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青团和党的关系演讲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 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 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
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年11月,为团结一切 抗日青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成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青年 团体。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党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议建立民主青年 团。
1949年元旦,党中央又作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1949年4月,召开新民主主义 。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 年团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大会还决定把解放前后的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历次代表大会衔接起来。“文化大革 命”10年,团的工作被迫处于停顿状态。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 开。
1982年12月,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8年5月,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
1993年5月,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8年6月,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
2003年7月,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现任团中央委员会。
二、2023年入党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党员交纳党费的比例为:每月工资收入(税后)在3000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者,交纳1%;5000元以上至10000元(含10000元)者,交纳1.5%;10000元以上者,交纳2%。
三、共青团和党的关系思想汇报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时,申城已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各地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都来到这里,希望吸收新知识、接触新思想。因而,李达的《一九二○年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说:“‘五四’运动后,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地,有不少青年对旧社会不满,要求思想解放。这些青年,都有一股朝气,想干革命工作,想谋出路。许多人脱离了家庭和学校,到上海找‘新青年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邵力子等人办的)、‘星期评论’(李汉俊等办的)。因为这是当时三个进步的刊物。”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八位发起人的艺术铜雕
为了团结和教育广大青年,“培养挑选预备党员”,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决定立即筹建团组织。俞秀松作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最年轻的成员,承担这项任务义不容辞。1920年8月22日,俞秀松、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袁振英、金家凤发起建立第一个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俞秀松担任书记,机关设于上海霞飞路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
渔阳里建于1915年,有旧式石库门建筑33幢。这里很适合设秘密机关:由于属上海法租界迟开发的僻静地段,房屋租金比东部旧城区、西部西式住宅区要低不少;交通比较方便,步行去南京路(今南京东路)或南市老城厢(今中华路、人民路环线内)都仅需半个多小时,在附近乘电车转赴徐家汇、虹口、杨树浦也不太费劲;对口的霞飞捕房管辖范围广,巡捕人手不足,无法对各种思潮和政治活动实施严密监控;作为石库门里弄,弄堂有多个出口,每幢自成独立空间的建筑均辟前、后门,遇紧急情况从二楼晒台翻越到隔壁也挺容易。因而,在1915年10月,革命党人陈其美曾设中华革命党上海总机关部于环龙路老渔阳里5号(今南昌路100弄5号);五四运动中成立的上海学生联合会,曾设会所于霞飞路渔阳里14号(今淮海中路567弄14号)。渔阳里6号原为戴季陶住宅,它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两楼两底,楼下客厅设八扇木制花格落地长窗,前楼窗台下装活络木栅,并外置铜质雕花栏杆;青砖清水外墙镶嵌数条红砖带饰,门额刻着“惟德是辅”四字,两侧有砖砌方壁柱悬垂,当年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这里为处于黑暗中的广大青年点亮了一盏明灯。
1920年9月28日,上海《民国日报》头版登载《外国语学社招生广告》。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根据培养革命干部和输送进步青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学习的需要,在渔阳里6号创办外国语学社。外国语学社由俞秀松兼任秘书(相当于校长助理),它也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俞秀松首先在外国语学社发展了30余名团员,其中包括李启汉、李中、罗亦农、王一飞、谢文锦、任弼时、萧劲光、蒋光慈、曹靖华、汪寿华、梁柏台、陈为人、许之桢、雷晋笙、吴芳、王会悟、廖化平等。后来,团员增至约200人。在团内,俞秀松每周安排一次政治报告会,他常自己登上讲台,也请陈独秀、李达、杨明斋等作演讲,所以包惠僧的《党的“一大”前后》回忆:“报告的内容多半是由党规定下来的,俞秀松作的报告较多。”俞秀松热忱鼓励团员的政治热情,一些人踊跃参与筹建工会组织、工人学校,发动工人群众开展争取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工资的斗争;他们也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办的《劳动界》撰稿,发表了《我们底劳动力哪里去了?》《黄包车夫拉车吐血》《失业问题与社会主义》等文章。
