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思想,思想的表达方式有哪些,首先我们要知道思想是什么?
人的思想,包含“ 思想和联想的以目标为导向的流动,可以导致以现实为导向的结论”。思想的思考和行为,是延续人类具有生存中更有价值的活动。
由于思想是许多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基础,因此理解其物理和形而上学的起源,及其影响一直是许多学术学科的长期目标,包括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
思想思维使人类能够理解,解释,表示或建模自己所身处,所经历的世界,并对该世界做出合乎自身存在,发展前景的预测。因此,在制定计划或尝试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它对具有需求,目标和愿望的人们很有帮助。
由此可知,语言,是人类一贯表达思想的方式。用语言,通过演说,写作,来阐释反映内心深处的心灵渴望和生活需求,他们反对使用暴力,相信和平的思想与表达方式,及心理构通所产生的积极能量,可以解决存在世界面对的任何问题。
思想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显著特征,产生于学习提高,观察思考,实践体验,问题解悟等渠道。正确思想导向正向活动,思想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范畴,要使思想得以传播,就必须予以表达,主要表达方式有:
一,互动交流。与他人通过谈话,信件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如我想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等都属于互动交流的范围。
二,专题演讲。针对想到的问题在相关的会议进行专题演讲,向听众讲述专题思想内容。
三,写文发文。发表文章,发布网文,著书立说,标语宣传等都属于写文发文范围。针对着某个选题表达思想。
思想只有通过适合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发挥传播作用,从而使他人受到启发启迪等相应的影响。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哪两种?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讲述或讲解:是通过向中学生叙述、描绘有关事实的经过、发展过程,以提高中学生认识。这种方式比较形象主动,富于感染性。
报告或讲演:是一种比较系统地向中学生论述、论证、分析某个向题的方式。其特点在于涉及的问题比较深、广,所需时间长。这种方式可以开阔视野、激励情感、活跃思想。
谈话:是班主任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就某一问题与之交换意见,并对其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谈话的针对性较强,便于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感情、促进师生互相了解。谈话是说服教育常用的方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课内课外均可进行。
讨论或辩论: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个中心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学习,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争辩,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以提高认识。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和依靠中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识别、判断、评价问题的能力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指导阅读: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中学生开展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等,以提高中学生的思想觉悟,补充口头说理不足的方式。可与讲解、讲述、报告、谈话、讨论相结合进行。指导阅读有利于培养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中学生评价能力和辨别能力。
第二类,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
参观:是根据班主任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组织中学生到实地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一种方式,如参观工厂、先进单位、博物馆、展览会等。
访问:是结合某一种具体任务或研究课题,走访有关的典型对象以丰富中学生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如走访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科学家等。
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一些足以说明某些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以验证和加深思想认识的一种方式。
参观、访问、调查均是通过班主任的组织使中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具体生动的典型实例进行说服教育的一种形式。其共同特点在于:其一,可以加强中学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中学生的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吸取丰富的营养以弥补口头说服之不足,增强教育的可信性与感染性;其二,有利于组织社会上各种力量对中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