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发展:对话是在两个人之间交互进行谈话,独白是一个人独自向听着讲述。
2,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对话言语是在谈话双方之间交互进行的,所谈及的内容双方已经有了共同了解,不需要连贯和完整。
3,讲述的逻辑性不断发展:幼儿在独立讲述中逻辑性水平逐渐提高,能够清楚讲述的因素百分比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增长,主要表现在讲述的主题逐渐明确,层次逐渐清楚。
4,逐渐掌握言语表情技巧:幼儿不仅可以学会完整,连贯,清晰而有逻辑的表述,而且能够根据需要恰当的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快慢和停顿等语气和声调的变化。使之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二、3-6幼儿语言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幼儿语言发展的特征:幼儿对词意有正确的理解,能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这些词。
掌握的词汇量日渐增加,词类范围不断增大,内容变化大,能说出简短的语句。具有简单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和大人作些简单交流。
因此,3~6岁幼儿语言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每个年龄阶段的语言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特点。
三、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概念界定?
很多朋友认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走路并成为让家长最幸福的两件事。正是在此过程的引导下。所以对朋友来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展示是有着很明确的意义和目的的。也是很多家长朋友最期待的事情。正是在此过程中的影响下,所以很有必要研究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有哪些趋势?这也是心理咨询师 的研究范畴,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语言是社会交流以及情感沟通的必要手段,所以非常有必要性进行口语的研究和发展,它被称之为是人类思维的工具。随着幼儿心理以及生理的双重成长,所以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也是有着相应的进步表现的。由原先的片段语言组织能力发展到现在的连续的语言发展能力。有原先的具体形象思维形式下的语言发展能力渐渐的像现在的抽象思维形式的方向发展。由单一化的语言表达向着多元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发展。综合的进行分析,就是由原先的简单模式渐渐的向着现在的复杂模式发展。其中是有着儿童心理作用的结果。因为这是一个年龄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是有着多方面,立体化分析的运作效能体现的。 幼儿时依托于生理状况而发展出来的心理因素或者能力的表象对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早教的创造性价值以及附加值也是非常高的,这是需要我们格外关注的。
四、表扬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进步的话语?
表扬因为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表扬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进步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肯定和鼓励,有利于他们继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表扬,能够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机会和环境来练习口语表达也非常重要。例如,可以和幼儿进行日常对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以让幼儿参加一些互动性较强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创作故事等,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1:语音
幼儿语音水平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三至六岁是幼儿语音发展最重要、最迅速的时期。三岁左右的幼儿,由于听觉不够灵敏,还不能区分差别较小的声音;同时,他们的发音器官的发育尚未完善,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差,还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分,所以有不少声音发不准。如:常常把需要用舌根的不送气塞音“g”、“k”,发成舌尖音“d”、“t”,从而出现把“哥哥”说成“得得”的现象;常常把需要用舌尖后位的“zh”、“ch”、“sh”,发成舌尖前位的“z”、“c”、“s”或是发成舌面的“j”、“q”、“x”,从而出现把“老师”叫成“老西”,“吃饭”说做“七饭”的现象。幼儿对于“n”、“l”,“r”、“l”,还有“h”、“f”也常常分不清,从而把“奶奶”叫做“来来”,把“真热”说做“真乐”,把“灰尘”说成“飞尘”。四岁以后,幼儿由于听觉灵敏性的发展,发音器官的逐步完善,逐渐能够控制发音的部位,在正确的教育和训练下,他们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只有个别幼儿对个别较难发的音,仍感到困难。到六岁,幼儿的发音,一般已没有什么问题,他们不仅能正确地发出词音,而且能按语句的内容调节自己的音调,能清楚准确地发出四声。如果这时的幼儿,还有发音不清的情况,就是属于特殊现象了,应该进行专门的检查和治疗。
