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口语交际 我该怎么办 教学实录

演讲与口才 2023-02-11 02:46 编辑:admin 222阅读

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展开全文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三、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五、 教学案例的特点和撰写要求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写的是结果。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

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4.撰写的教学案例要有价值性。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己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又能为其它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方式。

定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作用:案例性事件在教师教学生涯中是层出不穷的,从清晨跨进校门到傍晚离开学校,都会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事例。这些事件或事例完全可能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把事件转变为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其作用其体表现为:①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研究(写作)可能促使老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研究(写作)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④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

特征:①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②疑难性――案例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③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④浓缩性――案例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⑤启发性――案例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区分: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教育叙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研究统计,在老师反思的叙事研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有:读书感想、社会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宏观教育、现实生活、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而教学案例所叙述的故事主要应定位在教学研究上,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技能等,其案例问题则集中在教学、教学法、认知水平、情感与态度、教学背景等方面。

 

范例:

从“伯乐”与“千里马”谈起――《马说》个性化阅读课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各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经过一个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多数掌握了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句式结构,疏通了文意,理解了文章蕴涵的寓意。

但我认为阅读这篇文章既要重视研究文章呈现出的共性思想,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崭新的角度开拓更广阔的思想领域,得出属于自已的个性化感悟,从而体会到更多的阅读乐趣。于是,我上了一堂《马说》延伸课,要求学生从“伯乐”与“千里马”谈起。

案例描述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共同研读了《马说》,现在我请大家一起背诵课文。

(多数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全文。)

好的,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本文的寓意。

(学生回答。在上一堂课中已归纳出来,答案统一。)

我相信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后一定会有许多的感悟,那么,就请大家从新的视角,进入新的思想领域,去获得新的阅读感悟吧!好,我们就从“千里马”与“伯乐”谈起。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同学们能否调动你们的积累,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呢?

(学生讨论)

学生发言:

XXX:《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说的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XXX:萧何月下追韩信。

教师:非常好!这两位同学说的是幸运的“千里马”,他们遇到了伯乐,施展了自己的才华。那么,是不是每匹“千里马”都能遇到“伯乐”呢?假如你自认为是一匹“千里马”但一直没有遇到独具慧眼的“伯乐”,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请各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回答,归纳各小组意见。)

教师:同学们作为现代人,已经不会再有像“千里马”那样“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被埋没的悲剧了,在没有伯乐的情况下,你们不会坐等机遇的到来,你们会施展才华,创造机遇,毛遂自荐。

但是,俗语说“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头脑”。你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才能最终得到机遇的垂青。你是人才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以我们所学过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谈一谈“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参与、引导)

学生发言:

XXX:从《愚公移山》中我明白了人才应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XXX:《爱莲说》告诉我们人才要有“莲”那样高洁的品质。

XXX:《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作为人才,在遇到桓侯的几次“不悦”、“不应”后,他非但没有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反而选择了“逃秦”之路,这是不对的。作为人才他应当善于发挥自身的作用。

教师:是的,真正的人才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一个富有才学的人。人才需要自己历炼,也需要“伯乐”的成就。同学们再畅所欲言,联系生活谈谈“伯乐”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

学生发言:

XXX:要有不同的衡量人才的标准。

XXX:“伯乐”选拔人才要多角度、多层次。

XXX:“伯乐”应该擦亮眼睛,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教师:好!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敏锐的思维,感受到了你们对“伯乐”与“千里马”的关注。“人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还将一代一代地延续,还将会上演更多更精彩的剧集。

今天,我们的讨论就到这里。我相信,今天的这堂延伸课大家一定从中获得了崭新的阅读感悟,体会到了更多的阅读乐趣。请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也像今天这样尝试用新的眼光,新的思维去感悟文章,你将大有收获。

案例反思

可以说这是一堂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实践课。在这堂课中大部分的学生 能根据 老师的问题开动脑筋,调动积累,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像今天这样,阅读文章不要只停留在研究文章的共性思想上,而应该拓宽思维,联系生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个性化的感悟。

我会将这种个性化阅读指导课延续下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细心捕捉学生们闪现的灵光,创新的火花。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提取码: cdsj

【课前活动】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吗?

