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始歌谣的艺术特征?
原始诗歌的歌词十分简单,篇幅短小,语音短促,一般只有几句,有的甚至只有一句;多为二言或以二言为主,概括力较强,风格质朴自然。
尽管如此,原始诗歌毕竟是人类幼稚期的产物,它在诗中的意义和作用是有限的,与后代诗歌的歌词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原始诗歌的诗、歌、舞密切结合,三位一体地表情达意方式,三者结合,"言志,咏声,动容",充分表达了当时人们的情感。使它仍具有很强的鼓动力量,并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这一点与它通常是通过歌词和感叹词语的音调变化来抒发主观情怀,以无限的反复来增加其表现力量不无关系。
由于上古歌谣产生于文字出现之前,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又是通过口耳相传、世代传播而保存下来。因此,上古歌谣除了它的集体属性之外,还有口头性特点。同时,其音乐、舞蹈、诗歌几方面的结合又使其具有综合性的特征,这就使我们透过原始歌谣不仅看到了原始先民的整个劳动和生活,同时也看到了其精神面貌。可以说,上古歌谣是远古先民情感最早的最真实的宣泄。
二、原始艺术三大特征?
一、形象性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禒统一
二、主体性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审美性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与特征?
在西南欧的西班牙北部及法国南部以蒙特底尼为中心的地区,即被考古学家称为“法兰科—康塔布尼亚美术圈”的地区遗留了大量的洞穴壁画,这些壁画展现出令现代人难以置信的艺术性。以最早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为例,这是一个长1000英尺的大洞穴,其洞顶布满了精美的壁画,即著名的“大壁画”。“大壁画”的外轮廓有的刻得很深,有的刻得浅而细,再用黑线勾勒与红色填彩。当时的无名画匠充分利用了岩石表面的凹凸不平,以表现动物的肌肉和骨骼的起伏变化,在表现伏卧的动物的躯干时,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凸起处,组成肌肉圆块的形状,再加上蜷曲的四条腿,而举世闻名的《受伤的野牛》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在它上面还有30多种其它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这些图形经过彩色渲染,他们有的在奔跑,有的在躺卧,还有的受了伤。可谓千姿百态、生动自然、神态逼真、透视准确。其风格极其粗犷有力,生动地描绘出了各种动物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从1879年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到现在已发现了的已数以百计,甚至在非洲和印度地区也发现了同类洞穴。这说明洞穴壁画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这些 “原始艺术”以其精练的技法、质朴的表现力曾深深影响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许多艺术家,比如高更、毕加索等。时至今日“原始艺术”也是世界各地博物馆和展览馆里的重头戏。“原始艺术”所展现的艺术魅力我们不可否认,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非艺术性”,即“原始艺术”所具有的实用性特征。这一点鲁迅先生说的很清楚:“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 “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实际上,洞穴对原始人来说不仅是他们艺术创作的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举行各种祭礼仪式,做狩猎准备甚至就是居住的场所。他们创作的壁画、岩画、雕塑、彩陶在他们看来从来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与我们正相反,他们是从实用的目的而创造的。
原始艺术所具有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特征与我们对原始艺术的理解相关,我们所谈的原始艺术事实上是在两个层面上来谈的,一是原始人眼中的原始艺术,即由原始人创造并由之使用的原始艺术;一个是现代人眼中的原始艺术,即通过考古发现等途径发掘出,展现在我们现代人面前的原始艺术。虽然在物质和形态上是同一个东西,但对原始人和现代人的意义却不尽相同。由于历史的差异,两者对艺术的理解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我们继承的是18世纪以来的艺术观,把超功利性和审美性视为艺术品的最本质特征,但原始人的观念则没有这么先进,比如他们创造的具有形式美感的工具、原始洞穴壁画和雕刻与实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几何形态、光滑、对称等形式因素的工具首先是为了省力、好用和效率;原始洞穴壁画则很可能与巫术有关,壁画是为了更好的狩猎;原始雕刻则与原始生殖崇拜有关,雕刻是为了自身和种族的繁衍。原始人采取实用的态度其实并不奇怪,其生产力水平、思维水平还不足以使他们采取审美的态度。实用先于审美,功能先于形式,这是世界上所有原始民族的艺术都遵循的发展规律。因此原始艺术总是与实用相联系的,从而体现出既与实用性相联系又与实用性相脱离的特征。
四、原始社会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原始艺术具有生硬性、纯真性、力感性和野性,这既是因为原始价值关系通常是低级、粗浅、简单、直接和本能的,又是因为当时人的认识能力非常有限,只能采用粗浅、简单、直接和机械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描述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
原始艺术具有生硬性、纯真性、力感性和野性,这既是因为原始价值关系通常是低级、粗浅、简单、直接和本能的,又是因为当时人的认识能力非常有限,只能采用粗浅、简单、直接和机械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描述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
五、原始文献的特征?