俞秀松废寝忘食地处理多种事务,使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颇有起色;它虽冠名“上海”,但实际起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起组织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领导下,它推动和指导了北京、长沙、武汉、广州、天津、济南等地团组织的建立。
1921年3月,全国已有团员千余人,遂在沪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由俞秀松担任书记,机关仍设于渔阳里6号。3月27日,唐山团组织的一封来信中,上款便写着“上海青年团总部代理中央机构”。此时,青年共产国际(也称少年共产国际)东方书记部致函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邀请派代表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
1921年4月1日,俞秀松在家书中说:“我已于三月二十九日早九点半从上海乘特别快车赴北京……此番单独赴京,因为上海的朋友们推举我为留俄学生代表之一,而且推举我为中国赴俄京第二次国际少年共产党(大会)的代表,所以要赶会期——四月十五日——不得不先走。”在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俞秀松作《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发轫和发展,探讨了未来前进的方向,并提及:“第一个青年团建于上海,其原则是准备社会革命。起初这个团叫青年社会革命党,只是在第九次会议之后才改变了团的名称。在这次会议上讨论改变团的名称问题时,一部分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成员退出了组织。1920年8月22日,社会主义青年团举行了一次正式会议,其成员全是共产主义者。”会后,俞秀松逗留苏俄(同年底,苏联成立),曾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翌年春,俞秀松回国赴杭州建团,在给父母的信中开头便说:“清明本来打算回家,后因党务不能走动。”
1921年5月,由于俞秀松和一批骨干相继赴苏俄等原因,团组织的活动无形停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此非常重视,张太雷在恢复团组织的同时,主持制定了临时章程,其中规定:“正式中央机关未组成时,以上海机关代理中央职权。”
1922年初,施存统从海外回国,在沪负责团的临时中央局和上海地方团组织日常工作。不久,团的临时中央局机关设于上海大沽路356—357号(后为大沽路400—402号,原建筑,现立碑纪念不存),系两幢石库门房屋。随着各地团组织的逐渐健全,全国的团员增至数千人,团的临时中央局认为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所以积极进行筹备,并通知各地团组织:将于4月在上海召开“团一大”。3月6日,中共广东支部书记谭平山写信给施存统提出:“大会地点,如能改在广州更好,因为比较自由。”中共中央局和团的临时中央局鉴于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胜利,广州已成为全国工人运动兴盛的地区,采纳了这个意见。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施存统当选团中央书记,张太雷、俞秀松等当选团中央执行委员。《新青年》第九卷第六号的通讯谈到:“这次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是由上海临时中央局召集的。”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虽与上海失之交臂,但它是在申城筹备的。完全可以说,中国共青团的历史在黄浦江畔肇始。
四、共青团和党一样吗
党团组织关系不一定在一起。一般是在初高中入团,进入大学后入党,入党后,还担任团组织的领导职务,这时党团组织关系在同一单位;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就业,也不再担任团组织的领导职务了,这时,你就可以只从大学转移党组织关系到新的工作单位了,可不用转团组织关系,这时,党团组织关系就不在一起了。
五、共青团与党的关系
中国共青团的发起者有:张太雷、俞秀松、施存统、高君宇。
1、张太雷(1898一1927),中国共青团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袖。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他积极奔走于京、津、沪,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的创建活动。1922年5月张太雷主持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致开幕词。参与起草团纲、团章和其他一些决议案,张太雷在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 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当选为总书记。
2、俞秀松(1899.6~1939.2),参与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组织中国第一个先进青年的政治团体——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1922年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任书记。5月,参加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兼经济部主任。9月,任团中央书记。同时,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
3、施存统,是早期共产党人和青年团员中,为大家熟悉的党的青年工作领导者。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创建,同他的名字和努力密切不可分。施存统在纪念号上发表重要文章《“工读互助团”底实验和教训》,透彻地剖析了工读主义,总结了两大教训。他的言论与行动,教育与带动了一批有志改造中国而认识模糊、主义不明确的进步青年,投身革命行列。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施存统为书记。
4、高君宇(1896—1925),北京和太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他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