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融创暴雷是真的吗
融创目前没有暴雷,是有债务问题。
融创目前的情况是不会直接暴雷的,原因如下:
其一、债务处于协商阶段,并非无法延期解决,或者真的不能还款了。举个例子,你借钱10000,最近资金紧张,说能不能缓几天,现在还能商量。
第二、融创有很多优质资产,对比恒大等房企,融创的企业多数在一二线城市,未来套现容易,还没有到还不起的地步。
其三、即使暴雷的恒大,现在通过出售公司股份,依然在盖房,最近许家印还频频出现了报端,看来难关已经过去了。相对比,融创现在不存在这些问题,还有很大的资金保有量。
第四、融创资产多元化,除了地产,还有物业、医疗、会展、物业等,并且价值比较高,即使出现问题,直接卖掉一块就能实现快速回血。
二、2022融创会不会倒闭?
融创遇到了现金流危机,有待付的期票,房产销售也不尽如人意。但融创并不会因此而倒闭,其还持有大量的优质资产,是可以自救或以此为筹码等到自己的白骑士。而且,融创的体量也不容许它轻易倒下,对其优质资产进行一定的分割换取现金流的支持,是可以让它度过难关的。融创未来可能倒闭,但近年它还会存活。
会倒闭的,负债太多,评级下调
融创债务展期被拒绝,股票下跌,直接停盘,信用等级被下降,没卖的新房市场更受影响,回款更难,也就意味着融资更难。2022能否挺过去未知。你可以通过华泰证券的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涨乐财富通”,放大镜搜索个股名称首字母或代码查询个股资讯,了解个股动向。
三、融创暴雷!40亿债务展期!期房还能买吗?
近日,一条关于融创债务展期的消息在业内疯传,消息的主要内容是融创中国(股票代码:01918.HK)对4月1日面临回售的公司债“20融创01”提出2年展期。债务展期实际上就是指债务延期,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达成的协议,简单点来说就是现在还不起债,延期再还。
据了解,这笔债券本金为40亿元人民币,票息为4.78%,将于2024年到期。公司计划在回售日后20日内支付利息并分期偿还本金直到2024年4月支付完毕,并且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表示将为这笔债券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然而据了解,大部分债权人并不接受这个延期方案,融创也将在近期与债券持有人召开沟通会,商讨展期方案,所以这个方案目前也不是最终版本。
融创进行债务展期其实也就事实上宣告融创正式暴雷了,受此影响 ,融创中国股价连续两日下跌。3月24日,融创中国股价报收5港元/股,跌幅为16.67%。不过“20融创01”有所反弹,涨幅为16.75% 。虽然孙宏斌个人连带责任担保体现了十足的偿债意愿,也说明了公司实控人的担当以及对未来市场回升的信心,但是看到利息都要晚20天才能凑齐体现了极大的偿债压力。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融创中国称,主要是由于2021年处置贝壳股票投资损失。同时,受去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严峻的环境影响,集团2021年的销售收入有所降低且毛利率下降,以及计提存货减值、应收款项等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有所增加等综合因素所致。
从去年至今,陆续推动债务展期的房地产企业,数量已达到20余家。而本来应该是上市房企集中披露前一年年度报告的3-4月份,截止目前,已经有包括新力控股、融信中国、世茂集团、融创中国、中国恒大、佳兆业等6家房企宣布延期刊发经审核的2021年年报。这些房企对年报难产的原因说辞各异,但关键点都是审计这一门槛难按时达成,或因疫情,或因更换核数师。
其实各大房企暴雷或躺平在近两年来看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事,估计大家看到相关新闻都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像融创这样具备很强产品力和千亿市场规模的房企,不能倒下,也不应该倒下。目前,民营房企的困境并非孤例,除了企业自身开启资产出让、债务展期、引入战投之外,政策调控的滞后性,是导致融创等房产巨头陷入险境的最大原因,加上如今的疫情大环境,更加剧了这种滞后性。也许只有实施实质性现行政策,才能根本解决行业难题。
最后说一点,房企的债务经营危机无疑让现在买了期房的未来业主们十分担心,房地产的颓势目前看来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尤其是部分人之前预计今年往后房产行业会“复活”,现在还持有这种想法的应该不多了,建议有购买期房想法的还是优先选择央企、大型企业吧。
四、从“摔杯”成交到撕毁协议,负债9971亿的融创也没钱了
最近,房地产商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恒大和宝能集团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而在2021年中期业绩交流会上刚刚豪言“除了我们以外都有可能暴雷”的融创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转身就撕毁了和万达的酒店管理协议。看上去,总负债高达9971亿的融创中国并不像孙宏斌说的那样“宽裕”。
