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家长如何做好亲子沟通
(1) 学会接纳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改善亲子沟通的前提是家长应该学会接纳孩子。比如:认真解读孩子传达出的各种信息,并及时进行积极正面的回应;采用体贴、孩子容易接受的语言说服孩子;通过亲密的身体接触和善意的表情,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接纳。
(2) 讲究沟通的技巧
①用心去听孩子的话。家长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正忙于工作或家务事无心他顾之时,孩子却在旁边跟自己不停地说话。
此时,家长们的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先停下手中的事,专心听孩子讲话;继续做自己的事,偶尔简单回应一句;任孩子自己说,专心做自己事;感觉烦躁,让孩子自己去玩。
虽然一般的家长也都明白第一种反应方式对孩子来说更好、更不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操作起来未必总是可行。但是,家长也不能因此便敷衍孩子,而可以先跟他说明:“爸爸(妈妈)现在有点忙,请等我十分钟。”让孩子既得到认真地对待,也能学会体谅他人。
②切勿嘲笑或蔑视孩子。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有时候他们认为一本正经、非常重要或饶有趣味的事情,家长未必有同样的感觉。但当孩子认真告诉你的时候,家长切勿觉得孩子幼稚或可笑,然后嘲笑或蔑视孩子。在亲子沟通当中,家长应该把握好适当的幽默与嘲笑的区别。
③适当跟孩子分享家长的感受。虽然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有限,但孩子的眼睛和心灵都是十分敏感的,有时候他们非常容易觉察到家长态度或情绪的变化。因此,家长应时刻适当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地位更平等,更乐于向你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④认识到身体语言的重要性。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正向身体语言,比如:目光的接触、身体的前倾、轻微的点头、轻抚肩膀或后背等。
⑤采用具体的询问方式。家长如果希望了解孩子在学习或生活等方面的事情时,应该避免采用大而空式的提问,比如“今天在学校好吗?”而尽可能采用具体的询问方式,比如“吃午饭的时候,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吗?”这样孩子更容易回答,也更乐意回答。
⑥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快的,作为家长应该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认真对待孩子。
⑦主动表达对孩子的爱。不要等孩子问“爸爸(妈妈)你爱我吗?”时,再去回答孩子,而应该在日常的教育和与孩子的沟通当中,主动表达对孩子的爱,而且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这种爱是父母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
⑧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亲子之间的沟通绝非家长的独角戏,由家长单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的主体地位,注意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另外,有效的倾听也是需要诀窍的,比如:家长倾听时,应该注意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并且不能急于做出评价。
怎么说服孩子
与孩子做朋友,似乎已经在耳边回响许久,但似乎很少实现。很多父母仍然抱怨孩子不愿意和自己交流,双方的距离日益拉大。甚少父母会注意一个相当熟悉的物理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粗壮的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将它撬开。这时,小巧的钥匙来了,它把身子钻进锁孔,只需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钥匙:“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地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同样,在人际沟通中,了解对方、懂得对方的心理同样也很重要。这一点表现在亲子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人际关系中尤为关键。
一般父母平时跟孩子讲得最多的莫过于要好好学习,要如何自强自立等话题。而孩子更想跟父母聊起的则是学校的趣事、班上的新闻以及明星、流行歌曲等。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开口想跟家长聊这些话题的时候,父母不是心不在焉地“嗯——啊”两声,就是批评孩子爱慕虚荣、不务正业,很快便将话题转移到别的事情上。这些父母眼里的沟通并非真正的、有效的沟通,而是一种说教、灌输,是权威式的一言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心理发育逐渐成熟,他们对这种交流方式开始反感、抵触,随后便会悄悄关闭与父母沟通的大门。而家长对孩子总是有着太多的牵挂和担忧,总是倾其所有地把最好的一切给孩子,总是希望向孩子灌输一些自以为正确的道理,以免孩子走弯路。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因而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了困扰和压力,使家庭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并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亲子沟通从六方面做起
在亲子沟通中,最忌讳的就是家长的方法简单和态度生硬。所以,良好的亲子沟通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简而言之,即与合适的对象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氛围,谈论合适的话题。加强亲子沟通,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这是一切沟通的前提。平等的关系是激发动力最可靠的力量,家长要转变姿态,帮助孩子走出焦虑,变教育者为同盟军。
二、孩子高兴的时候最容易沟通。我把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定位为伙伴关系。人们常说感情是培养出来的,我认为业余时间家长应该尽量同孩子在一起。孩子高兴的时候,也正是最容易沟通的时候,如陪孩子散步的时候,陪孩子打篮球的时候,带孩子到外面吃饭的时候等。总之,孩子情绪最好的时候,是最好说话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家长与孩子沟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加强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一要通过读书、看报,扩大知识面,这是和孩子交流的资本。平时看报纸和电视时,注意了解一些重要新闻事件并和孩子交流,既扩大了孩子的视野也促进了亲子关系。二要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孩子有共同关心的话题,而不是只关心他们的学习,这样交流才比较容易进行。
四、给他们足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孩子做出的一些决定,家长应该尽量理解和尊重,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果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家长应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或者帮他们出谋划策,或者帮他们查找资料等。对于他们不太愿意说的事,要做到尽量不问或找合适的机会再问,尽量不要使他们为难。
五、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这是对孩子最重要的肯定,他们会因为家长的信任,而更好地做每一件事,甚至因此而不忍做违背家长意愿的事。即使做了,他们也会很坦诚地去面对,因为家长是信任他们的。
六、学会赏识孩子。家长的赏识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越来越有自信心,会让孩子具有阳光的性格,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