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向父母介绍剪纸

233 2024-06-14 08:57

一、怎么向父母介绍剪纸

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腔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作为后辈的我们要传承这个艺术,这个艺术也是可以作为一份工作的。

剪纸是一种镂空岁瞎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乎圆空、革等片状材料。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它方面。

二、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口语交际

美术是我的最爱,在我无聊的时侯经常会画一幅画。如今我六年级了,随着作业的增多,我画画的时间也越来祥世越少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画图给我看。她画得栩栩如生。她画的白雪公主不但美丽动人,还给她画了一件美丽的衣服。也许是那个时候我爱上美术的吧!当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把我送进听潮六村的一位美术老师家学美术。回想过去在老师家的快乐情景,不由得拿出以前画的画。不由得发现我怎么以前画得那么幼稚。而那时,父母却一直夸我画谨稿肢得像画得好。也许是因为他们不想破坏我的自尊心吧!他们为我的这条美术之路铺好了平坦的水泥路。可在这条路上总不会一帆风顺,坎坷很快到来了。那老师在我刚上一年级时,说不教儿童画了,要教素描了。因为,父母认为那是高年级学的。就此我的美术学习生涯中止了。除了学校教的以敬含外。但我并没有被这坎坷吓倒。我在家中仍然在画。可在家中画的总没老师教的好。有一次,我画一条蛇,可我觉得我画的蛇怎么看都和书上的不一样,我怎么修改也不像,为此我还大哭了一顿。爸爸和妈妈听到哭声,都来安慰我说画得挺好的。可我心里知道他们在安慰我。我哭得更厉害了。因为,我不需要别人的安慰。因为,那时的我认为别人的安慰就是别人的嘲笑。后来,我还是把那幅画修改了。但从那以后,我更努力画画了。直到现在我学起了素描。虽然我画的暂时不太好。但我还在努力。

我相信总有一天在美术之路的路上见到光明。

6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8

口语交际

身边的艺术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让我们来谈谈身边的艺术。可以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枝知伍艺术形式,比如,音乐,舞蹈,剪纸,手工编织;可以介绍一件艺术品猛侍,比如,一幅画,一首歌,一件工艺品;还可以讲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可以先在小组里讲述,然后在全班交流。

楼主,是这个吗?我看着语文书打出来的。不过楼主你可真行,能把这个问题分到赛尔号分类。以后可别这猛或么马虎了。

望楼主采纳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新人成长历程和揭示新人优秀品质的优秀小说。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为什么以《钢铁是怎链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这个书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自己这一代人的成长道路和思想性格。

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小说告诉人们,耐羡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棚亩敬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可以这样来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的一生应当象保尔.柯察金那样去度过。

我的答案就是前一个人的答案,前面那个人的号也是我的,如果你满意前面的那个答案,你采纳我的这个号。

六上只有第七单元,没有第八单元。

三、剪纸艺术

中国

祁县的剪纸艺术

祁县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盆地,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有着文化艺术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素有“剪纸之乡”的美称。祁县民间剪纸不仅品种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人物花草、民情风俗、鸟兽鱼虫,无其不有。无论是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还是诞生、成年、婚葬、寿筵,到处都能看到五彩缤纷的剪纸,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乡土气息。

剪纸的发展

祁县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晋武帝泰始五年(粗游269年)修建的汉司徒王允祠堂,隔扇、壁饰就出现了金薄片、陶片、木片镂空雕刻的类似剪纸的图案。至唐武德三年(620年),民间巧手将雕刻技艺的镂空雕发展演变为剪纸,逐步流传开来。其实剪纸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史记·晋世家》中记载有“剪桐封弟”的典故。相传周成王小时候,有一天他和弟弟叔虞玩耍时,把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对叔虞说:“我就用这个来分封你吧。”几天后,周公请求成王选择吉日封叔虞为诸侯,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周公道:“天子无戏言,天子说出的话,史官要如实记载它,乐工要唱诵它,士大夫要传扬它。”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了叔虞。叔虞日后被称为唐叔虞。公元前2世纪,古人发明了纸,于是开始有剪纸出现。由于有这样一段富有吉祥意义的典故,剪纸从一开始便作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逐渐流传开来。

