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治安调解?

演讲与口才 2023-02-13 21:07 编辑:admin 181阅读

一、什么是治安调解?

治安调解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调解处理 治安调解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必须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各种民事权益争执;

二、必须是《条例》规定的调解范围;

三、必须是已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受到治安处罚的行为;

四、必须当事人各方由自愿接受调解的意愿;

五、治安调解必须是公安机关认为可以适用调解的 治安调解的“四宜四不宜”: 一、宜解不宜结; 二、宜和不宜激; 三、宜缓不宜急; 四、宜宽不宜严.

二、我是原告法官问我愿不愿意协调,是不是官司算赢了?

法官问愿不愿意调解,并不是官司赢了。目前所有民事纠纷都可以在庭前或庭审中调解。民事起诉案件立案流程是:提出诉讼、提交材料、提交有关证据、法院开庭审理、判决处理等,对于民事起诉的费用是需要根据实际的诉讼标的额大小的一定比例来收取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法律分析

经派出所调解签订的协议有法律效力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授权公安机关调解权;只要能即时给付赔偿款就行,不需要再签其它文件。 除非有显失公平或者重大误解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重大误解、显示公平等理由申请撤销该协议,然后正式起诉对方,或者向公安局投诉要求追究对方的责任。大家都知道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的事情就发生一些矛盾。甚至于矛盾升级会导致一些打架发生。大家便会涉及到一些伤害,如果有伤害的话,当地的派出所是需要进行处理的,打架的话,双方和解之后,这个事情就算处理完毕了,将不会进行一些其他的处理。因为具体的每一宗案件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法律规定的都比较笼统,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同样的一种行为在不同的人不同动机、想法下,处理的结果可能也就不同。对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逃跑等客观原因造成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无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继续进行调查取证,并向被侵害人说明情况,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如果是一般性的打架斗殴案件,在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一般不应超过30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三条 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您好,这个未必是赢了的信号,一般就是说,法院支持了您的诉请,但是可能不会全部支持,所以问问你,愿不愿意跟对方调解,调解结案,可以增加法院的调解率,这也是法院年底考核的一个指标。双方调解就是心平气和的说一下,如果调解不成,那么法院就会进行判决,出判决书。

法官问你愿不愿意调解,并不是官司赢了。目前所有民事纠纷都可以在庭前或庭审中调解,双方都退让一步,解决矛盾。今后还要和眭相处,避免矛盾激化,成为仇人。

不一定,民事诉讼一般都是先调解,调解不成才庭审

三、治安案件协调不成功,要去法院起诉,派出所有义务提供对方身份信息吗?

应该提供。可以直接去派出所要求提供对方的身份信息,如果不提供,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令,派出所的调查笔录在案件由人民法院立案总,可以申请法官调取,派出所必须配合。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派出所可以调解,调解不成功可以对当事人治安处罚,行为属于违法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了,治安拘留完全可能。调解不成功,可以自行到法院起诉,各项费用赔偿问题,对方也可起诉,起诉的问题与派出所是否结案没有多大关系,派出所调解赔偿问题不是主要的,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进行处罚才是主要的,只不过派出所要先调解,调解成功了一般也不处罚,另外派出所不会要求当事人双方必须陪对方多少钱,派出所只是居中调解,双方达成一致不违法派出所就会认可。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应该提供。

可以直接去派出所要求提供对方的身份信息,如果不提供,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令,派出所的调查笔录在案件由人民法院立案总,可以申请法官调取。派出所必须配合。

四、寻衅滋事治安案件,是否可以调解

法律分析:寻衅滋事造成轻微伤,属于治安案件,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并赔偿损失。可以调解。 虽然行为人无法与受害人进行刑事责任部分的调解,但是行为人可以就民事赔偿部分,与受害人进行和解,尽量赔偿受害人的损失以取得其谅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