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我和孟子有话说

156 2024-04-14 00:50

作文 我和孟子有话说,孟子是性善之禀赋“四端、四心”,向善之能力“良知、良能”的人。

孟子道性善十分注重人的内在价值,强调“贵于己者”,充分肯定人的道德主体性,人即可求之于自身,认为是否具备仁、义、礼、智“四德”不受外在的势决定,其关键在于内在的情。但其中的“我固有之”并不意味着“四德”已完全具备,孟子并未说人心是完善,孟子只说善亦从人心所固有同有中出,人的自我实现仍需要一个向善的过程。就其道德主体的完善过程而谈,人人具有“四心”,“四心”是“四德”的精神基因。孟子接着说万物各有各的特点,其特点都备于我自身,自反而觉其实然,便获得了至大的快乐,不懈的推己及人,仁再近不过了。其中“万物皆备于我”蕴含着一种道德上的平等观念,很多人误解为孟子在这句话里夸大了人的力量,赋予了具有超越性的神秘色彩,其实不然,孟子想要传递的是一种人与万物平等观念,人即是自然,人与万物同展现于无限的价值平等的世界。人的善性只要用“心之官”认真思索便可获得,并保护好,勿失其心,否则便不是人了。“四端”是人作为道德主体履行道德义务、践行道德规范的内在根据。“善端”的萌芽按照其使然的内在趋势发展便可以为善,难么何为善呢?孟子是这样论述的:“可欲谓之善。”合乎人们意愿,值得人们喜欢的称之为善。更有徐复观提出“即心言性”说,认为孟子所说的性善,实际便是心善。“可欲”,指的是人本是具有实现善的要求。

孟子认为人生来便有“良知、良能”。“人之所不_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就学问之道而言,人不学便已掌握的是良能,人不思虑便已知道的是良知。即从时间发展的角度证明,人生下来便有善端,人为善,成就道德只不过是顺着善端努力为之罢了。因人有“善端”和向善的能力,所以主体人格可以实现善的价值。孟子更以两三岁的孩子便懂得爱他的父母,长大之后便懂得尊敬兄长来说明“良知、良能”,是“莫之致而至者”。爱与敬便是孟子之所谓“善”,居仁行义是人道的准则,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人是我们的人生目标。穆先生认为:“善恶辨在己,真伪美丑则辨在外。”因为人心固有此“良知”“良能”,善于运用修己之道,反求诸己、可察己身便可“存心”“养性”,而后“尽心”“知性”,最后到“知天下”。

来源:速读·下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