1、信息加工程度不同
一次文献内容有独创性,是作者本人的工作经验、观察或者实际研究成果,该种文献内容具有先进性和新颖性,反映了有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高度浓缩性,二次文献是原始文献中精华,是直接对有关文章或书刊进行浓缩,信息量大。
2、信息载体不同
一次文献通常为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这些文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等明显特征。二次文献,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
3、查找时间不同
一次文献数量庞大、分散在各种期刊、媒体、会议论文集、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之中,所以寻找困难。文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等明显特征,是科技查新工作中进行文献对比分析的主要依据。
二次文献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二次文献是查新工作中检索文献所利用的主要工具。
六、原始文学的特征?
原始文学的特点:诗、乐、舞三位一体。因为劳动呼声、劳动动作、劳动音响是在劳动进行中自然形成的有着共同节奏的“结合体”,彼此是不可分的,由这三者发展演变成的诗歌、舞蹈、音乐在最初也是依着一定节奏结合在一起演唱,,以后才成为独立的艺术,这经过长期的演化过程。
七、原始海水的特征?
一般指约在46亿年前刚从太阳星云形成的地球。初生的地球,在继续旋转和凝聚的过程中,由于本身的凝聚收缩和内部放射性物质(如铀、钍等)的蜕变生热,温度不断增高,其内部甚至达到炽热的程度,于是重物质就沉向内部,形成地核和地幔,较轻的物质则分布在表面,形成地壳。初形成的地壳较薄,而地球内部温度又很高,因此火山爆发频繁,从火山喷出的气体,构成地球的还原性大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原始地球的地表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当时的水都以水蒸气的形态存在于原始大气之中。地表不断散热,水蒸汽被冷却又凝结成水。以后地球内部温度逐渐降低,地面温度终于降到沸点以下,于是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降落到地球表面低凹的地方,就形成了江河、湖泊和海洋。科学家称那时的海洋为原始海洋。原始海洋盐分较低,而有机物质却异常丰富。当时由于大气中无游离氧,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成为合成有机物的能源。此外,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也都有助于有机物的合成。但其中天空放电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这种能源所提供的能量较多,又在靠近海洋表面的地方释放,在那里它作用于还原性大气,所合成的有机物质,很容易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之中,使原始海洋富含有机物质,成了“生命的摇篮”。
八、原始风情的特征?
原始风情的特征:
1、外部环境呈现出古朴,与自然紧密结合,纯天然,未经修饰的特点,处处给人体现原始的感受。
2、明显具有异域风情的色彩和图案,充满着自然的芬芳,没有现代文明和工业化的痕迹和用品。
3、风土人情是当地原始风格,未经演变、优化等。
九、戏曲艺术的艺术特征?
戏曲艺术的三大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1、综合性: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 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 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
2、虚拟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 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
3、程式性: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 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 括、美化而形成的。
十、新艺术运动的艺术特征?
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的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
这场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