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去哪玩口语交际三年级下册50字?
阳春三月正是春游的好时期,让我们走出城市,拥抱大自然,去乡村春游吧!
油菜花开了,灿烂的黄色和青葱的绿色相互交织着,给人一场视觉上的盛宴。田野里,农民伯伯正扛着锄头,一下一下刨着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来这里春游,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小蜜蜂是如何采蜜,我们可以扛起锄头体验一下播种的辛苦,我们可以拥抱大自然,远离作业的烦恼。
让我们一起去乡村春游吧!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精心创设交际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实际情境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根据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创设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的容体和语言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就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与此同时,语言也必然随之发展。农村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有些表现害羞拘谨,不敢开口说话、扭扭捏捏或口齿不清,但小学生天生爱听爱说,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为此,教学时,依不同年级和内容巧设情景,才能切中启綮,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欲望和热情。
1、利用课本情景图创设交际情境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而教材中,大多数口语交际都配有情景图,富有童趣的图画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图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借助图画,鼓励学生想象、联想和创作意境。
2、通过多媒体创设交际情境
研究表明: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对那些喜闻乐见的事物,他们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并长久保持,奇思妙想勃发。例如,《小苹果树请医生》,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件再现小苹果请医生的情境,结合教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就会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里演一演,并推选出表演好的小组参加全班表演,这样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学生的童趣、童真、童心就会得到最大的展示。
3、结合课外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除了口语交际课外,还要在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丰富学生生活,提供口语交际机会。农村孩子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幽静的田野山村,芬芳的泥土,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古老淳朴的风土人情等,这便是孩子们说的“源”。
(2)、在美术、音乐、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中,教师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手工、绘画、视听等训练,然后交流做的过程和自己美好的愿望。
(3)、利用班队会进行交际训练,充分利用班队活动,再看与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辨明十分、待人处事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师生间、同学间的听、说、问、评、议、争论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交际”。
1、师生互动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教育活动应该把教育活动看做一种与“人”打交道的活动。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更应该走下讲台融入学生集体之中,与学生结成伙伴关系,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循循善诱,耐心地倾听学生说话,避免使用居高临下的发问式或责问式,消除学生畏惧紧张心理,创造一种师生心理相容、民主交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间的互动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表达交流。
2、生生互动
这是口语交际课的重头戏,有关资料表明把“集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个体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是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在口语交际中教师要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实施多层次、立体性的组织形式。
面对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互说互议。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问、说、议、评、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例如《看望生病的同学》一课中,这次训练不仅是学习怎样对生病住院的同学进行问候,同时还要学习怎样转述王小娅的话。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导入课题后,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丁大勇去看望李晓燕同学,会说些什么?”“王小娅有事不能去,请丁大勇带信,丁大勇该怎样对李晓燕说?”想好后同组同学分别担任丁大勇、王小娅和李晓燕角色练习对话,或者各自找朋友进行口语练习,准备汇报。然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鼓励他们听后发表看法,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使全体学生在互动中自由地参与交流。
在学生全程参与的互动过程中,训练他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培养他们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实现生生互动、个体性主动的信息多项交互传递,逐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应该走到他们的身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
进行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育的艺术,首先不在于获得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鼓舞、欣赏。”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尤其需要如此。课堂上中,教师要善用、多用激励性评价语,及时发现学生点滴的闪光点,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口语交际。
在口语交际中,评价要变精确为模糊。精确评价容易给失败者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农村学生初步练口语时,难免语无伦次,更需要教师细心呵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一个积极的评价,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每个孩子敢说、想说、能说,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肯定说得好的同时,更要关注那些描述的不够完整的同学并要随机捕捉学生标新立异的信息源,切不可设框框,追求统一答案。教师应在规范学生语言和养成良好语言习惯上做指导,对学生的发言,要用赞许的目光去注视,用欣赏的态度去评价。
评价时要变结果为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口语交际,促进语言表达的发展。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积极的。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地表达,就要给学生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要用表扬与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这样,表扬和肯定才有针对性。如学生表演完后,教师评价:“你们的表情真好!”如学生表达的意思不清楚,或者有说错的地方,教师要用婉转的语言,启发引导改正。如:“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明白的,如果这个词换一下,那句子的意思更明白了”,“你能根据老师的问题,把这句话的意思再说一遍,好吗?”评价的重点应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训练的态度,而非结果的评价,不应在说的表达质量上提太高要求。
教师在关注学生表达是否正确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做出答案的思维过程,提出:“如果你在这个方面再努力一点,那就更好了。”“如果你把劝阻的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那就更好了!”一次次鼓励,能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