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论应该界定理想信念的内涵,建议把理想的内涵定义高维一些,越高维的东西才越具有持久性,也就更方便“毫不动摇”。毫不动摇是指对于理想信念的目标、原则坚定不移,而对于实现理想信念的手段策略,我方认为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不然就犯了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然后举些例子,比如成功人物、革命英雄,比比皆是。
2.人生的理想信念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那么,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理想信念的发展形成期。反方可能会举例,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孙中山、毛泽东年轻时都转变过自己的信仰,是随着社会革命进程而与时俱进的表现。这时可以反驳,这些转变之后的才是他们人生的理想信念,而之前那一段时间纯属于年轻人理想信念的培育期,因此那时的一些想法都很天真,既不成熟,也不科学,还不能称之为人生理想信念。
3.自由辩论时,反方可能会说与时俱进更重要,人生转变的那一刻就是“1”,而后面的坚持不懈毫不动摇都是“0”,如果没有1,后面那些伟大故事也就没了。这个点通常比较难攻,但也还是可以想办法糊弄一下,一般有两种方式:①啥意思?谁说转变的那一刻是“1”呢?请大家搞清楚,1是当你转变之后,又坚定不移地向前迈出的那个第一步,那才是1。②啥意思?谁说后面的都是“0”?毛主席他老人家革命信数十年仰坚定不移,走过了长征路,打跑了人本人,建立了新中国,那是“0”吗?那是分明是7、8、9、10!
4.结辩:理想信念永不褪色,虽然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精神内核却是统一的,是坚定不移的!就像马克思主义到了中国后,虽然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但是其基本原理、终极追求都没有变,一脉相承。你可以丰富他的内容,创新他的策略,发展他的领域,却不能动摇他的路线。并且,也只有在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实践中,理想信念才能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