在唐、宋时期,剪纸已作为一种吉祥喜庆的饰物在民间广为流传。清朝中期以后,祁县剪纸作为民间装饰的工艺品之一才真正繁荣起来。当时正是晋商繁盛时期,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民间工艺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剪纸作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祁县剪纸像开放在山野间的小花一样默默地植根于广大农山岩村,“芝兰生于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它作为一种装饰品、吉祥物,以其特有的魅力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剪纸的素材

作为民间工艺的剪纸,其素材多源于人们生产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材料,有寓意吉祥的花、鸟、鱼、兽,有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和民俗故事等。祁县剪纸题材广泛,往往与当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而且于朴实中传神,造型独特、构思巧妙,使人回味无穷。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以人们喜爱的飞禽走兽、花卉瓜果反映人们求取吉祥、祈盼幸福的美好愿望。如在祁县一带常见的十二生肖是很有特色的剪纸作品,每一幅都惟妙惟肖、玲珑剔透、各具特色。“猪”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很丑陋的动物,但经过剪纸艺人的艺术加工后,胖胖的小猪变得活灵活现、憨厚淳朴,十分可爱。“喜鹊登梅”,以鹊象征“喜”,“梅”取谐音“眉”,表达一种吉祥的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千百年来,喜鹊被我国人民称为报喜鸟,如果听到门前树上喜鹊的叫声,那么将会有亲戚到来。“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人们经常借梅之傲骨、兰之清雅、竹之有节、菊之高尚来比喻君子的高风亮节。又如在农村广为流行的“四果图”,是以石榴、桃、香元、佛手四幅为一组,以石榴象征多子,以桃象征多寿,佛手谐音“福”,比喻多福,表达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2.以“福禄寿喜”等为主题表达人们希望富贵长寿的愿望。“福禄寿喜”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具有吉祥意义的汉字,人们认为福禄寿三星齐聚才是没有缺憾的人生,有福有禄有寿才能称之为喜。这类主题大多采用汉字艺术,同时周围以各种与之相谐音的吉祥动、植物作陪衬,如表达“寿”,人们通常以中国传统书法“寿”字为中心构图,再围绕与寿有关的吉祥物,比如松、柏、桃、鹤、鹿、灵芝、佛手、绶鸟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如“禄”以人物造型老寿星隐含汉字“禄”,同时把葫逗凳御芦等象征福禄的吉祥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禧”字周围配有莲花、石榴、佛手,构思精巧、寓义深刻、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3.大多数的老百姓在剪纸过程中,往往还寄托着自己对家庭生活富裕安康的美好愿望。如民间剪纸“金玉满堂”,其实剪的就是两条鱼,“金鱼”与“金玉”读音相同,池塘的“塘”字与堂屋的“堂”字读音也相同,民间以谐音取其意,便是金玉满堂,期望家中堆金积玉,富贵荣华。又如民间剪纸“连年有余”,人们喜欢把莲花和鱼剪在一块,“莲”取谐音连,“鱼”取谐音余,象征丰衣足食、家有余粮;其它还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品。

4.以家庭和谐兴旺、子孙绵延为主题。家族兴旺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和希望,祁县剪纸艺人常常把自然界的动、植物人格化,通过其谐音,反映当地人们的民俗、信仰、生活习俗,如过去人们喜爱的“莲生贵子”,以莲花的“莲”取谐音“连”,反映人们求子的心理以及多子多福的愿望。又如过生日、满月要在门楣上贴一幅剪纸,以示祝贺,其外型为一对“葫芦”,中间剪出一些花纹,细看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娃娃,一是祝其健康成长,二是葫芦蔓长,寓意瓜瓞延绵,子孙众多,家族兴旺发达。另外还有水仙、兰花、葡萄以及“麒麟送子”等,都是常见的题材。

