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汉代舞蹈中融入多元社会文化
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发展都各有特征,诗歌、乐曲、舞蹈等都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传统的艺术之中,舞蹈是一个不可不提起的元素,舞蹈的兴起于发展为我国现代的多种舞蹈提供了基础,让人们观看到了优美的舞蹈。在汉代舞蹈之中融合了多种丰富的元素,给舞蹈推上了有一个顶峰。汉代舞蹈的多民族融合不仅与艺术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而且还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正是由于汉代的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朝廷鼓励多民族融合与交流,才使得汉族舞蹈之中融合了多个民族的特色与特点。
汉代的统治者注重文化的发展与少数民族的相互交流。在汉代之中,民间性的节目越来越多,在街头很多人都依靠自身的独门技艺表演挣钱,其他人也有着富裕的生活区观看表演,这一形式在汉代舞蹈之中主要体现在民间杂技的吸收。汉代舞蹈之中有一部分民俗的特征正是来源于汉代的“百戏”,百戏是前代与汉代民间表演技艺的融合,在宫廷、贵族之中也广为盛行,因此汉代舞蹈的编舞者也结合了这种形式产生了极具特色的民俗性汉代舞蹈,在展现优美舞姿的同时增加了技艺的高难度,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
二、汉代舞蹈中增设多种辅助道具
舞蹈表演之中除了舞蹈演员,舞蹈多使用的道具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汉代舞蹈之中融入了多种辅助道具帮助舞蹈的展开,呈现出了技艺相融特征。汉代舞蹈不仅传承了之前朝代的舞蹈道具,而且在基础之上进行了提高与创新,用汉代社会中出现的新事物取代了之前的旧事物。在汉代舞蹈之中的盘鼓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盘子一般是古代街头杂技使用的道具,通过盘子旋转与人体支撑盘子来博得观众的眼球,鼓这一事物是在乐曲之中的应用,而盘鼓舞则是将盘子与大鼓相结合,通过舞蹈的形式表演出来。通过从汉代遗留下的文物画卷或者是史料记载之中可以看出,汉代舞蹈中舞蹈演员大部分都手里拿着不同的道具。
正如在电视中所呈现出的,描述汉代生活的电视剧中角色穿衣都是长袖的风格,汉代舞蹈中也有这样的体现。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之中可以看出,汉代舞蹈之中的表演者都运用了极长的衣袖,这样的衣袖也作为了汉代舞蹈的道具。这种汉代舞蹈的形式被称之为“舞袖”,表演者通过自身手臂的摆动,带动着衣袖进行变幻,将长袖舞出不同的弧线,表现出缠绕、推出、旋转、扬起等等的姿态。在汉代舞蹈之中多种道具的使用,为表演者的发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使得汉代舞蹈艺术更为丰富多彩,让表演者通过道具更加融入舞蹈表演之中,将表演者带入生动的舞蹈跳跃之中。
三、汉代舞蹈中展现柔软优美舞姿
我国的舞蹈历史发展悠久,汉代舞蹈承接着前朝的艺术特征,结合了汉代的文化特点与风土人情,丰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舞蹈。汉代舞蹈与之前朝代相比,更加注重表演者对舞美的追求,不仅在舞蹈表演上,而且在表演者的服装、道具、仪态等也有了改变,使得汉代舞蹈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特点,既可以在汉代舞蹈中体会力量感的一面,又可以在汉代舞蹈中感受柔美灵活的一面。刚柔并济之中的刚强是舞蹈之中的刚烈与热情,通过挥舞时的力度、表演者眼神等可以体现,柔美则是表演者表现出的阿诺多姿与姿态优美,通过服装等表现飘飘欲仙的轻盈之感。
汉代舞蹈的表演者大部分都是需要经过刻苦的训练的,有的表演者天生肢体柔软,可以完成很多的难动作,有的表演者想要在表演之中不出错误,就要不断练习熟悉。汉代舞蹈中的舞袖等都是需要提高力量然后保障柔美性的,表演者需要对自己的腰部与手臂进行柔软与力量的训练,这样才能展现出腰部的灵活与柔韧性。在汉代舞蹈的表演之中,结合表演者身穿的丝质服装,展现出自身的轻盈舞态,使得舞蹈更加轻柔飘逸,从外表上看,汉代舞蹈中的女子都是柔弱的,但是挥舞袖子时却有着很大的力量。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之中,舞蹈由历史上的统治者专享,慢慢演变为普通老百姓可以欣赏的艺术。汉代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同时使得文化繁荣发展,在汉代舞蹈的发展之中结合了普通人民与街头的一些特色,形成了技艺的相结合形式,使得汉代舞蹈的特点体现出综合性。在如今文化的发展之中,我们也应当结合前人的经验与智慧,讓舞蹈进行创新发展,使得舞蹈呈现出古今的特色。
二、舞蹈艺术表现特征的理解?
