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的叙事特征?

113 2024-11-27 17:08

一、汉乐府的叙事特征?

1.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斜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

2. 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3.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二、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们将在下一节叙述的《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上山采蘼芜》和《艳歌行》的对话也很成功。如果和《诗经》的《国风》比较,就更容易看出汉乐府民歌这一新的特色。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如《艳歌行》用“斜柯西北眄”写那个“夫婿”的猜疑;《妇病行》用“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写那个将死的病妇的母爱;《陌上桑》用“捋髭须”、“著绡头”来写老年和少年见罗敷时的不同神态;《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立即将回归带和纠风办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故应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诗薮》卷一)正说明了这一语言的特色。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孤儿行》是很好的范例:

孤儿生,孤儿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如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翻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语心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这话很实在,并没有冤枉“后贤”,但他还未能指出这是一个生活体验的问题。《孤儿行》对孤儿的痛苦没有作空洞的叫喊,而着重于具体描绘,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特点。

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如《公无渡河》、《善哉行》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从那时来说,它们都可以称为新体诗。这新体主要有两种:一是杂言体。杂言,《诗经》中虽已经有了,如《式微》等篇,但为数既少,变化也不大,到汉乐府民歌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一篇之中,句式、字数不一,有整有散,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灵活多变,如《孤儿行》“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便是十字成句的。而《铙歌十八曲》全部都是杂言,竟自成一格了。另一是五言体,形式十分整齐。这是汉乐府民歌的新创。在此以前,还没有完整的五言诗,而汉乐府却创造了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十五从军行》等完美的长篇五言。从现存《薤露》、《蒿里》两篇来看,汉乐府民歌中当有完整的七言体,可我们已看不到了。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是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三、汉乐府民歌的表达艺术

汉乐府民歌的表达艺术

汉乐府民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出汉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在汉乐府民歌中,表达艺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歌词、旋律和表演等形式,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歌词的表达

汉乐府民歌的歌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常常用饱满的诗意语言描绘人物形象、事件情节和社会风貌。通过对古代民歌歌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人性的思考。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隐喻,让人回味无穷,反复品味。

在汉乐府民歌中,歌词的表达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疾苦,唱出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命运的呼唤。通过歌词的抒情表达,人们得以倾诉内心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传递文化的传统和历史的记忆。

旋律的表达

除了歌词,旋律也是汉乐府民歌表达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民歌传达着情感的起伏和故事的发展。旋律在汉乐府民歌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歌词的配搭,又能独立成章,展示出独特的音乐美感。

汉乐府民歌的旋律多样丰富,有的悠扬缠绵,如泉鸣潺湲;有的激昂豪迈,如风卷云飞。不同的旋律风格适应于不同的歌词内容,使整首歌曲更加有层次感、节奏感和情感表达力。

表演的表达

在古代,汉乐府民歌并非只是在书本中流传,更多的是通过口头传唱、民间演出等形式传播。因此,表演在汉乐府民歌的表达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表演,人们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汉乐府民歌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独唱、合唱、舞蹈等,每种形式都能为歌曲增添新的艺术魅力。表演不仅仅是简单地演唱歌词,更包括动作、表情、装束等方方面面,让观众通过视听的感受全方位地领略歌曲的魅力。

总结

汉乐府民歌的表达艺术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歌词、旋律和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达,汉乐府民歌传达着古人的生活体验、情感体会和思想感悟,展示出古代社会的多姿多彩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这种独特的表达艺术,让汉乐府民歌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

四、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汉乐府民歌从劳动人民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①生动的故事性。乐府大都是叙事诗,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及情节场面的描写。

②鲜明的人物形象。乐府诗非常注意描写人物,为了刻画人物,使用的有些手法是具有开创性的。

③句式自由,变化多样。与《诗经》中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不同,乐府诗采用杂言体和五言体形式。汉代乐府形式上的最大贡献是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

④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它的现实主义传统一直被后代许多杰出的作家们所继承,他的风格形式,具体的表现方法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五、抽象艺术特征?

