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龚自珍在《投宋于庭》中写道:“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这是他写给自己的偶像宋翔凤的。龚自珍非常敬重宋翔凤,思想上更他受影响不少。诗的意思是说: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阅人无数,藏书如此丰富,嗜书之深,可以称王。但是,您那一次的握手留有余香,却使我久久难忘!
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写出了一篇篇千古绝唱。对朋友如此珍重,对朋友的才华如此仰慕。反映了他虚怀若谷、珍惜友情的品格,同时,也说明“感人的一握手”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
如果领导对下属的“一握手”,更是弥足珍贵的。足以使小兵们幸福一阵子,甚至一生,从而效命。它能成为下属工作动力的源泉。
前几天在教育局网站上还看到某乡一位老师参加演讲比赛没取得名次,但她说:某某领导撇开很多人,却和我握了手,使我激动不已。虽然没取得好成绩,却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我会策马扬鞭,积极超赶,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可见,这一举手,一投足,对激发人的潜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是领导、教育工作者等工作的艺术。
1958年8月8日毛泽东视察商丘县道口乡(现改为双八镇)的消息不胫而走,正在田间挥汗劳作的群众蜂拥而至,把乡政府大院围个水泄不通,毛主席准备走向田野时,路过打井队,毛主席在打井旁关切的问了一些情况,其中有个打井队员杨邦福,看过毛主席的像。他迅速在水池子里洗了洗手,把湿手在两胯上的衣服上擦了擦,飞快地向毛主席那儿冲去。没跑几步,就被红薯秧绊倒了。绊趴后,杨邦福爬起来接着跑。一口气跑到毛主席的车前。这时候,毛主席刚上了车。看杨邦福跑到了近前,毛主席摇下车窗玻璃,伸出手与杨邦福握了握。
杨邦福非常激动,站在原地,手还保持着与毛主席握手时的姿式,眼睛瞪着,一直目送毛主席的车队走出视野。杨邦福说:“我的眼一次都没有眨,一直看着毛主席的车没影了,才眨了一下眼。”
毛主席走后,杨邦福不再干打井队掏泥的活,“那是被毛主席握过的手,要好好放几天,我10多天都没洗手,害怕把福气给洗掉了。”杨邦福说。
与毛主席的那一次握手,用杨邦福的话说,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国家、为毛主席、为集体不惜一切的想法。1969年春天,他的两个儿子都染病躺在床上,他准备盖房子买的砖也已经拉好了。这时候,他接到通知,平顶山要修铁路。杨邦福立即就报了名,第二天就随队去了平顶山。杨邦福说,国家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自家的事再大都是小事。到了平顶山后,工作稍微闲下来,工友就围着他请他讲与毛主席握手的事。全体工人开大会时,还叫他上台讲与毛主席握手的事。杨邦福记得最清的一次讲话是在一个有平顶山学生参加的六七千人的大会上,他讲与毛主席握手的事,下了演讲台后,台下的人排着队与他握手———都想握握被毛主席握过的手。他与别人握了很长时间,把胳膊都握麻了。
我们伟大的温总理,常常哪里有困难,他那里就上前。用他年近70岁又不知疲倦的身躯为全国人民遮风避雨,用他那双温暖的手是全国人民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
温总理和日本人握手,对发展日中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构建了“和谐共赢”。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他与来自广东佛山的农民工代表胡小燕握手。总理说:“你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关心的问题。” 使全国人民感动得热泪盈眶;2008年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温家宝专程来到安徽省阜阳市,深入村庄,亲切看望艾滋病患者、孤儿和基层医护人员,了解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并与他们一一握手。给了他们重生的希望,唤起了他们的自信之火;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温总理在发车前与京沪高铁首发列车驾驶员握手。使驾驶员力量倍增,全心全意为人民保驾护航;温家宝与航天人一一握手 ;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亲切握手,与小学老师一一握手。 温总理的爱洒遍了全国大地的角角落落,是老百姓心中最伟大、最可爱、最爱戴的好总理!
作为一名领导如果能弯下腰来,和你的下属握握手,低下头来给你的下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安慰的电话,足以使他们感动万分,你也发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领导把我当人看。我是有劲使不完,领导把我当牛看,我是有劲不想干。”作为一名班主任,对问题学生如果我们能蹲下来和他们说话,弯下腰来和他们握握手,拍拍他们的肩膀,这股股暖流会立即袭遍全身,会成为他们改变自己的催化剂,也可能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多少年之后,当他们回忆起你的帮助时,他们仍然会满脸自豪,满怀感激。“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学生也会“受人恩惠,涌泉相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