9月10日晚间,万达酒店发展(00169.HK)公告称,9月10日收到来自融创中国(01918.HK)的通知。通知称,融创中国已经通知万达酒店发展,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及融创中国商业战略的调整, 将终止与万达酒店发展签署的有关由融创集团持有且由万达酒店发展管理的21家酒店的管理协议。
根据公告,这21家酒店中包括19家正在运营的酒店和2家正在建设且尚未开始运营的酒店。
万达酒店表示,公司与融创中国目前正就有终止的后续安排及对于万达酒店的潜在补偿进行协商。
从公告看,这是融创中国单方面撕毁了和万达集团的酒店管理协议。
从“摔杯”成交到撕毁管理协议
这笔合作交易要追溯至2017年。
2017年7月10日,万达和融创中国双双宣布,旗下13个文旅项目按照注册资本的价格作价,加上76家酒店,打包以632亿元卖给融创。其中文旅项目以295.75亿元转让91%股权,酒店项目以335.95亿元全部转让。
不过,9天之后,2017年7月19日,融创又把富力地产拉进这笔交易,因为孙宏斌只想要万达文旅资产背后的4.5万亩土地储备(数据引自经济观察报2017年7月报道),至于酒店,孙宏斌拉来了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不过,两方“相亲”变成3P(Partner)交易,而且据媒体说新加入的压价厉害,万达老王甚至在会议室里愤怒摔杯。
但是,愤怒也好,摔杯子也罢,大家还是要做生意的。最终,三家还是联姻成功,融创以438.44亿元收购万达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而富力地产以199.06亿元收购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权。
到2017年11月14日,万达酒店发展(00169)的公告再次调整了三方的交易内容,具体内容为:万达向富力地产出售54家酒店(包括52家已开业酒店和2家建设中酒店),向融创出售7家已开业酒店以及18间建设中酒店。也就是说,最后, 融创不得已还是收了25家万达酒店。
按照前述交易价格计算,单家酒店平均2.5亿元人民币,则融创接手的25家万达酒店收购价大约为60亿元人民币。
此次融创撕毁这笔酒店管理协议,当然跟疫情重创酒店业务有关,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酒店营收却越来越糟糕。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三条红线”压力下,融创除了要降低负债率,也面临降低整体负债规模的巨大压力。从融创不惜撕毁与万达的协议、宁肯赔偿违约金看,融创的减债压力非常大。
沉重的负债
说到底,还是融创兜里的现金不太够用了。
2021年半年报显示,融创中国总资产为12054.53亿元,总负债为9971.22亿元,资产负债率82.72%,比2020年末下降了1.24%。
截至2020年末,融创中国总资产为11084.05亿元,总负债9305.75亿元,净资产1778.3亿元,资产负债率83.96%。
从2015年的960亿元总负债,到2021年近万亿总负债,融创中国用了不到6年时间,将负债规模扩大了10倍!这些债务最终的风险承担者当然都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从“三条红线”要求看,截至2021年6月末,融创中国净负债率约86.6%,非受限现金短债比约为1.11,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约为76.0%。3条红线中,融创勉强达标了两条,但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仍然踩“红线”。
非受限现金短债比虽然暂时达标,但并不安全。截至2021年6月末,融创手持非受限现金1011亿元,但短期有息负债高达910亿元,流动性捉襟见肘,稍有不慎就会再次踩线。
从过去3年看,融创利息支出高达146亿元、260亿元和152亿元,2021年上半年利息支出高达131亿元,但上半年净利润只有120亿元,还不够支付借贷利息。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孙宏斌在中报业绩会上表示,“要在三年内将融资成本从目前的8%左右降到5%以内”,这个愿望当然很美好,但负债率如此之高,评级降不下来,房地产融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更重要的是,未来的房地产销售趋势并不乐观。孙宏斌在2021年中期业绩会上坦言, “下半年的市场压力比较大,整个信贷市场资金比较紧张,今年下半年的销售压力很大,预计下半年市场还是会比较惨烈的。”
面对上万亿的负债,孙宏斌的豪言壮语“除了我们以外都有可能暴雷”除了给自己壮胆外,似乎没法说服投资人。自2020年初以来,融创中国的股价已经下跌了60%,目前还没有止跌的趋势。
随着恒大、宝能等巨头债务危机的发酵,过去几年扩张更猛的融创是否能独善其身,恐怕也要打一个大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