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最怕的是什么?开会。
开会最怕的是什么?互相扯皮。
那么,更恐怖的是什么?开了一天会,头晕脑胀,还没有任何结论。回头一看会议纪要,全是“待确认”!
小编在与多个领域的职场人士深入沟通了解以后,发现无论是讲原则的国企还是讲效率的民企,或者是已经本地化的外企,这种“恐惧”无处不在。认为“开会效率低下”的职场人竟然接近90%!那么,为什么“抗拒会议”会如此普遍呢?其中的症结到底在哪里?而如何积极地去改善这种不适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德国作家多米尼克・穆特勒的《清晰表达的艺术》一书,一同来彻底对抗“会议恐惧症”,从而放大自身的职场格局,使自己在每天的8小时之内获得更多的美好体验和收获吧。
1 什么是清晰表达
顾名思义,清晰表达就是让自己能清楚的讲话。我相信不会有人认为自己说话不清晰,那么既然大家都在尽力地将话说清楚,为什么还会存在开篇提到的“可怕的会议”呢?
我们先来做个测试:
-“我认为本次项目进度的问题需要引起所有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大家都有所行动,本次项目才能如期达到预计效果。”
-“项目进度要求我们在4月15日拿出施行方案,6月15日每个部门完成自身的代码开发,7月底完成联调。这样才能在8月份提交最终的项目成果报告。请各部门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沟通。”
这样的两段描述,哪一个属于“清晰的表达”呢?很明显是第二个。那么在公司开会,或者平时的沟通中,有没有下意识地使用过第一种表达方式呢?恐怕没有人能坚决否认吧。
通过自我思考来判断一个观点,再把自我理解的内容通过讨论表达出来。需要我们对自己清晰和负责任的言论承担义务,且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书中对“清晰表达”给出了更为详尽的定义。并且认为这种“清晰表达”应该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具有建设性而不是“口无遮拦”的负能量式;同时与是否会带来危机没有必然的联系。
2 为什么我们不能总是“清晰表达”
我们还是用开会来做例子。一般来说,会议室大体可分为三个区域:领导席位、发言席位和沉默席位。领导席位要进行会议的主持,以及把控讨论方向等工作;发言席位则是积极发表意见成员的根据地;而沉默席位上多是极力希望自己变成隐形人的同志们。那么这几种人中,谁有可能在“清晰表达”呢?
发言席位吗?如果发言席位能够良好地履行“清晰表达”的职责,那么这次会议肯定是一个“胜利的大会”“成功的大会”。而事实上,虽然在会上说了很多的话,表面上与不同人进行激烈的争辩、讨论,而其中的“干货”寥寥无几,一天听下来,在回顾的时候却发现脑中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留下。通常,发言席位还可以分为三类人:
发言席位1:不清楚会议的议题,只是在表达。会议跑题的积极引领者。
发言席位2:清楚会议议题,但没有自己的观点,想到哪里说哪里。一直在满足自己的表达欲,而没有考虑到与会人员的讨论需求。
发言席位3:明确会议议题,有自己成熟的观点,但不敢直白的表达出来。通过一些模棱两可的发言来观察领导的态度,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意见。
好了,看到为什么我们不能进行“人人都会”的清晰表达了吧?因为我们怕自己显得突出、害怕丢脸(沉默席位),怕给别人泼冷水,怕与领导的意见不一致(发言席位)。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考是多么的肤浅,是否在具备了成熟的观点后才开口发言。那么,有没有改善的途径呢?
3 清晰表达的三个步骤
可以看到,上文中的3种“发言席位”分别对应了3步骤的不同级别。也许这样干巴巴地列举让你一头雾水:“这有什么困难的呀,我平时就是这么做的。”别着急,咱们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来仔细看看。
场景一:
公司开会讨论一个新产品的宣传彩页设计方案。当设计师将讨论稿展示出来以后:“我觉得左上的圆圈应该填充红色”、“右下方的字体应该用雅黑,而不是仿宋”“推荐背景采用墙纸纹理”……这些是我们的“清晰表达”吗?显然不是,彩页方案是以“能否有效宣传新产品”为目标的,那么过多关于版面设计的肤浅争论难以对解决核心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只会无端地将讨论时间拉长,造成大家精神疲惫,从而更加难以集中火力解决问题。
场景二:
会上,同事甲对于本次工程项目中各部门工作的界面划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话音刚落,同事乙接过了话筒:“我对于甲的观点表示赞同。首先,这样的界面清晰明了,让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从而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其次,这样的界面发挥了每个部门的工作特点,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本次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最后,我觉得每个部门应该积极响应本次的工作划分,让我们一起努力将本次工作做到最好!”听起来,乙的发言层次清楚,有理有据,仿佛是无懈可击,但是有“干货”吗?没有!有“价值”吗?没有!是“清晰表达”吗?当然不是!