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2:词汇
幼儿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掌握的词汇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幼儿掌握的词汇数量增加很快。一般地说,三岁幼儿掌握八百至一千个词,四岁幼儿可掌握一千六百至二千个词,五岁时可增加到二千二百至三千个词,六岁时可掌握三千到四千个词。 其次,幼儿掌提的词类范围,迸一步扩大。在三、四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中,绝大多数是名词、动词,还有部分形容词。到五、六岁,形容词大量增加,其他各词类如副词、数词、量词、连接词、前置词等也逐渐被掌握、使用。到幼儿末期,人类言语活动中最基本的一些词类,在幼儿言语中,都可以找到。当然,幼儿词汇中,虚词仅仅占很小的比例,远远不能与学龄儿童相比。
再者,幼儿掌握的词汇内容不断丰富、加深。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增多,词类的扩大上,而且也表现在内容的丰富与加深上。一方面幼儿掌握的每一个词本身的概括性逐渐增长,例如“桌子”、“苹果”,不但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桌子和苹果,而且包括了桌子和苹果的某些一般属性;另一方面幼儿掌握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汇数量逐渐增加,比如,在过去幼儿只掌握“老虎”、“狮子”、“狗熊”、“猴子”等词,现在则掌握了概括这几种东西的词,即“动物”;过去只掌握“皮球”、“娃娃”、“汽车”、“跳绳”等词,现在则掌握了概括这些东西的词,即“玩具”。当然,和成人相比,幼儿对词义的掌握,还是不够丰富和深刻的。对多义词,幼儿通常只能掌握其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意义,对词的转义,还几乎不能掌握。高级词汇在幼儿掌握的词汇中,也还是较少的,而且幼儿对这些词的理解,跟学龄儿童或成人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区别,显得幼稚、肤浅,更谈不上很好地运用。幼儿掌握、运用得较好的,还是基本的、常用的、抽象概括性较低的词。
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3:语法
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仅有词汇并不能进行言语交往,还必须按照造句的规则,将词或词组组成句子,才能行使言语交流思想的职能。在整个学前期内,幼儿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语音、词汇,而且无形中也逐步掌握了各种基本的语法结构形式。
幼儿掌握语法结构,是有个过程的。三岁左右的幼儿,大量运用的是由十来个字词组成的简单句,由于他们对词和词的关系的掌握不好,所以常常出现语法上的错误。四岁左右,幼儿开始能够大量正确运用简单句,并能用许多简单句来稍详细地描述自己的见闻,或说明自己的意思。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已经开始出现了复合句式。不过,他们的复合句式,基本上只是简单句的结合,没有连词。到五、六岁时,由于幼儿思维的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并在正确教育的影
响下,幼儿语言中各种类型的复合句相继出现,并且不仅有反映时间、空间关系的复合句,而且还有反映原因和结果、手段和目的、部分和整体等关系的比较复杂的复合句。
应该指出,整个学前期,在幼儿经常使用的句型中,还是以简单句为主。许多实验和调查材料表明:幼儿所使用的简单句,占总句量的90%,复合句只占10%。而且,幼儿所说的复合句,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连词用得少。五岁以后,虽然出现了连词,但有时还用得不很恰当。这与幼儿对词义的理解不深,揭示事物间关系的思维能力还较差有关。并且,在整个幼儿期,幼儿虽然能够说出各种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并不能把语法规则当作认识对象,他们只是在语言习惯上
把握了它。专门的语法学习,对幼儿来说,既很困难,也没必要。
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4:口头表达能力
在掌握比较丰富的词汇和基本的语法结构的同时,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地发展了起来。
学前初期,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是比较差的,和婴儿期差不多,带有很大的情境性。他们不能作完整、连贯的叙述,而常常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东一句,西一句地讲,使用的是没头没尾、断断续续的短句,并且常常出现没有主语、动宾不当或词序颠倒、重复等现象。比如一个四岁孩子叙述孙悟空的故事时说:“晚上,孙悟空一金箍棒打烂了塔,搞坏了把塔,后来老头子来了,后来他滚到山头去了,要把大象背到云里面去,后来大象坐了孙悟空的云走了。”在叙述时,他还辅以各种手势和表情。这里“搞坏了把塔”,就是把塔搞坏了”的颠倒,至于孙悟空与老头子、大象的关系就更没说清,说得没头没脑了。
到学前中期,随着实践活动和集体活动的增多,幼儿需要向成人或小朋友表述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甚至某种生活经历,而那种夹杂着浓厚的情境性的、不连贯的言语,已不能完成上述任务。因此,这就促使幼儿的连贯性言语逐渐发展了起来,这个时期幼儿开始能够比较完整、连贯地进行叙述。