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

六、汉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她承先启后的作用已被历代文人、评论家评论得差不多了,而且早有定论。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再重复论述一下,看汉乐府承先启后的现实主义精神。

一、乐·乐教·乐府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皆本于心”。于是“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于干戚羽旄谓之乐”。①因此,有心就有所感,有感就有所发,言语表达不了就可手足舞蹈,再表现不了就歌唱。所以自人类产生以后,也便产生了乐。

《尚书.舜典》中说:“帝曰:变,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便是乐教的开始。

施行乐教,可以以乐制人心,即用乐为涵养人格品性的工具。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施行乐教,可以感化百姓,即用乐为移风易俗的工具。如我们农村常见的旧戏舞台之上的“高台教化”就是一例。

萧涤非说:“乐在先秦,乃所以为治,而非以为娱。乃将以启发人之善心,使百姓同归于和,而非以满足个人耳目之欲望。”②不是没有道理的。一句话乐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重要工具之一。

那什么是乐府呢?顾亭林说过:“乐府是官署之名。其官有令,有音监,有游缴。《汉书·张放传》:使大奴骏等四十余人群党盛兵弩,白昼入乐府,攻射官寺。《霍光传》:秦昌邑王,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后汉书·律历志》:元帝时郎中享房知五声之音,六十律之数,上使太子太傅韦元成、谏议大夫章杂,试问房于乐府是也。后人乃以乐府所采之诗,即名之曰乐府。”③因此,乐府的职责,在于采取文人诗赋以及民间歌谣,配上音乐在“郊庙朝宴”上演奏,把入乐的诗歌,称之为乐府。即“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④就是说所谓乐府,就是用五声来配合歌咏,用十二律来调节五声。

“乐府”的演变是复杂的。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还在音乐上。到了唐代,便才撇开音乐,注重其社会内容,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来入乐,也名为乐府,于是所谓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自古到今,民间乐府成熟于两汉,如同周、楚的《诗》、《骚》一样。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之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可以与《诗》和《骚》相媲美。往往后代把汉乐府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通志·乐府总序》中说:“诗者,人心之乐也。不以世之污隆而存亡,岂三代之时,人有是心,心有是乐,三代之后,人无是心,心无是乐乎?继三代之体者,乐府也,乐府之体,宛同风雅”论述得真知灼见。

二、乐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汉书·艺文治》有“自汉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官风俗,知薄厚云。”这正是汉乐府的由来。它的任务显而易见,那便是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最大特点,或者说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便是采集民歌。据《汉书·艺文志》所记载,西汉乐府民歌已有一百三十八首,已接近《诗经》的“国风”东汉的尚不在其内。

这些汉乐府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它们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象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同时还深刻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思想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们将在下一节叙述的《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上山采蘼芜》和《艳歌行》的对话也很成功。如果和《诗经》的《国风》比较,就更容易看出汉乐府民歌这一新的特色。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如《艳歌行》用“斜柯西北眄”写那个“夫婿”的猜疑;《妇病行》用“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写那个将死的病妇的母爱;《陌上桑》用“捋髭须”、“著绡头”来写老年和少年见罗敷时的不同神态;《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细节如“头多虮虱”、“拔断蒺藜”、“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二)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故应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诗薮》卷一)正说明了这一语言的特色。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孤儿行》是很好的范例:

孤儿生,孤儿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如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翻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语心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这话很实在,并没有冤枉“后贤”,但他还未能指出这是一个生活体验的问题。《孤儿行》对孤儿的痛苦没有作空洞的叫喊,而着重于具体描绘,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特点。

七、戏曲艺术的艺术特征?

戏曲艺术的三大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1、综合性: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 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 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

2、虚拟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 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

3、程式性: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 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 括、美化而形成的。

八、新艺术运动的艺术特征?

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的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

  这场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九、编程的艺术特征?

1.从简单中寻找美,2.代码质量是程序的灵魂,3.所有的艺术都是从一张空白的画布开始的,4.复杂的终极表现形式是算法,5.代码风格很重要。

十、齐白石的艺术特征?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齐先生在画虾上有重要的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所谓“零碎”一共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前足、腹足、尾,还有一笔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

第三阶段是画上的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了出来,虾一下子就活了。齐白石画的虾下笔有神,栩栩如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