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演讲与口才 2023-02-05 07:37 编辑:admin 290阅读

导语:幼儿语言的发展,要靠教师的反复训练。教师训练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如通过游戏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通过认识周围事物的时候发展语言能力,通过读故事复述故事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等。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1.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

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还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进行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作简单的评价。

2.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选择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2.1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时,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

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和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可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2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谈话的主题。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创造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新《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我们在创造环境时,要尽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趣的、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培养阅读的兴趣。

在幼儿每天都要接触的门、窗、桌、椅、书柜、沙发等物件上分别标出名称,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在幼儿的作品、用品、幼儿的生活照片旁标出幼儿的名字;标出各个游戏角的名称;用文字表示一些常规和注意事项,如在门口写“请慢些走”,在洗手间的水龙头上部写上“别忘了把我关上”;将幼儿喜欢的食品标签收集起来贴在阅读区的一角,如肯德基、上好佳、蒙牛等。

幼儿仿佛置身在图的世界中,文字的海洋里,无时无刻不接受着周围的文字信息。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幼儿将自然而然地认识一些文字,初步建立起基本的文字概念,提高文字敏感性,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

对幼儿来说,书籍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合适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在选材时,必须以目标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合适的图书。

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要注意阅读区材料投放的丰富及层次性。首先,丰富阅读材料的形式,除了图文结合的图书外,还要投放画报、儿童连环画、卡通画、儿童百科全书、卡片等多种材料。

其次,阅读材料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为幼儿提供古今中外经典的童话神话故事外,还为孩子投放历史故事、科学知识类图书。考虑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选择的阅读材料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增大。再次,材料的来源尽量丰富,集体阅读教育的材料、自由阅读活动的材料,教师准备的、幼儿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图书。最后,材料的难度有层次性:书架上始终有幼儿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个层次的图书,一段时间后,保留幼儿熟悉的图书,同时增加程度相同而内容不同的图书,以保持不同水平幼儿的阅读兴趣。

4.创设宽松的学习语言的情境。

活动中,我努力创设一种生活化的语言情境,假想了一个我的好朋友――王阿姨,选取了王阿姨买菜忘记带钱、推错自行车、钥匙挂在门上、烧菜时错把盐当成了糖、弄丢孩子等生活细节,这样的细节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活动中,师幼之间的谈话方式,也采用了一种很随意的闲聊、平等对话的方式,孩子有一种与身边人说身边事的亲切感。这样的语言情境孩子感到很熟悉、很放松,容易激发他们与人、事、物主动交往的愿望,在不经意间接下老师有意识抛向他们的球,为幼儿用连贯语言清楚地表达生活中熟悉的事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5.科学地为孩子选择思维点。

在语言材料及活动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维点。有的思维点很浅显,没有必要去问大班的孩子;有的思维点跟目标关系不大,没有必要作太多的展开和扩散;有的思维点尽管隐藏得很深,却很重要。

在活动中,我仔细地审视每一个思维点,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问题,选择与教育目标相关度大的问题,向幼儿提出,认真地、科学地为孩子选择思维点。比如:在帮助王阿姨寻找孩子这一环节中,为了实现活动中提出的“关心他人”的情感目标,我在引导幼儿根据线索帮助王阿姨找孩子的同时,不时地请孩子们想一想王阿姨当时的心情,设想一下王阿姨在一次次失望之后可能说的话、做的动作、出现的表情,模仿王阿姨“东找找、西找找”着急的样子。孩子们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表现中,逐步体验到王阿姨丢失孩子后着急无助的心情,逐步建立起关心别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