到学前晚期,连贯性言语逐渐取得了支配地位,成人仅凭其言语表达本身,就可理解幼儿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六、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有普遍的规律,需要经历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一、前语言阶段(0——1.5岁)前语言发展是语音的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幼儿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前语言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语音包括音素、音节、(音节:zhao ;可以分解成因素:zh 和 ao)说话的语调、重音、停顿等规则。(一)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分为辨音、辨调、辨义三种水平。1、辨音水平(0——4个月):婴儿能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2、辨调水平(4——10个月):语调是表示情绪状态的一种基本手段。辨调阶段幼儿开始注意一句或一段话的语调,并感知语调所蕴涵的情绪。3、辨义水平(10——18个月):幼儿能把音和义结合起来,对“灯”作出正确反应。(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1、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个月)(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这一阶段的交际需要来自于生理需求,如饿了,不舒服了。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学会应答,出现听说轮流倾向,开启新话题,学会语调运用来表达情感。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逐步学会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达到交际目的。二、语言发展(1.5——)语言发展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方面进行考察。(一)语言形式的获得(语音发展、语法的获得)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1、语音发展 幼儿在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母语中相似的音常出错误。2-6岁幼儿语音的发展体现在语音辨别;发音能力发展,语音意识的产生。 (1)语音意识的概念及表现语音意识是指幼儿自觉的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语音意识的产生于2-3岁。语音意识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番茄花园12> 能有意识并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发音。语音意识产生对教学的启示: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可以使我们在开展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学习修补谈话,在讲述活动中,指出别人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发音。2、语法的获得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获得指幼儿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对幼儿句子评定一是看句子长度,二是看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从幼儿所讲语句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来看,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单句和复合句三阶段,三阶段之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1)不完整句阶段(单词句、电报句)单词句(1——1.5岁):爸爸、妈妈、球(表示:我要球。或者,这是球球)单词句的特点:与动作紧密结合;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词性不明确(饭:名词饭,动词吃饭)。电报句(1.5——2岁):娃娃排排(坐) 电报句的特点:语句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略去连词、介词。(2)完整句阶段(无修饰简单句——有修饰简单句——复杂句)无修饰简单句(2岁):娃娃睡觉。——主谓结构;坐车车——谓宾结构。简单修饰句(2—2.5岁):两个娃娃玩积木。——主谓宾结构复杂修饰句(3岁):阿姨给宁宁糖。——主谓双宾结构。(3)复合句阶段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幼儿2岁开始发展复合句,4—5岁发展较快。复合句类型:并列复句:红红饭饭。 因果复句:这本书坏了,不好玩。复合句特点:由几个单句并列而成,结构松散,缺少连词。 句法获得规律: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表达内容分化(从边说话边用动作补充语言没有表达的意思到逐步分化);词性的分化(饭);结构层次的分化(从主谓不分的单词句、双词句如坐车车逐步发展为结构层次分明的句子)。从不完整到完整、从松散到严谨:单、双词句是词链不体现语法规则,到出现主谓、主谓宾的简单句,出现结构基架,但句子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不明显。如三岁半以前幼儿说,孙悟空头上毛——孙悟空拔头上毛。句子缺主要词类,次序混乱。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