生1:老师,你为什么要戴眼镜?

师:因为老师近视了。

生1:老师,您为什么近视了呀?

师:因为老师小时候特别爱学习,总觉得时间不够,晚上还会偷偷地躲在被子里看书呢!时间长了老师的眼睛就近视了。

生1:哦!我明白了!

师:老师这种学习方式对不对呀?应该怎么学习?

生1:应该要注意姿势……

师:还有谁有问题吗?

生2:老师,您嘴巴上怎么有颗痣呀?(生笑 老师嘴唇因为上火结了个疤,看起来像是痣)

师:老师嘴上不是痣呢,是因为上火形成的伤疤。

生2:可是老师,您为什么会上火呀?(生再笑)

师:因为老师平常有点挑食,不爱吃蔬菜。小朋友们,你们可不要像老师一样哦!哪些同学不爱吃蔬菜呀?(生举手)嗯,同学们很诚实,那以后要多吃蔬菜哦,不然就会像向老师这样了!

【《语文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我在课前设置了这样一个对话活动,其目的有二:第一是熟悉学生,活跃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缓解紧张的氛围。第二是作一个示范性的指导,使学生对交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交际中学会交际,使学生在感性的氛围中了解口语交际的实用性,体验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的必备能力。】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愿意和你的小伙伴以及老师交流吗?生:……

师:好的!你能说一说在和别人进行对话交流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生A:要讲普通话。

生B:说话时声音要宏亮。

生C:要想好了再说。

师:嗯,同学们对口语交际的要求了解的还是蛮多的,这节课老师对大家有以下要求:(课件出示)(1)话要说得清楚、完整、生动。(2)和别人交流时要有礼貌。(3)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指名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说话最完整?最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好吗?生:……

【口语交际课上要渗透的一个理念就是培养交际习惯,二年级的学生还太小,自制力和注意力都不太强,所以通过“比一比”的形式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意识地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按要求去做,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际习惯。】

二、观察图意,指导方法

1、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过一个人呆在家里的经历?当你一个人在家,突然有人敲门,你该怎么办?今天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该怎么办》(板书)。是这么一回事,有一个小朋友在生活中就遇到了一个难题,请同学们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难题吧!(出示四幅图)

2、观察图意,看图说话。

生:一个小朋友一个人在家。

师(引导):谁能说得更完整一些?

生2:一个小朋友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板书:独自在家)

师:第二幅图上说的什么?

生3:有人敲门。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得更具体生动一些?

生4:突然听到有人在敲门。

师:嗯,“突然”这个词用得好,很符合实际情况。(板书:有人敲门)

师:第三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5:小朋友在问外面的人是谁。

师:哪位小朋友还有补充?

生6:那个小朋友应该先放下手中的笔,到门后边问的。(板书:询问)

生7:老师,我想补充。那个小朋友连忙放下手中的笔,跑到门后边问:“谁呀?”门外边的人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

师:他说得怎么样?有没有谁有话想说?

生8:我觉得他说得很好,他用上了“连忙”和“跑”这两个词,让我们好像看到这个小朋友听到敲门声后的反应,说得很逼真。

师:嗯,那你觉得我们应该表扬他吗?

生8:是的,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师:那好,老师请你给他送一个奖品吧!(生8给生7送了一个大拇指,学生都异常兴奋)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

生9:那个小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生10:老师,我觉得要先说那个小朋友的行动,他肯定先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搬了一个小板凳趴在猫眼上看外面那个人是谁。(板书:猫眼观察)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师:那你们能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试着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吧。请同桌同学互相补充。

师: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生11:……

师:哪位同学认真听了,有没有补充或评价的?

生12:他说的还可以,就是声音小了点儿。

生11:嗯,我以后一定大点声音。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说一下?