从舞蹈艺术的物质外化形态方面来看舞蹈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就是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 。 从舞蹈艺它本身又集中体现和包含了下面一些艺术特性。直觉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是主要通过人们的视知觉器官(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的。舞蹈音乐对舞蹈形象的创造和加强舞 蹈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是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起一种辅助的从属的作用术的物质外化形态方面来看舞蹈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就是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舞蹈艺术要求人体的动作自然,能经过一些美化和情感的渲染表现出一些感情。所以舞蹈的构成大概分为三大要素,第一是动作空间,第二是表演的感情以及情感,第三是表演的节奏和时间。要求舞者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自己的一些舞蹈动作把一些感情情感通过艺术的手段表现出来。需要舞者的动作可以扬长避短,能够有相当的技巧,舞蹈的表现需要音乐,节奏,灯光,服装等多方面的塑形来达到。
三、舞蹈艺术特征有哪些?
(一)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舞蹈是表情艺术,它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主要不是模仿,即不是再现人物行动,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在舞蹈艺术中情感好像是从动作、姿态上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的而不是某种感情内容的动作图解。舞蹈反映社会生活,重要的不是再现某一事件,而是表现与这一事件紧密联系着的人物的情感,或者说通过舞蹈对这一事件的表现去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审美情感。
(二)舞蹈是靠舞蹈语汇,来塑造舞蹈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动作性
舞蹈是靠人体的动作和姿态来塑造艺术形象的。通常人们就把有节奏的、有组织的、有变化的人体动作和姿态,称为舞蹈语汇,或舞蹈语言。正因为舞蹈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手势、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依靠表演者的舞蹈语汇来进行表演的,它不同于文学家借助于语言、雕刻家借助于木石、画家借助于色彩去创造形象,因此舞蹈语汇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首先,舞蹈语汇有流动性。其次,舞蹈语汇有连续性。最后,舞蹈语言具有节奏感和情感表现力。
舞蹈艺术,正是通过流动性的、连续性的、并且具有节奏感和情感表现力的舞蹈语汇,来塑造各种各样的舞蹈艺术形象的,用以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三)舞蹈与音乐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具有较强的节奏性
舞蹈虽然具有造型艺术的一些特点,然而在本质上更类似于音乐。在艺术的园地里,没有比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的了。哪里有舞蹈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的身影。正如《乐府杂集》中讲的:“舞者,乐之容也”。它们和谐一致,融为一体,共同孕育出美妙的艺术花朵。
四、什么是舞蹈艺术?舞蹈的主要特征?
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与艺术舞蹈。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
五、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谈汉代艺术的风格特征?
