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自理能力怎么反馈给家长?
如果你和家长是刚认识,还没有彼此的联系方式的话,那你可以私底下约个时间把家长叫过来和他说。
如果你们已经认识彼此很久了,有彼此的联系方式,那你也可以在电话上或者微信上反馈给家长。但是无论怎么反馈,你一定记得:小孩子也需要自尊心,最好你反馈的时候,保证小孩子是不在场的,要不然一旦小孩子听到了关于他的不好的评价,他会伤心的。
儿童的自理能力比如果想反馈给家长的话,可以这样写,就是孩子在幼儿园里,能不能自己动手吃饭,挑不挑食,想要喝水或者上厕所的时候会不会自己举手跟老师说,午睡起来的时候会不会自己穿衣服穿裤子,然后自己叠被子,会不会自己收拾书包等等
儿童自理能力反馈给家长的方式有:直观方式拍照、拍视频,让家长一目了然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以及和其他小朋友对比的差距。
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通讯设备进行语言沟通。
还可以借助第三方家长或者小朋友转达委婉的方式反馈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表现。
二、独生子女很多,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有的孩子每次都要大人喂饭吃,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而且自己独立使用餐具的能力就下降了。为了增加孩子的吃饭兴趣,我们可以和孩子做个小游戏。让孩子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如小老虎),顺势引导孩子:“小老虎百兽之王,它为什么这么厉害呢?是因为它自己吃饭,而且吃的饱饱的。”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可以搭配必要的儿歌进行辅助,让孩子更加直观地学习和激发兴趣。
在园里,孩子们每日午睡都会穿脱衣服。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小朋友们比赛,看看谁穿的又快又好。或者,老师们也可以问问孩子喜欢什么形象,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解放军,在做游戏时,我们就可以说:“今天我们模仿解放军叔叔穿衣服吧”。用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技能,孩子更容易接受。
有的孩子总忘记喝水,需要老师提醒才喝;还有的孩子不喜欢喝白开水,一让喝水就哭闹。对于忘记喝水的孩子,老师在孩子玩过家家时,可以引导孩子,如:“宝宝玩了很久了,妈妈是不是该让他喝水了。”有些不爱喝水的孩子,老师可以找两只小杯子,倒上水,一只杯子给宝宝,一只杯子给自己,然后和宝宝一起玩“干杯”游戏。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园里,但是周末在家也是习惯培养的好时期,那么父母如何坚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单靠老师往往不行,如果父母将一些事情包办代替了,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到的技能就会生疏。所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老师还要和家长做好以下约定: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向父母求助,常此以往,孩子习惯性依赖,自理能力必然薄弱。所以,家长在帮孩子之前,一定要考虑好是否有帮助的必要。老师可以告诉父母,如果孩子是怕麻烦或缺乏自信而寻求帮助,父母可以假装自己做不到。多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并及时给予孩子赞赏和肯定。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是非常不错的锻炼。通过做家务,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学会感恩和珍惜。
从小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大人平时要做我们自己的事情,有的时候很多事情你不需要去帮助孩子,让他自己慢慢来,就比如说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让他自己学会穿衣服,有时候可能会穿反,但是要让他知道怎么去穿。
在早期的时候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不要让他去一些危险的地方当中,但是等到后期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一些地方,也可以自己独立的出去购买东西。
可以让小孩子们自己吃饭,可以让小孩子们自己穿衣服,父母在家里要做好一个榜样,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行动。
在生活中就应该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还有就是应该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
三、幼儿口语的萌芽阶段有哪些特点?
幼儿的口语是按自己先天成熟的速度发展的。当幼儿可以自己拿茶杯喝水时,当其能更灵敏地辨别出混合食物的味道时,那就意味着他快开口说话了。这时候,他的舌头和嘴唇似乎变得更灵巧了,也更适合说话了。蒙台梭利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幼儿在口语萌芽阶段,会呈现以下特点:1.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幼儿出现口语萌芽的时候,会发出一些连续音节,并且明显增多,音调也开始明显呈现多样化趋势。
经过音节发声阶段之后,幼儿的发音进入一个更为复杂的时期,他们不仅能够发出一连串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还能模仿一些非语言的声音或成人发出的新语音,这标志着幼儿开始说话了。
蒙氏研究发现:这一阶段,幼儿的发音形式更加接近汉语的口语表达,有重叠音和升调,似乎在说某个句子。此时的发音往往是一种固定情景的学说话活动,他们竭力模仿成人的发音,使自己的发音接近某些词语发声。而且,在这段时间的发音更加复杂多样……所有的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幼儿口腔发音器官和脑的成熟变化,生理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去发出各种声音的空间。
2.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研究表明,幼儿大约从9个月开始才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那么,怎样来判定幼儿是否理解成人的话语呢?可以采用“话语反应判定法”。即在自然语境中,如果幼儿对语言刺激能够做出合适而又恰当的反应,就表明幼儿对该话语已经理解。当询问幼儿“妈妈在哪里”时,幼儿能把目光或头转向妈妈或用手指向妈妈,这就是合适反应。
幼儿大约在6个月时,已经出现了话语理解的萌芽;到9个月后,理解反应迅速发展。到1岁时,能够理解的祈使句和疑问句会达到10个之多。这时候,幼儿的听觉分析器已经相当敏锐,在他的头脑中已经建立起了相当复杂的语音表象。这就表明,虽然幼儿在此阶段还不能说话,但是他已经开始语言化了。
3.语言交际功能开始扩展:10个月之后一直到1岁半,幼儿就具有了语言交际能力。虽然他们还不会用说话的方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已经能够通过一定的语音、动作和表情的组合,使这种语音产生具体的口语意义。
具体表现在:(1)能执行成人简单的指令,建立相应的动作联系。这是幼儿真正理解口语的一种表现。幼儿能够对成人的命令马上做出反应,比如成人说:“跟爷爷再见!”幼儿就会挥挥小手。有时,对那些根本不是对他们说的某些词语,他们也会做出反应,比如当他听到父母对别人说再见了时,他会立即挥动小手做“再见”的动作。
(2)语音能和实体联系起来,但缺少概括性。不同的幼儿会用各自经常重复的发音来表达某一种意思,比如他们会一边说“呜呜”,一边用手指着一辆汽车告诉成人“这是一辆汽车”。蒙台梭利通过实验证明,这个时期幼儿会逐步学会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来达到交际的各种目的。这时候,他们的语音和动作表情实际上已经产生了陈述、否定、疑问、感叹、祈使指令的各种句式意义。幼儿正是在这样的交际过程中,发展起了真正的口语交际能力。
4.开口说话,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大约从10个月大小开始,幼儿便会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这是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幼儿最初掌握的词语,都与某一特定的对象相联系,与他们每日所感知接受的语言有着必然的联系,具有专指的性质,比如“狗狗”就是指他自己的玩具狗。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