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是连接学子们由学校步入社会的纽带,他们团队精神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他们个人成才及整个民族的未来。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理论研究,要调动家庭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作用,不断增强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针对性。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目标,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正确认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作用,并积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做好新时期思想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精神的概念
团队,是指一群互助互利、团结一致为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坚毅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是在集体讨论研究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的基础上,强调通过队员奋斗得到胜利果实,这些果实超过个人业绩的总和。
所谓团队精神,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组织成员的统一性和不可或缺性,自觉以组织利益和目标为重,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的统一。其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它是所有成员的理想、价值观、道德标准、工作态度的整合及其在组织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其精神内涵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团队精神的核心 —— 协同合作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团队的根本功能或作用,即在于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强化个人的工作标准也好,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实现成就也好,目的就是为了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又大于各部分之和。于是,团队的所有工作成效最终会不由分说地在一个点上得到检验,这就是协作精神。我们可以再看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次,联想运动队和惠普运动队做攀岩比赛。惠普队强调的是齐心协力,注意安全,共同完成任务。联想队在一旁,没有做太多的士气鼓动,而是一直在合计着什么。比赛开始了,惠普队在全过程中几处碰到险情,尽管大家齐心协力,排除险情,完成了任务,但因时间拉长最后输给了联想队。那么联想队在比赛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地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险情地迅速地完成了任务。
可见团队的一大特色:团队成员一定是在才能上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团结协作精神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没有团结协作,一切都只能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个人的成长与团体就像是鱼与水紧密联系.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使用的重要指标。目前,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业务能力表示满意,但也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也意识到,知识经济步伐的加快,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呈现出各种学科、知识、信息、文化的交叉化,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得以实现的,它需要各种英才的汇集,发挥团队的智慧,同时辩证的处理好合作与竞争、个体意识与团队意识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小农经济的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也对此作了一些努力,但效果并不非常突出,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团队精神的培养,要么仅仅注重个人的发展,忽视团队的作用;要么缺乏个性,随波逐流,在竞争中被淘汰。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更加明显的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良好的团队精神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受到潜移默化,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因此,如何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由较低的认知水平提高为较强的行为表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而努力。
总之,对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⑴.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人格。团队精神要求团队成员必须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在团队内部开展良性竞争。而且,团队精神建设对成员个性化的要求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⑵.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前文对团队精神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与人共事时奉献、进取、团结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作风,养成民主意识,提高心理素质。⑶.有在长期的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能创造出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使人们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在这个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通过发扬团队精神,既有利于个人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也有利于人们通过合作来共同创新和发展。
四、如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要实现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这一目标,就必须从团队精神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寻找结合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两课”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所有的老师都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知识、人格、做事、对事物的态度对学生有很大的,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在文化的过程中,自觉的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也无不蕴含着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两课”教学生搬硬套,缺乏生动性,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从而使学生失去认知的兴趣。“两课”教师应充分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用大学生能非常乐意的方式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它们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竞争协作观念等。学生培养起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会进而有效的促进“两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互动局面,使其不再成为学生为之头痛的枯燥理论课。
2、通过开展各种思想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等,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3、通过班会(团学会)这个素质教育的综合课,加强班级建设,有效的凝聚学生的团队精神。
无可置疑,班会(团学会)是强化学生团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从具体实施到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而长期以来,人们未能充分重视班会(团学会)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由学生自我、自我管理,但实际上,班会(团学会)开展的连续性、制度性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的班风。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往往具有共同的目地、共同的荣誉感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相同活动,具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有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而如果一个班经常不开或者很少开班会(团学会),这个班就会纪律涣散,班集体名存实亡,更无从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了。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重视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建设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受到他人尊重、获取自信,最终凝聚成有力的团队。
4、培育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大学生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现在部分高校学生活动纯粹为“活动”二活动,缺乏一种精神的引导,使得学生认知停留在活动的表面,不能对学生品质养成形成有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要精心的组织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为重要目的之一的活动,比如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暑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的圆满完成者往往是分工明确、组织协调较强、善于团队协作的团队,这能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例如,我校团委提出的“十大类活动”。
5、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靠的是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
五、结语
我们知道21世纪是个合作致胜的时代,单枪匹马的英雄已不复存在,想要达到目的就必须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扶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赢得成功。工作中我们不要特立独行、孤军奋战,更不要因为一点点成绩和为团队做出的贡献而满足和骄傲,其实我们所取得的成功和辉煌都是在别人的帮助和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实现的,如果没有集体的支持和推崇,没有坚强可靠的团队的支撑,单凭我们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理想的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