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责任行为的实现途径?

演讲与口才 2022-12-26 01:54 编辑:admin 190阅读

1、复杂性条件下公共管理途径的解释力及其局限性

面对多元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国宪法和行政法对公共管理调节和规范的力度逐渐加大。公共管理要在复杂性条件下实现民主化、科学化,首先涉及提供行政程序的模式和解决行政程序的问题,而行政程序的模式和问题则是法律的重要内容。

同时,法律上升为国家意志中的阶级意志,缺乏法治保障,公共管理难以有效实现,甚至有可能导致权力的蜕变。

法律途径强调,宪法层面的公正程序、平等权利和价值,重视对个体权利的保护,进而控制政府的权力不超出它们的法律规范,以正当法律程序来保护公众不因权力滥用而受到侵害,并呼吁建立畅通、有效的法律救济渠道,明确公共管理的行为准则、监督机制 。

2、互动型治理社区动员的构成要素

作为一项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集体行动,是新时代城市社区建设的行动策略和逻辑起点,同时也是社区动员最终所要实现的目标。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动员的主体,其对社区的情感认同是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前提和内在动力,因而将居民实际需求与社区发展目标有效结合有利于社区共同体的形成。社区共同利益体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一个良好社区生态形成的过程,社区成员将个体利益与社区整体发展的公共利益相联系,在积极的公共参与中实现个人价值,逐渐由一个公共生活的消极参与者变为一个积极参与者。因而社区居民的需求构成了互动治理型社区动员的核心要素。

通过对公共管理实现途径价值和观点的梳理,以多地行政体制改革实践为分析样本,进行多案例研究,分析新一轮政府流程再造中公共管理多种实现途径演变,并用系统性的视角、协同性的思维和综合化的方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系统的新时代公共管理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