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
(一)加强道德修养
学生从启蒙时的朦胧状态到学会分辨善恶美丑,到成年时的独立认识世界都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教师的思想品德透过他的言谈举止,使学生耳濡目染,成为学生效仿的主要对象。因此,教师的道德素养就尤为重要。
(二)吸收积累知识
知识的积累是教学语言的源泉。知识是语言的内容,是表达知识的形式。知识和语言是密切关联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教师的职责是教学,是通过系统的知识技能传授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老师要努力把内容(知识)和形式(语言)和谐地统一起来,运用有生命的丰富的语言去准确、鲜明地传授知识技能。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语言在逐渐地改变,随着知识的增加,对教师专业的知识的要求将更高、更完整、更系统、更扎实。随着科学一体化、综合化的不断增强,一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应运而生,教师在钻研教学业务并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仍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善于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中吸收信息、知识和文化的本领,逐步发展成为知识面广而专业知识也精深的教育艺术家。我们常用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来比喻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深广的重要性。只有学识渊博、基础扎实的教师,才有可能将教学中那些抽象深奥的理念知识,通过通俗形象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授知识,使学生易于接受,回味无穷。
(三)练就多种能力
影响教学语言的能力因素包括教师对问题的透彻分析,准确判断,解疑答难,有破有立,预见创新,还表现为对教学工作各方面的得心应手,语言运用得自如娴熟等等。那么,要从哪方面训练自己的能力呢?我想应该有两大方面:一是教学语类型的训练。如根据叙述语、描述语、评述语、解说语等等的表达训练。二是教学环节技能的训练。老师从一节课的开始到结束,其中相关环节要用到相关课堂语言,包括:导入语、讲授语、过渡语、提问语、小结语。如何使每一堂课上得成功,需要老师掌握多方面的技巧,如发音技巧、调控技巧、态势语技巧等。(四)把握个性特征
每个人的气质、个性都不同。为了与不同气质和个性的学生接近,教师应认清自己的性格气质,注意心理锻炼和修养,扬长避短,增强适应性。同时,教师职业特性要求其情绪平稳、性格温和。因为诙谐幽默、风趣生动的语言不只表现为一种语言风格,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心理状态。在认清自己的同时,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注意培养和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经常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流行于学生中的鲜活的语言,使得兴趣不同的学生愿意向老师倾诉,教师与他的教学对象才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总之,教师语言在学生中的强大力量是自然而然地形成于教师的德行知能诸方面的。教师的语言要善于激趣,巧于启智。要用新鲜、优美、风趣的语言步步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带领他们不断进入求知新境界。(于漪)。教师只有德才兼备,追求上进,勤学苦练,灵活多变,才能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最简单而又最实用的办法就是:不断变换形式,让受教育者多说多写。
三、如何指导小学生低年级语文朗读
在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因此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所以就会出现唱读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如何指导低年级的孩子朗读,我见如此: 一、多次示范,加强训练 识字少,并初次接触朗读,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只会把生字连起来机械地读,这时候,作为老师,就要教给他们基本的朗读方法,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停顿。但是,究竟要停顿多久才合适呢?学生还是不太清楚,这时,我就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是心中默默数,数完1、2的时间,自然段和自然段之间是数完1、2、3的时间。刚开始,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慢慢地,学生就掌握了停顿的方法,能正确停顿了。但是,朗读仅仅学会停顿是不够的,所以,还要教给学生读好轻声、儿化和各种句子的语气的方法,这些方法光靠讲是不行的,教师要作必要的示范指导,这种示范指导无论是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一般来说,当学生练了几次都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最准确?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二、激情参与,全面提高 多形式朗读的挑战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乐读,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两种含挑战的朗读方式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1、生生比赛。 众所周知,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或是小组间比,或是个人之间较量,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长处。这一举措,我每课皆用,用必切实,贯穿始终。落实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2、师生比赛。 学生听说和老师比赛,往往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常采用和学生比赛的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我往往故意输给学生,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朗读的兴趣。但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我却要赢学生,让他们从老师的朗读中受到启发。比如课文《晚上的太阳》中,医生说的话我估计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先让学生读,然后我读。读完后,我问学生:老师和你们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学生听了后,毫不犹豫地说:老师读得好。这时,我接着问:那你们应该怎么改正过来呢?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能悟出这篇文章的朗读要点。3、情境激读音乐能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我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第四册《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文章内容蕴含着人们对二小的无限怀念和歌颂之情。为了指导这一课的朗读,我剪辑了该影片的曲子。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听一遍音乐,引导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当作在场人,闭上眼睛想象痛失英雄的情景。接着,我启发学生说说应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学生由于受到了音乐的感染,情感有了强烈的共鸣,便纷纷回答:应用怀念、赞美的语气读。接着,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最后,我再放乐曲,让学生在急剧而轻缓、抒情的音乐声中进行课文朗读。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激发了他们怀念和歌颂英雄之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之后,我还指导他们用同样的感情基调学唱这英雄赞歌,人人乐唱,人人争唱,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提高了朗读能力。 三、表扬----激励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十分重要。当学生读完后,我常常及时表扬,激励他们进步。小学生最爱戴高帽子,一句表扬的话能让他们乐上半天,兴致勃勃。所以,我十分讲究技巧,读得好就说棒极了!读得真好。你真行!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 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等,使学生从老师的表扬、激励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由此乐于朗读,积极参与。有一回上课,朗读训练时举手请求朗读的学生太多,且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还没得到展示自己的学生有满脸期待,也有一脸失望,我不忍心让他们扫兴便改变了原先的授课计划,让他们尽情展示自我。而对于读得一般的学生,我先指出优点,然后用如果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如果确实读得不怎么样,我就找出这位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进行迁移,告诉他只要多学多读,朗读也可以很好,给他信心和勇气。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每个学生都会成功。 朗读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谈谈个人的见解。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就一定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