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孩子学活口语交际:三年级口语交际怎么写

演讲与口才 2023-08-17 09:33 编辑:admin 245阅读

[案例背景] 课堂上学生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理有话说不出来。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近几年,外地人口急剧增多。班级成了“联合国”,哪儿的方言都有。“口语交际”更是常常遭遇尴尬,常有“死课”、“乱课”的情况出现。这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陷入了一个困境之中。学生口语交际现状不容乐观。

[案例描述]

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张丫小朋友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而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挥语言交际的作用,缺乏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简单沟通。

周钰成是一名外地的小孩,一口方言,老师和同学完全听不懂,只能靠打手势与大家交流。这天与刘贤同学产生了矛盾,然而,在解决他们的矛盾过程中,刘贤好像不知道该如何把事情来龙去脉讲出来,而周钰成则沉默不语,引起了老师判断上的失误,以至恶性循环。

吴骆,向芹等几名女生说话声音不响亮,基本只看见嘴动,听不见声音。

大部分学生,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

外地学生基本上语言都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如把“下面”说成“底下”,“地上”说成“地下”等。

山消……

为此,课堂上我进行了多次教育,但总不见起色。

[案例分析]

1、学生不愿交际,不敢交际。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别人笑话,有的同学虽然能积极举手发言,但说不清楚;有的同学坐在位置上说得头头是道,但叫他到讲台前来说,他便扭扭捏捏,眼睛东张西望,脸涨得通红,不知所云。这些都是学生不敢交际的表现。学生之所以怕交流,不仅仅在乎说什么,更在乎与什么样的人说,在怎样的返唯察氛围中说。有些学生论口语功底挺不错的,但是一旦在大庭广众之下就难以启齿了。我觉得这些学生缺乏的就是勇气,大胆展示自己的勇气,担心得过多,面前总有一道难以跨越的坎,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当众说话的锻炼机会,没有交流展示的习惯,更没有交际成功的喜悦与满足,造成交际时心理紧张。

2、学生的语言贫乏,不规范。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贫乏,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在说话时还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这就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交际时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无话可说,有的人云亦云。课堂往往成了尖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更多的学生则是陪坐。很多时候,发生口语交际冷场的原因,并不是课堂气氛紧张,而是学生缺乏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积蓄,造成思维的狭隘性或单一性,影响语言的流畅性或丰富性,使得原来有话可说的话题变得无话可说,或者不知该怎么说,会出现“嗯……啊……”“这个……那个”等垫语增多和语流中断的现象,久而久之,淤积在心中的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苦衷会直接影响交际的勇气,甚至逐渐丧失交际兴趣。

3、学生不善于倾听。口语交际双向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到了高年级,还要能听出“话中话”来。可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犯这样的错误: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自己说的时候,情绪高涨,热情投入。但是当别的同学在说的时候,往漏茄往是不注意仔细听的。

4、学生不会正确评价。课堂中,我们经常问: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学生只会干巴巴地说:好的。至于好在哪里,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觉得这是学生不会评价的一种表现。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小朋友很有感情地说了一段话,但不小心说错了一个字。老师问:某某同学说得怎么样?学生不是去夸他说得如何有趣,而是说:我觉得他说得不好,他把一个字读错了。我们可以注意到,站起来说的小朋友垂头丧气地坐了下来。这其实也是学生不会评价的一种表现。

经过查看资料、分析教育理论,再结合优秀教师的教育经验、手记,自己仔细琢磨,我终于找出了答案: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发挥农村优势,构建生活化的口语情境,激发教育情感,进行口语教学。

1、挖掘教材,诱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开放的呈现形式,给学生以新颖感受,诱发其口语交际的兴趣。苏教版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直接写了农村的人、事、物、景或者与农村生活有联系的事。这些课文为教师知道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在教学中要自觉地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奠基,要从教材实际和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构建和谐的口语交际情境,选择教材的和谐呈现方式。

2、创设交际情境,激活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其所谈的话题、交际的对象、场合都是特定的,并受情景的控制。口语交际的“情景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景性设置,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的进行表达,逐步激活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那金凤送爽的秋天,教师把学生带到果园,让学生看看水果的颜色,掂掂柿子的分量,闻闻苹果的气味,尝尝葡萄的味道……同学们相互交流对

秋天果园的感受,互相说说苹果、鸭梨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告诉同学们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喜欢它,畅谈参观了秋天的果园的感想……学生们满怀激情,选择各自的表现方式,畅所欲言,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3、构建互动交际平台,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程标准说:“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交际的双方要不断地发出信息、接受信息,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在不断转换。说者要根据听者的情绪反馈,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答。此时,双方的信息通道是畅通的,双方的表达是相互促进的,因而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语言实践。

4、把握激励性评价的尺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新课程标准在评价理念上强调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的实现其自身价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各有差异,关键是在交际过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

每个人的深度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教师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技能的方法。以发展的眼光善待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和创新的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交际素养。

总之,为切实提高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质量,我们教师必须用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必须从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空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行交谈,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其口语能力和交际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