有吗?想帮我就不要一直问我、烦我!”
原因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境,遇到这种情形,父母生气、孩子也烦,双方都有怨气,又都感到委屈。那么遇到此类的情形究竟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小L和其父母内心深处的想法吧。
小L:“我当时没生什么病,只是有时情绪会很低落,不太想说话,没什么理由,只想安静一会。爸妈对我的照顾已经够多了,不是他们不好,完全是我个人的问题,我想静下来,思索一些问题。有时我特别想安静下来,自己享受一下孤独。”
妈妈:“面对你异常的沉默,爸妈真的很为你担心,很想帮忙却又不知该怎么做?想一个人静静,爸妈也不会勉强你说话,但你可以想一个办法让我们知道你的这种心情。”
沟通策略
1.给孩子留下属于自己的心里空间。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尤其高三的学生,他们有太大的压力。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擅入他们的房间,也不随意闯入他们内心的心灵空间。
2.不过多地询问他们不想说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咄咄逼人,不要什么都问。如果孩子愿意告诉你,那你一定要认真听他说话并加以珍视。
3.示意心疼。可用一个小纸条给孩子留言,也可以给孩子发条信息,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孩子的心疼之情。
案例三:成绩不稳定的孩子
案例聚焦
父亲介绍道:“女儿现在进入高三冲刺状态了,但是学习成绩突然出现忽上忽下。快高考了,我和她妈妈都很担心。女儿以前学习成绩非常好,小学、初中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升入高中后,孩子学习也非常努力,但是,因为最近几次考试成绩不稳定,不仅孩子焦急,我们也开始坐立不安起来。”
女儿谈到:“上小学和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还都可以,读了高中以后就不大好了,有时候听别人说女孩子到了高中就比不过男生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很想学好的,也很努力,但总也学不好。高考的一天天临近了,而我的成绩总上不去,我真是急死了。最近还经常失眠,有时上课也没有精神。”
原因分析
通过交谈,发现这位女生原来在一所普通初中就读,现在在一所重点高中上学,所以高中的成绩、排名和小学及初中的成绩、排名是无法相比的。但父母与孩子本人总将现在的成绩、排名和过去进行简单的相比,结果越比越紧张、越比越自卑。同时这位女生“要考出好成绩”的动机过强,在此动机过强的情况下学习与考试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沟通策略
1.理解孩子的心情,给予其逐步调整学习状态的时间,切忌急躁焦虑。
2.接受孩子的现状,降低期望值,并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是否会给孩子带来焦虑、消极的负面影响。
3.每当孩子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予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多与孩子沟通,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四:高三的儿子恋爱了
案例聚焦
一个母亲焦急万分地走进心理咨询室。“我的儿子在高三,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这是让我们非常欣慰的。昨天他洗澡时我听到他手机有接受短信的声音就随便打开看看,发现是一个女孩发的,并且写道:‘睡了吗?忙完了所有的功课,剩下的时间就是在想你……’再往前翻一翻,还有一些类似的内容。我当时一下子就晕了!老师您说,我今天怎么找儿子谈?我怎样面对儿子?怎样不让这个女孩来打扰儿子?”
原因分析
忙碌不堪的高三学生却偏偏恋爱上了,这是许多家长认为最为棘手的问题。其实完全不用大惊小怪。十七八岁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近几年,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如果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大加阻拦,往往会越弄越糟,并且这位家长谈到的情况,其儿子并没有真正的“恋爱”,只是女孩对其儿子产生的好感。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不明不白”就一棍子打死,把孩子想象得太糟糕。其实,他们在最初阶段,只是一种朦胧的意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恋爱。
沟通策略
面对此事,家长该怎么办?如果儿子是比较平静的,完全可以不提此事,也不必找儿子谈话,可做进一步观察。通过观察,如果发现儿子有些升温,此时“欲擒故纵”是最好的方法。夸他几句怎么样?“你小子果然不错,比你好妈有能耐。”“她到底怎么样,说说看,让老妈给你参谋参谋。”孩子要真能向你吐露心声,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案例五:不想让家长督促的孩子
案例聚焦
一位高三的学生谈到“在家我和父母常吵架,而且父母在教育我的问题上分歧很大,我真不知该听谁的。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可父母总是唠叨不休。进入高三,学习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大,我希望自己能抓紧这一年的宝贵时光,努力拼搏,争取考上重点大学。可父母一督促,我就感到烦躁不安,无心学习;如果他们不说我,我反倒能安下心来自觉学习。我并不想跟父母作对,可每每事到临头就管不住自己,过后又很后悔。”
原因分析
高三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感更加强烈,他们敏感地意识到自身,希望独立行事,而有些父母在家庭中总习惯以权威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这就必然会有冲突。
沟通策略
1.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一定要达成共识。如果父母的观点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2.做旁观者。一位高考家长感言:“我对待上高中的儿子,基本上是旁观者,儿子回来给我唠叨学校的事情,考好考不好,他高兴或者难过,我也和儿子一起高兴或者难过,然后问儿子下一步怎么办,听听他的想法罢了,路得他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但是在学业的整体规划方面、走哪条路、如何选择、大事的取舍方面,我发表我的意见,供儿子参考。”
3.做顾问。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应做孩子的顾问、盟友,而不要做经理人。家长要学会聆听,提出建议而不插手干预,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感觉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