5.以趋吉避邪为题材,希冀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春天,万物复苏,毒虫一类也四处活动,为免受其害,祁县一带传统习俗要在五月端午节剪“五毒图”、神牛、老虎,并贴于门上,希望除魔避邪。

6.一些流传广泛的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也是剪纸的优秀素材。如老鼠娶亲、刘海戏金蟾等。老鼠娶亲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剪纸内容,老鼠娶亲的故事据清俞越《茶室丛钞》:老鼠生了个女儿,它的父母非常喜爱它,要把它嫁给一个有权有势的女婿。它们认为太阳高高悬在空中,应该是世界上最高贵的了,就求太阳作它们的女婿。太阳说不行,后来又找到乌云、风、墙,最后找到猫,猫一听很是高兴,说好当晚娶亲。这天正是正月二十四日,当花轿抬着新娘还没来得及下轿结拜时,老猫一口先把新娘吃掉了。其实,春天正是老鼠繁殖的季节,故正月里要举行一次捕鼠的集体行动,称为填仓节,每到正月二十五日的前夜,百姓们诱鼠出洞,放猫擒拿老鼠,以保护填好粮米的仓房。剪纸老鼠娶亲巧妙地把这一传说故事、民间习俗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出来。“刘海戏金蟾”中的“刘海”是传说中的招财童子,民间流传有“刘海戏金蟾,步步撒金钱”的说法。所有这些都极为明显地体现了人们希望家庭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

随着剪纸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一些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纪念意义的人和物作为剪纸的新素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毛主席头像、奥运福娃等。除此之外,祁县剪纸还有脸谱、八仙、男耕女织等上百个品种。它构思精巧,创意独特,风格各具特色,使人回味无穷。

剪纸的特色

祁县地处山西腹地,是汉民族聚居区,剪纸作品集中传达了汉民族的民风习俗。总体来说,祁县剪纸多为单色剪纸,且具有粗犷、简练、质朴的特点。明清时期,祁县商业发达,为晋商富庶之地,南来北往的商人汇聚于此,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民间工艺的发展和交流,所以祁县的剪纸特点又兼南北风格,集南方的婉约典雅、纤细繁密和北方的纯朴粗犷合而为一,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祁县剪纸最有代表性的是“蝈蝈戏白菜”,这副作品剪于上世纪50年代,由祁县72岁高龄的畅庵贞老人所剪,线条细腻、栩栩如生,就连蝈蝈后腿上的细毛毛都一根一根地剪了出来。而且她的剪纸有一个特点,即剪纸上用针扎有许多小眼,贴到窗户上,夜里透过灯光的照射,好像许多小珍珠。这幅作品现在祁县民俗博物馆展出。

剪纸的用途

剪纸最大的用途便是作为窗花,带给人们吉祥喜庆的气氛,但窗花只是剪纸用途的一项,剪纸的用途还有很多,如婚丧嫁娶,为长者祝寿,给小孩过满月,过生日,家家户户都要按照传统习俗进行剪纸。谁家办喜事了,脸盆上、箱柜上到处贴满漂亮的喜字剪纸装饰品,通常还有“麒麟送子”、“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凤戏牡丹”、“龙戏珠”、“鱼戏莲”、“如意石榴”等喜庆祝福的剪纸,简单活泼的艺术形式会给新房增添浓浓的喜庆气氛。

在民间丧葬礼仪中也会经常见到剪纸作品,老人去逝后用的岁岁纸、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幡子都是很好的剪纸艺术品。

剪纸还用于给各种刺绣作品做底样,如过去为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常常做虎头鞋,上面绣有虎头、花卉等各色各样的图案;又如枕头的两端以及荷包上的吉祥图案,往往由民间剪纸艺人先剪出底样,再由心灵手巧的媳妇精心地绣出来,甚至扎鞋垫也先用剪纸做好底样。