如果运用“自我思考”的步骤进行,那么这次发言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我完全赞同甲的观点,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请各部门安排出专人作为本次工程界面的接口联系人,形成多部门之间的无障碍通道,从而保障本次工程作为一个整体项目的完备性。”
场景三:
聊了半天职场了,轻松一下,我们先来看一个“情侣约会”的场景。
男:“晚上想吃什么?”
女:“都行,听你的。”
男:“天气挺凉的,咱们涮锅吧。”
女:“我最近在减肥耶,不想吃太油腻的。”
男:“要不吃日料?清淡。”
女:“听说最近日本受辐射的海产品都被卖到中国来了,不太安全吧。”
男:“要不吃印度菜?”
女:“咖喱的味道我吃不惯。”
男:“……”
如果姑娘能在开始就回答说:“我好久没吃家常炒菜了,你觉得怎么样?”会不会减少了很多你来我往的沟通环节?那么在我们的职场沟通中,尤其在跨部门的合作协商中,试探性的、有所保留的表达处处可见。从而导致无休止的你来我往,弄不好到了最后,大家把当初要讨论的是什么都给忘了。可见,直奔重点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在提升沟通效率上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说话是门艺术,这关系到你能否与别人顺利的沟通,能否清楚地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别人是否会产生误解。在职场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否则很难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困难也没有人愿意帮你。职场不简单,你必须懂得用正确的说话方式与人沟通,这样才能顺利的打开你的职场大门,减少工作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一、不要直呼其名
这一点在刚进入职场的新手身上最容易发生,很多人在刚进入公司后,见到跟自己年纪差不多,或者比较年轻的同事,打招呼时就直呼其名,这点一定要注意。也许你觉得他们不是上司,叫个名字无所谓,但是人家毕竟比你早进入职场,比你多经历的几年风雨,工作经验比你丰富,你贸然地直呼其名,别人心里肯定多少会有点不舒服,但他们嘴上肯定不会说出来。如果你以后要向他们请教问题,那他们完全有理由拒绝你。所以,在职场中,最基本的礼貌还是要有的,最好不要对同事直呼其名。
二、多用您字和请字
在工作中,如果你跟别人的关系不熟,或者因为工作关系,要与其他部门的同事有来往时,打招呼最好多用您字,虽然这会显得很客气,但是礼多人不怪嘛。多用您字,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别人因为感受到了被尊重心里也舒服。当你要请教别人的时候,一定记得多用请字或者麻烦二字,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因为别人在工作的情况下,没有义务抽出时间去帮助你,如果你不懂礼貌,别人有100个理由可以拒绝你,毕竟他们跟你也不熟。所以,不过是同部门之间,还是和其他部门的同事打交道,多用请这样的礼貌用语,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很谦和的人,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形象,减少工作中的阻力。
说话是门艺术,别人从你张嘴的那一瞬间,就可能把你的形象定格,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多用礼貌用语,一定要谦虚谨慎,这样你在职场上才能走得更远。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告之,我会把侵权图片删除)
我之前在很多话题里面都回答过同样的问题,我是很赞同那些觉得自己不会说话的人先学会闭嘴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不要觉得自己不会说话还总是夸夸其谈,在还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先学会闭嘴,因为学会闭嘴真的比学会说话更加的重要。我已经不记得我在多少问答里面提到过这一点了,但愿有些作用。
那怎么样学会说话呢?
首先去看那些你觉得说话很有技术的人是怎么样说话的,那些说话方式很幽默的人在职场上生活上往往都是很受欢迎的,不信的话你去观察一下,因为和这样的人说话会觉得很愉快,所以往往大家都愿意和他们交流。观察别人是怎么样将批评的意见用幽默的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自己在说话的时候尝试着模仿一下。
很多人喜欢看书,看一些如何学会说话的书,其实很多书只看不输出,也就只是看看,所以你看了之后要在生活中去说,我记得我曾经看过咪蒙的一片教人说话的文章,文章中说当你和别人说一件事情的时候,结尾的时候不要问你懂了吗?你可以换个说法,我这样说你明白了吗?或者是我说明白了吗?前者的意思是你说明白了但别人没有理解,那是他的问题,后者的意思是你没有理解是不是因为我说的不明白。这就是在细微之处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但是你看到了结尾可以这样说,但在工作的时候你还是不注意依旧我行我素,你觉得你看再多的说话之道有作用吗?
