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论辩技巧有何特色?请举例说明

演讲与口才 2021-09-18 16:59 编辑:admin 231阅读

《孟子》二章中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篇运用对比讲述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样的对比更加形象,让读者容易接受。后文又用“多助之”和“寡助之至”做对比,突出了本文的主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运用6个事例,说明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告诫我们应该有忧患意识,又举出在优越的环境中不思进取、沉迷享乐的事例,告诫人们沉迷于安乐中就会自取灭亡的道理。最后总结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的语言很具有说服性,举出的事例也能从分的表达出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论点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孟子 许行 》中的辩论技巧

《许行》一章孟子与信奉农家学说的陈相关于社会分工问题曾有过一番辩论。反驳了对方“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主张。在辩论中,孟子惯于长驱直入,穷追不舍。首先问明许行一切生活资料的来源,以见社会分工的必要;再进而论治天下之不可耕且为,列举尧、舜、禹、稷所以不暇躬耕之故;然后斥责陈相背师说而学许行之道为用夷变夏,“下乔木而入于幽谷”。声色俱厉,气盛言宜。层层进逼,直到论敌彻底缴械,充分表现出了他刚建的谈锋和如虹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