过大年的时候,家家在门前或院内悬挂辉纸,在辉纸腿上,人们也都会剪上形形色色的吉祥图案,这是剪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居住习俗的变化,剪纸艺术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适应现代居住环境的新型的剪纸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欢迎,他们用剪纸装点居室,增加品位。剪纸还走进专卖店,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产业。越来越多的剪纸艺人把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中,剪纸结合现代美术理念已应用于现代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动画设计等领域。

剪纸是民族文化艺术中一枝绚丽的奇葩,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剪纸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浓郁的地方风情、纯朴的艺术形式在民族的艺术长河中不断发展着,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

hello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 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 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在诸多的原始社会彩陶岩画、商周青铜器、汉画像石艺术中,都体现了远古艺匠运用这一艺术手法稿塌巧的完善。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极其明显的一致,充分说明他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在有纸以前就已经不乏,如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当然是在有纸以后 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在诸多的原始社会彩陶岩画、商周青铜器、汉画像石艺术中,都体现了远古艺匠运用这一艺术手法的完善。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极其明显的一致,充分说明他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在诸多的原始社会彩陶岩画、商周青铜器、汉画像石艺术中,都体现了远古艺匠运用这键键一艺术手法的完善。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极其明显的一致,充分说明他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在有纸以前就已经不乏,如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当然是在有纸以后。我国是发明纸的国家,早在西汉时代已开始造纸。至此,利用纸便于剪刻镂空的性能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纸艺术,随之在民众之中产生。然而,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纸极其相似。

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已属罕见。有皮革刻花冠饰和漏版印花图案可作佐证。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纹样。另外,宋代皮影盛行,也有用纸制作皮影的,称为“纸窗影子”。现在某些地区仍有类似皮影风格的剪纸,可见这两种相近似的艺术形式相互间的影响和汇流。明清剪纸传世作品有刺绣底样、扇面装饰、窗花等,风格趋向精细秀丽。俗中求雅。

由于剪纸只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又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真正代表不同历史时期面貌的作品传世。我们不妨从历代的典籍载记和文人的字行中,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 ----- 唐•杜甫《彭衙行》

“楼金做胜传荆俗衫蠢,剪彩为人起晋风”----- 唐•李商隐《人日》

“吴越践王于行吉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 五代《武林梵志》

“向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有少年能手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 -----” 周密《志雅堂杂钞》

“嘉靖中制夹纱灯,刻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罩色,熔蜡徐染,用轻绍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芳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 ------ 明《苏州府志》

“石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柳,罔不入神……” ----- 清《保定府志》

我国长期民情风俗的稳定和许多边远地区文化上的封闭,剪纸的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在民间流传。如壮甫诗中提到的陕西白水等地一带的招魂剪纸,至今仍在那里仍可见类似形式的作品。

有人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及民间剪纸某些体裁样式作品的相对稳定,使今天的民间剪纸中仍保留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层次,我们得以从其中领略民族艺术初始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从劳动者的创造中获取历史的启迪。

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陪衬,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的时代,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巧手,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归纳前人的经验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

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构图造型图案化

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

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就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

4.色彩单纯、明快

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个为主的颜色形成主调时,其他颜色在对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减弱。有时碰到各种颜色并置起来,稍有生硬的感觉时,则把它们分别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获得协调、明快的感觉。

5.刀法要”稳、准、巧”

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如张永寿创作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千里就会失去灵活性。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准确。在剪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们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这里的“巧”主要是指运用巧刀刻出的“锯齿”和”月牙儿”。这是剪纸刀法中很重要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下面具体谈一下这两种刀法的运用。

“锯齿”是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刚柔,钝锐的变比,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它的质感、量感、结构等。

刻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它的花果,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子和茎的针刺、毛绒。

刻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

刻人物时,用跳动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活动的眉毛,胡子,头发,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根据个同物象的特征,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曲可直,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也往往不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

从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技法中的锯齿和月牙儿的萌芽出现,经过于百年的历史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巳成为一种装饰图案的规律被人们所喜爱和运用。

民间剪纸的刀法形式除“锯齿”和“月牙儿”之外,还有诸如花朵、涡纹、云纹和水纹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