生13:……

生14:她说得很好,事情说得很清楚,而且还有动作和表情。

师:那你觉得应该要奖励他吗?

生14:要!(回答非常响亮)

师:那就请你帮忙吧!(生非常骄傲地给生13送去了奖品)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该怎么办》,故事的情境相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个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按顺序观察,并说清一件事,在说清楚的基础上尽量说得详细,生动。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比较活跃,在互相补充的过程中把事情说得具体生动,还学会了正确客观地评价同伴。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真诚赞美不仅可以鼓励同伴前进,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同时也因为赞美,交际习惯得到了比较好的锻炼,有同学发言的时候,其它同学听得都非常认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送奖品的孩子,给他们表扬别人的权利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殊荣”吧!】

4、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师:现在这个小朋友趴在猫眼上往外看,他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听说希望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非常善于思考问题,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热情地)愿意!

师:他看到的人可能是……?(板书:认识的),也可能是……?(板书:不认识的)

师:不管这个人是他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接下来他都要做什么?(板书:弄清身份)找谁弄清身份?

生16:找爸爸!

师:怎么弄清身份呢?

生17:……

师:弄清身份以后结合实际想一想,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如果这位叔叔是你认识的,你该怎么做?(板书:热情接待)如果是不认识的呢?(板书:自我保护)

【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因为要有条理地分析和思考,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在引导下比较主动地去进行思考和分析,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发现同学们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分析的能力很强。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或者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你会怎么做呢?下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情形,展开合理的想像,小组成员相互补充,使故事更加完整、合理。

生:(合作编故事,教师巡回辅导)……

师:(集体交流)哪个小组愿意跟大家分享你们的故事?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或成果拿出来交流,这样大家就可以分享你的成功,如果还有不足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帮你指出来,使得你的作品更加完善。编的故事完整、有新意,可得到“最佳故事奖”。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如果评价或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可以被评为“最佳听众”哦!)

组1代表:……

师:哪个小组跟他们组有相通的地方愿意评价或补充一下的?

组2代表:……

师:那你们觉得他们小组可以获得“最佳故事奖”吗?

生:可以!(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大一号的拇指图片作为小组奖品奖给第一组)

师:还有哪个小组想要汇报?

组3代表:……

师:刚刚这个同学讲的很好,但是我不知道他讲得好在哪里?哪位同学知道?

组3成员:他讲得很生动,而且加上了自己的想像,让我们就像在听一个作家写的故事一样……

师:嗯,你也说得很好,你应该得到一个“最佳听众奖”!你们小组也该得到一个“最佳故事奖”!(送奖品)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合作和互动,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在努力为把故事编得完整生动而努力,或倾听或思考或补充,真正发展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听方与说方的互动明显而生动。】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1、师: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这个故事需要三个角色:小明、爸爸、叔叔,剩下的那个小朋友就请做观众,对于成员的表演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可以轮换进行表演,换另一个同学做观众,使你们组的表演更加真实,对话更加合理,好,现在开始吧!

生:(组内进行分工、表演)……

2、小组代表上台进行续编故事情景的表演。

组4表演:……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在进行本次口语交际活动中,借助教材提供的图片,提供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用故事的分析作铺垫,用语言作引导,启发学生走入情境。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添加了动作、神态,增加了故事的表现力,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了一次实践性的口语交际活动。】

四、感悟故事,说说体会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需要跟大家交流的?

生18:我知道了如果独自在家,是熟人敲门要热情接待,是坏人的话要学会保护自己。

生19:我知道了进行口语交际应该注意的一些什么问题。

生20:……

2、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很多:A、遇到问题善于思考。B、学会了怎么样说清一件事。C、在交际活动中,培养了认真倾听、合作的良好交际习惯,所以啊,值得表扬的应该是你们每一个人。

五、课堂延伸,自主写作

师:刚才同学们的续编的故事和情景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记录下来。

【这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观察、分析、思考、续编故事、情境表演等一系列的形式,以生活化、灵活性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