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风格特征
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山东汶上“路公食堂画像”为代表;新莽时期则以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代表,墓内刻30余幅画像,描绘现实生活及神怪异兽等。东汉前期画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阳石阙画像石。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汉代盛行的画像石是特殊的浮雕形式:以刀代笔,或阳刻,或阴刻,或两者结合,还有浮雕的形式,或者浮雕与刻划相结合,可谓雕中有画,画中有雕。画像石通常是作为建筑装饰,镶嵌在祠堂、陵阙、更多是墓室内的门侧的砖室上。画像石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有反映庄园、车行、聚会、宴饮、战争、乐舞、杂戏、作坊、狩猎、手工劳作等现实生活场面,还有描绘禽、兽、鱼、虫、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种建筑的图形与装饰图案。风格质朴厚重,劲健秀美。汉代画像石对于研究汉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具有很大价值,作为雕刻艺术形式,上承先秦青铜艺术,下开两晋南北朝雕刻艺术的先河。
画像石发展了我国传统的雕刻技法,成为一种类型的雕刻作品,这样的刻和划制作出的浮雕比墨色绘制的壁画保持得更长久,给人以立体感。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建筑、生活、习俗、观念等有很高价值的艺术品。
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的彩绘,但出土时多已剥落。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雕刻者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制作者准确地抓住对象在各种活动中最具特徵、最生动、最优美的瞬间,删繁就简,遗貌取神,在一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中采用阴线刻、阳线刻、减地平面阳刻、浅浮雕等多种造型手法对动荡流逝的瞬间状态进行精彩的集中表现,飞扬流动的画面充满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和雄浑冲涌的力量和速度,罕有呆滞或雷同现象,充分体现了雕塑者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爱恋和对永恒幸福的祈求。个别小型条砖在制作的精美程度上虽不及大型正面方砖,但却给人一种深沉雄大的气魄,让人回味无穷,遐想联翩,后人往往在赞叹欣赏之余,也难以真正超越。
画像石、画像砖尽管粗重笨拙,却反映出的秦汉代艺术心胸开阔、气派雄沉,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
全国现已出土数千计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这都是在秦汉厚葬的风气下产生的。发现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山东南部西部、河南南阳和四川岷江流域,以及河北、安徽、江苏北部,这些地方都是当时的富庶之乡。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出土最多,盛行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大地区,尤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最多。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史料性质不仅在美术史上有巨大意义,而且对研究汉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典章制度、风俗习惯、艺术思想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因此发掘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史料价值就成为对其研究的重要内容。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研究汉画的学者,时至今日,已形成专门的汉画学。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汉画学也成为一个学界瞩目的研究焦点。
六、简述汉代工艺类型及艺术特征?
工艺美术范畴很广,例如石刻、壁画、陶塑、陶器等等,具体说如瓦当、漆器、画像砖、酒具等等。
从汉代出土文物看,如:汉代陶器纹饰有弦纹、水波纹、连环纹和植物树木、人物舞蹈以及龙、虎、朱雀、猴、熊、小鸟、云气等。
内容活泼,线条流利,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气势宏伟。汉代时期的陶塑艺术,在我国陶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型体比较高大,注重细节雕画的质朴,形象生动逼真,具有明快洗练的写实风格。
中后期注重体现总的精神,整体感强,取大势去繁缛,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来表现。
汉代画像石具有深沉雄大、粗放豪迈、多彩多姿、浑朴古拙的风格。通过以上三类工艺美术作品,我分析汉代工艺美术主体风格是注重细节写实、表现内容活泼、形象生动逼真。
七、戏曲舞蹈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1. 戏曲舞蹈的艺术特征是多样丰富的。2. 这是因为戏曲舞蹈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戏曲舞蹈注重形体表现,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和舞步来传达情感和表达角色。同时,戏曲舞蹈还强调音乐的配合,舞者需要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相协调,形成一种独特的舞蹈语言。3. 此外,戏曲舞蹈还注重角色扮演和戏剧性的表现,舞者需要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塑造角色形象,讲述故事情节。戏曲舞蹈还有丰富的舞台表现形式,如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这些元素都为戏曲舞蹈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总之,戏曲舞蹈的艺术特征是多样丰富的,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和表达,展现了独特的舞蹈魅力和戏剧性。
八、汉代文化的特征?
