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三辩”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演讲与口才 2023-06-11 06:39 编辑:admin 284阅读

一、辩论赛“三辩”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正方和反方各有四位辩手,分为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一辩准备2分钟的开场陈述,四辩作2分钟的总结,在自由辩论和现场答辩中四位辩手都要进行辩论。

第一辩手,任务就是首先陈述我方的观点。

二辩手,富有进攻性和话题拓展性。

三辩手,应变能力强,善于扑捉到对方的观点漏洞。转

四辩手,要有鼓动性和想象性。

一辨,立论,首起本方的观点,语言要求简练,有概括性,有逻辑性,以理论为主。

二辨,也叫攻辩手,逻辑思维强,富有进攻性和话题拓展性。立稳本方观点。

三辩,也称为“灵辩手”,需要具备应变能力强,善于扑捉到对方的观点漏洞。

四辨,总结,负责总结比赛,总结本方观点。

主持人主持辩论赛整个过程。四位裁判评出获胜方和最佳辩手,并维持纪律。两位书记员将辩论赛做书面记录。观众在现场答辩中可向辩手提问辩论

一般比赛流程是一辨立论,时间3:30,有正方开始。剩30秒时有提示。二三辨攻辨,提问3分钟,回答每个问题1分钟。自由辩论,正方开始,每方用时4分钟,用完剩30秒时有提示。一方时间用完,另一方可继续提问,发言,或者放弃时间。总结阶段,计时4分钟。评委评分。结束。

二、个人命运由个人掌握,辩论赛三辩作为正方,该提怎么样的问题,犀利一些?对方辩友是个人命运由社会掌握?

个人命运由个人掌握,辩论赛三辩作为正方,该提的问题是:人的一生中,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自己本身付出努力,如果一个人不想学习不想工作。不是别人可以左右的,其他的一切在个人面前都只不过是路过。这不说明命运是有个人掌握的吗?

当然光靠这些对我方有利的论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面也会用对我方不利的论点进行攻击。所以,作为三辩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临场抓对方的漏洞。而这些漏洞就是你“攻”的辅助内容。

三辩注意:

在准备一场辩论赛的时候,你必须要清楚两件事情:关于这个辩论,哪些论点我方是占优势的;哪些是我方不占优势的。关于我方占优势的这些论点里面,哪些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能够一针见血的。

三、辩论赛我是正方三辩能问对方什么问题?

一般辩论赛中一一便是强调自己的论点,二辩是反驳对方的论点,强调自己的论点,三便是补充第二遍,并反驳三辩的论点,抓住对方论点的弱处,强调对方的错误

请问对方辩友登入过知网吗?

假如知识可以随意盗用那为什么国家有知识产权保护呢?

现在还有学习无用论,知识需要付费后,学习还是无用的么?

知识付费容易产生正向循环,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知识,大大节约了时间,试问对方辩友愿意轻松准确的获取知识还是在网上海底捞针般的搜寻?

辩论是随时随地在对方的回答中,找出破绽和漏洞,与以反击,

没有固定的题目,随时变化的。

首先义务教育也是要成本的,只是国家在付出,知识为什么不可以付费,

四、辩论赛三辩陈词

1、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从某字的深层含义考虑下。

2、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虽然有时有些牵强,但却在气势上占了上风。

要发现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这一面着手,使对方提出的问题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这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3、同意对方的观点表面上,遵循对方的逻辑,并设置一些障碍合理推导根据我们的需求,所以另一方的观点无法建立在更多的情况下,或得出结论完全相反的另一方的观点。

4、指出对方的论点与主题不密切相关或与之相反,从根本上纠正对方论点的立场,将其纳入我们的“影响范围”,使其符合我们的观点。

5、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众多辩手使用的进攻风格之一。通常,这种问题是有预谋的,会把人置于一个困难的位置,不管别人的选择。

从对方的选择性问题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有力的反驳,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精神,这种技巧就是扣动扳机。其冷静的语气,尖锐的语言,灵活的反应,娴熟的技巧,令人惊叹!

6、辩论中的实际情况是很复杂的,要想在辩论中从被动到主动,掌握一些对位嘉宾的技巧只是一个因素,另一方面,对位嘉宾也需要靠很好的即兴发挥,而这是没有章法可依的。

扩展资料:

指出漏洞。在进攻和防守的过程中,即使对方的问题是完美无缺的,也总会有一些瑕疵。这是一个微妙的漏洞,需要辩手注意记录,最好记录辩手对问题的回答。

与此同时,作为防御本身,对方不可能事先知道你在问什么,对方是否被你的答案所困,而答案承认了我们的观点。

然后我们最好指出来,但尽量不要给评委留下太坏的印象,尽可能多地重复这句话,然后继续问其他问题。如果对方不落入陷阱,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抓住口误或明显的漏洞在他的回答,我们可以及时的添加一些误解造成的模糊的答案,这样对方就会感到困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攻辩

五、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与陈词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与陈词

辩论是一项可以提高思辩能力,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团队精神,锻炼思维表达的活动。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与陈词,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辩论赛栏目!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

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辩论赛三辩提问技巧:(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辩论赛三辩陈词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滔慷慨陈词,但是仔细推敲,发现其中一些观点不能自圆其说。

第一,对方辩友一再片面强调美的形象性。却忽略了美的主要矛盾是主观感受。我方不否认客观存在是产生美的条件。但是,条件本身并不是美的。条件是冷漠的、客观的、原始的存在,只有对人来说,它才成了条件,它自身并没有什么条件不条件可言。苏东坡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说得不正是这样一个道理吗?对方辩友又作何解释呢?

第二,对方推理过度,将我方的观点演绎成美的主观感受是任意标准的,甚至是没有标准的。这是对我方观点的误读。我方再次需要澄清的是: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柳宗元的“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因为美具有相对性。一个相对的东西必定只可能是主观感受而非对方辩友所说的客观存在。审美的标准和结果,会因为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我方认为,美是主观感受。这并不是说审美的标准是随意的。而是认为审美标准会受主观因素影响。

第三,将主观、客观等同于意识物质的关系。这里有严重偷换概念的嫌疑。不仅如此,难道对方辩友要否定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一事实吗?朱光潜先生在美学研究上十分重视生产劳动实践,主观成为了实践的主体。事物美成了人对世界的一种关系,即审美的关系。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说:美在于完善。请问对方:客观存在如何实现自我完善呢?

下面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客观存在本身不具有美的属性,而非客观事物却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美只是人的主观对于客观事物乃至一个非客观事物的反映。美是人赋予客观事物的,美的内容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评价。并非某物很美人们才爱它,而是因为人们爱某物才认为它美。美是具有相对性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唐皇爱肥女、楚王好细腰。”说得正是如此。

第二,美是由感官引起愉悦的内心感受。康德曾说过:美在于自由的鉴赏。美反映着人追求自由的价值信念,人的肉体已受制于客观,从而精神上就追求无限的驰骋空间。假若如对方辩友所说,美是客观存在。所有客观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测量”的,但不可以被“评估”;所有主观的事物都不可以被“测量”,但可以被“评估”。美将成为一种凝固的哲学。一切美都是按照客观的规律既定的,我们还有审美的必要吗?我相信:如果没有人的想象活动的话,自然中没有哪一部分是美的。

第三,美是由情感的想象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它需要感受于存在而会于心灵。非客观的梦、理想,它们很美,可它们是客观存在的吗?神怪小说《西游记》里的神仙、妖怪想象。有功利性、有感染力?可是这些虚构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吗?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美是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存在。上帝给了我们美丽的眼睛,我们用眼睛寻找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