所以我建议各位在工作的时候慢慢的尝试,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说话之前先在脑袋里面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有更好的表达方式,不要一股脑的全部说出来了。
职场,是门语言艺术,讲求的是说学逗唱,才怪。
又不是跑堂的,要练报菜名。
不过,有一定的说话技巧,确实可以让自己在职场里不说游刃有余,至少不那么容易得罪人吧。
是不是说话方式也是男女有别,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女性寡言、男性健谈有助职场成功。
在中国,是否也有这个问题呢?逢人就健谈的女性,其实也还是很容易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是不是话痨,而在于说了什么。
你可以做一个评论员,但记住一点,评论的天高地远都可以,就是别没事点评单位的人和事。祸从口出这个事是必须的。
勿谈国事这个茶馆的老段子,在职场上要改成勿谈人事。
做一个倾听者,多听听别人的话语,而不是一定要掌握话语权,除非你就是这里最大的那一号。
此外,说话一定要注意场合与人物。你怎么知道你在这里的话语,不会被断章取义传到不该听到的人那里去。
曾经有个很要好的朋友,在一家外资企业里工作,他的能力超强,主要是负责公司的销售业务。因为总是在外面跑项目,养成了侃爷的习惯。有他在的地方,总是欢声笑语不断。无论是办公室里,还是和客户在酒桌上。
可他无论业绩多好,就是没法跟上一层楼。怎么回事呢?他不知道,和我聊过多次,我也分析不出来。直到他觉得实在没有奔头了,尽管因为业绩太好,收入倒是全公司“打工仔”中最高,甚至比高他几级的“打工”总经理,加上分红也比他少。他还是决定离开。
离开的前一夜,“打工”总经理请他吃了个饭,酒过三巡后,他质问总经理是否是嫉妒他。总经理是个老实老头,拍着胸脯说从来没有,但也拍着他肩膀说了几句话:老弟,在外面应酬,别和外人说太多公司的花边,得罪人太多。这还不重要,你在办公室里欢声笑语,可在董事会那里,人人都承认你业绩最好,但人人都认为你太过轻浮,担不起重担,只是个最好的销售经理而已。
朋友一听酒醒了一半,连问怎么破,难道缝上嘴?老头则说,性格很难改,话可以少说,如果先聆听别人说话,在关键下一句上,接上一个点睛之语,效果一样,而且没人觉得你轻浮卖弄,反而认为你有大智慧。这就是城府了。
说话是门艺术,这关系到你能否与别人顺利的沟通,能否清楚地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别人是否会产生误解。在职场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否则很难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困难也没有人愿意帮你。职场不简单,你必须懂得用正确的说话方式与人沟通,这样才能顺利的打开你的职场大门,减少工作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一、不要直呼其名
这一点在刚进入职场的新手身上最容易发生,很多人在刚进入公司后,见到跟自己年纪差不多,或者比较年轻的同事,打招呼时就直呼其名,这点一定要注意。也许你觉得他们不是上司,叫个名字无所谓,但是人家毕竟比你早进入职场,比你多经历的几年风雨,工作经验比你丰富,你贸然地直呼其名,别人心里肯定多少会有点不舒服,但他们嘴上肯定不会说出来。如果你以后要向他们请教问题,那他们完全有理由拒绝你。所以,在职场中,最基本的礼貌还是要有的,最好不要对同事直呼其名。
二、多用您字和请字
在工作中,如果你跟别人的关系不熟,或者因为工作关系,要与其他部门的同事有来往时,打招呼最好多用您字,虽然这会显得很客气,但是礼多人不怪嘛。多用您字,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别人因为感受到了被尊重心里也舒服。当你要请教别人的时候,一定记得多用请字或者麻烦二字,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因为别人在工作的情况下,没有义务抽出时间去帮助你,如果你不懂礼貌,别人有100个理由可以拒绝你,毕竟他们跟你也不熟。所以,不过是同部门之间,还是和其他部门的同事打交道,多用请这样的礼貌用语,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很谦和的人,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形象,减少工作中的阻力。
说话是门艺术,别人从你张嘴的那一瞬间,就可能把你的形象定格,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多用礼貌用语,一定要谦虚谨慎,这样你在职场上才能走得更远。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告之,我会把侵权图片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