“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汉朝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大气磅礴,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的雕塑,最具特点,其中马没有精雕细啄的修饰,而是用非常大气的大的轮廓去生动的表现出了马的形象
西汉承秦建制,许多方面继承秦的作法,但在刑法和文化控制方面,汉初吸取秦朝的经验教训,采取简约宽松的政策。汉立国之初,朝中盛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对百姓生活极少干涉,并大量搜罗文献,允许多家学说并行。
汉初君臣,皆起于楚地。建国以后,他们对楚歌、楚声也多所偏爱。因此,楚辞在汉初得到极大的流行。“秦焚烧《诗》、《书》……故在文章,则楚汉之际,诗教已熄,民间多乐楚声,刘邦以一亭之长登帝位,其风遂被宫掖。盖秦灭六国,四方怨恨,而楚尤发愤,誓虽三户必亡秦,于是江湖激昂之士,遂以楚声为尚。”(《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汉宫之楚声》)
汉初的政论散文家有贾谊和晁错,其中贾谊的《过秦论》、《陈政事疏》等文章很著名,文学性也较强。汉初之辞赋主要继承骚体传统,并开始向新体赋转化。汉初的骚体赋作者因为缺少屈原那样的果敢精神,其赋作也往往强为呻吟,并没有多么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故而辞赋由抒发个人的强烈感情转向铺张扬历,宣扬统治阶级的华贵生活和享乐生活,由严峻的责斥变为温和的讽劝。
赋体的变化也必然成就一些实践这种体裁的诗人作家,贾谊是汉初骚体赋作的唯一优秀作家。
西汉的经济力量雄厚,疆域广阔,汉代文学呈现出八方荟萃、气度恢宏的文化主流气象。如汉之乐府,就广泛采集代、赵、秦、楚各地的歌谣,以“观风俗、知薄厚”。同时武帝大规模扩大乐府机构,重视采纳民间和异域的新声变曲,为文学的发展引进了民间的文化营养,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此举在文学史上意义重大。
汉武帝时的诗人、辞赋家和文章家其眼光和胸襟也大为开放,或写下了“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史著,或以赋家之心,包举宇宙,总揽人物,大开大合,成就气象万千之辞赋。
《史记》是史传散文的典范之作,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记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从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由五种体例构成。其中本纪、世家和列传是《史记》中最具文学价值的部分。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还是在文章自身的结构及语言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这个阶段的大赋兼综南北、融绘古今,描绘千秋帝业,是汉赋的鼎盛时期。
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发》。汉代的统一繁荣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视域,使山川风物可以走到他们的笔下,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是汉大赋的代表作。
但是,汉家独尊儒术,大兴经学,使生动活泼的《诗三百》变为“诗经学”。伦理化、政治化了的“诗三百”其文学意义则降到了极其次要的地位。汉代士人常要凭借解经之功得官职,他们不象先秦士人那样可以用外交、军事等手段为君主夺取霸权,士的地位及主体人格在这个阶段降到很低的位置。一些赋家也更多地表现出宫廷文人的特色,主要以文学活动为君王提供精神享受,同时,提一些建议和批评。因而汉文人的赋作大多是“润色鸿业,劝百讽一”的作品。宣帝时辞赋也盛极一时,王褒、刘向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作者。
西汉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王莽开始托古改制,然而改制并没有成功。王莽在学术上提倡古文经学,古文经学被立为官学。扬雄是此期的代表作家。他的《法言》、《太玄》力求自成一家之言,不傍经典,一改他以前作品的复古特色,但行文流于艰深。其杂文《解嘲》与东方朔《答客难》前呼后应,倒是很有现实意义。
九、汉代的阶段特征?
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牛耕推广,汉代出现了耧车和代田法。汉代的炒钢技术和青瓷制造技术表明了手工业的进步。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文化上:秦代的焚书坑儒到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由法家到儒家转变,更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十、汉代水晶的特征?
1、制作工序冗长:从构思、设计、雕塑、烧制、细修、打磨至作品完成,需经过四十七道精致烦琐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2、手工制作:工人必须掌握精湛技术方能操作,每道工艺均有各自不定的变化因素,且在工艺过程中需经反复实验,作品色彩无一雷同,制作难度极高。
3、一模一品: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无法二次使用,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低成功率,使作品更为可贵可珍。
4、高温烧制:将精选原料以1400℃以上高温熔制成各种彩色水晶玻璃,并经过多次精选清洗后,按作品用料比例置于模具中,并设定严格的升、降温曲线,炉温必须控制在1000℃±5℃以内。烧制过程长达15天以上,使水晶原料,精确到每个细微处。方可确保作品精细奇巧、立体、真实、流线飘逸、清晰。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