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近代与西方建交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提出了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1953年,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出现在国际舞台是在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与苏、美、英、法一道,讨论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参加这次会议,也是中国通过大型国际会议争取和平协商解决重大国际争端的首次尝试。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代表还就双方公民回国问题进行了接触。这次会面在国际联盟大厦的一间会客室举行,谈判仅进行了15分钟。尽管如此,它仍是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先声,也为日后两国关系的改善埋下了伏笔。
1955年,中国参加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中国走上国际政治舞台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开启了新中国同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
面对西方持续的封锁,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形成了兄弟般的友谊。
在一些大国断然拒绝援建坦赞铁路的情况下,仍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毅然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历时6年、耗资9亿元人民币建成了这条“东非交通大动脉”。
“这是对当时非洲大陆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曾连任三届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的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说。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恶化引发了中国外交格局的重大变动,中国逐渐走上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对抗的道路。争取“两个中间地带”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中国一方面积极支持亚非拉等国家的反帝反殖民主义;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周恩来曾在1963年底至1964年初出访亚非欧14国,亚非领导人也频频访华。1964年中法两国克服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的巨大差异,实现建交,震动了世界。
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公认的独立力量。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发展也为中国调整外交战略提供了契机。此时,中美关系从表面看没有出现任何松动,但两国最高领导人却各自以独特的方式,谋局布子,着手调整战略态势,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做准备。
1972年2月,尼克松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
30多年后,曾以周恩来总理助理身份参与尼克松访华活动的熊向晖,翻着一份泛黄的美国新闻处电报回忆道,尼克松访华受到“美国人民压倒多数的支持。两党所有的政治领袖实际上都和尼克松总统一样,具有同中国重新建立联系的愿望。”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先是中英关系由代办级升格为大使级,而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还与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建交。1972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外国建交最多的一年。
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已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而且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准备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二、1949到1978的外交历史意义?
答案: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的背景下,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971年参加26届联合国大会,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新中国的外交阶段及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
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 1971年中国的联合国合法身份被恢复。标志美国企图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迎来建交热 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不结盟政策,保证我国的独立发展和平发展四、中国的外交历史主要经历哪三个阶段?
一、奠基时期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开创奠基时期。
确立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2.采取“一边倒”策略,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3.处理好与各国关系,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外交艰难时期,主要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反对苏联的修正主义,与苏联交恶。
2.反对美国霸权主义,与美国外交几乎完全中断。
3.联合广大亚非拉国家,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三、外交开拓期,主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
1.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2.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
3.1971年,中国在亚非拉国家支持下,进入联合国。
四、外交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1.1978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
2.1978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自此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加深,中国日益融入国际政治舞台。
五、中美正式建交时间是哪一年?
中美建交在1979年。
1979年 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结束了近30年来的不正常状态,之后,世界的局势发生重大转变,东西方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中美建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西方关系突破的标志性大事。30年来,在两国几代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发展,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卓有成效,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与日俱增。
中美建交的基本过程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代表团的访华打开了隔绝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访问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
1973年5月1日,中美两国在对方首都设立的联络处开始工作。1975年12月1日至5日,美国总统福特访华。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
六、中美建交的几个时间段?
一、 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二、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三、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四、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