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解释利率与消费,储蓄,投资的相互关系

演讲与口才 2023-04-14 20:29 编辑:admin 170阅读

一、宏观经济学:解释利率与消费,储蓄,投资的相互关系

利率即资金使用的成本。 朴素的经济观点认为,利率提高,对于同一笔资金,储蓄的意愿加强,消费和投资意愿降低,反之亦然。

二、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

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 1.利率具有引导储蓄和消费的作用 利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储蓄的总量,而且影响储蓄的结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较高的利率会促进储蓄总量的增加,特别是对储蓄存款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短期来看,利率的提高必然会使消费减少,利率的变化会影响消费总量,消费是利率的减函数。从长期来看.利率影响的只是即期消费量,提高利率,则减少即期消费量,但却会使远期消费量增加,即增加社会消费基金总量。 2.利率对投资的影响作用 投资可分为实质性投资和证券投资。利率对实质性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实质性投资是指对生产流通领域进行的投资活动。实质性投资与利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理论认为,低利率对实质性投资有刺激作用,高利率则不利于投资规模的扩大。 在正常的经济情况下,利率与证券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当市场利率下跌时,资金更多地流向证券,证券价格会上升。市场利率变化是影响证券行情的一个重要因素。 3.利率对经济核算的影响作用 对存款人来说,利息是让渡资金使用权的报酬。适当的利率水平可以鼓励居民勤俭节约,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将节约的资金存人银行,以取得更多利息。 银行还可以运用利率杠杆,对那些经营管理不善、资金周转慢、贷款逾期不还的企业实行高利率,对那些经营管理好、资金效益高、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实行优惠利率,从而促进企业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作用 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如果运用的好,可以起到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第一,利率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第二,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5.利率对调节经济的作用 利率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第一,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第二,优化产业结构。第三,调节货币流通。第四,平衡国际收支。

三、收入、消费、储蓄、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

收入=消费+储蓄

投资=收入—储蓄

四、储蓄和消费的含义

储蓄是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宏观经济学中,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严格地说,“消费”应仅指这一时期中那些完全用掉了的(分享过的或“吃掉了的)消费品。但在实际上,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已购买的商品,而这其中许多商品的使用时间要远远超出考察时期,如家具、衣物和汽车等]

五、论述居民收入、消费、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

居民收入Y,消费C,储蓄S,投资I(两部门模型,不考虑政府)。

居民收入一部分用于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储蓄,所以,Y=C+S。

通过银行,储蓄被转化为投资,我们认为I=S。

当居民总消费=投资总产出时是理想的状态。

Y增加时,C和S随之增加,I也增加,投资增加后,同时也带动就业增加以及居民收入Y增加,这样形成一个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增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