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应对当面说自己缺点的人?
别人当面说缺点,其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别人确实非常诚恳的在说你的缺点,而且这些缺点说的都是对的。这个时候我一般都会虚心的接受,因为我觉得有人愿意指出你的缺点,其实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如果别人指出的又合情合理,并且能够给出一点建议,那我觉得就更好了。
第一种情况是,别人是以挑剔的语气来说你的缺点。比如他说你长的丑呀,说你声音不好听呀,这些又没有办法改,一看就是来挑剔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一般都是笑而不语,或者礼貌的说谢谢。我不会花时间精力去反驳,这样毫无意义。
第三种情况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你的缺点,让你下不来台。这种情况可以提醒对方,有空的时候再说,或者把话题岔开,就是给他找一个台阶下。如果对方并没有要罢休的意思,那就可以怼回去,严肃认真地告诉对方:我不喜欢听这种话,先不说了可以吗?因为这种不顾及别人感受的人,本来也不值得交往,所以不用怕得罪。
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们也不要轻易的说别人的缺点。只有两种情况,我们是可以大胆的说缺点的。
一种情况是两个人关系很好,平时彼此之间都会互相督促,发现对方身上有缺点,当然要说出来,并且给出建议,让他知道怎么改。一般来说,明事理的人都会非常感激你这样做。
一种情况是两个人关系还可以,而且对方非常诚恳的希望你帮他指出自己的缺点,而且你在这个方面确实有专长,可以帮到他,这个时候也可以当面说缺点。比如有人花钱咨询我文章问题,我在这方面有专长,那我肯定直接就说他的缺点了。
除此之外,还是闭嘴比较好。
二、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如下:
1、观察
看看当前发生了什么,别人都在说什么?在做什么?从客观的角度,把这些汤景统统记录下来,不带任何主观评判和感情色彩。
2、情感分析
仔细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并用形容词描述你的感官体验。疼痛,害怕,愉快,愤怒,选择与自己最直接相关的几个词,而不是影射他人的描述。因为当自身的感受被忽略、被压抑时,说月他人的行为阻碍了你们的相互世解。
3、需求
根据已经识别出的情感,列出相对应的需求。思考“到底缺了哪一种,让生活这么不幸福”,是空间,感恩,平衡,支持,接纳,安全感,还是归居感,在行动前,先挡清楚自己最需要的。
4、要求
要求和需求看似相同,实则不同。“需求”是缺少的东西,而“要求”通过某一种手段获得缺失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你会从别人身上寻找,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工作、体验,相应的,你必须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沟通
沟通(gōu tōng),汉语词语,本义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
三、《非暴力沟通》一书内容解读
〖关于作者〗
马歇尔・卢森堡,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他有着50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仅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还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
《非暴力沟通》被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2017年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第69名。这本书首次明确提出“非暴力沟通”的概念,指出非暴力沟通的核心――爱,同时提供了非暴力沟通的4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只要按照这4个步骤去表达和倾听,就能帮你转变那些引起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化解职场、亲密关系、生活中的人际冲突。
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往往带着情绪,但是这种沟通方式不仅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反而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但我们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也可以称之为“NVC”,指的是那些能够让人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的沟通方式。这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指出,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就是“爱”,当我们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进行沟通对话时,就会发现,在任何一种人际冲突中都能成功化解,并且拉近彼此的距离。
非暴力沟通分为两个部分: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
表达自己的方法论: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倾听他人的方法论: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这是一本心理学领域的畅销书,书很薄但很实用。你会学习到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表达自己、倾听别人。如果你应用了书中所教的非暴力沟通的方法,不仅能够在亲密关系中减少很多摩擦,也能够在职场中更加顺滑地和老板、客户、同事打交道,甚至可以说,任何与人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应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得到更好的解决。
沟通问题,可能每个人都曾遇到过:比如总是很难和父母平心静气谈话;和恋人因为一点小事争吵;对老板不满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式表达……为什么沟通中总是带着情绪?又为什么有的时候沟通却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糟?其实那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了“暴力的”沟通方式。
那么,有没有一种沟通方式能够让问题得到满意地解决,从而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呢?那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指的是那种能够让人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的沟通方式,这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更是一种观念。
一旦人们开始使用非暴力沟通,就会发现自己的情绪消解了,内心也得到了平静。那么到底怎么使用非暴力沟通呢?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一旦你开始运用这种方法,你不仅能够成为一个让人觉得舒服的说话者,还能够成为一个令人满意的倾听者。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简单来说就是,首先客观描述你观察到的事情,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陈述感受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最后提出你的请求。虽然这四个步骤看起来很简单,却能产生非常神奇的效果。
前段时间,张雨绮家暴丈夫袁巴元的事情刷屏朋友圈,很多女性同胞不禁暗暗为这个狮子座的女人叫好。她和汪小菲在一起的时候,她和对方互扇巴掌;和王全安在一起的时候,她狠踢对方的车门;和袁巴元在一起的时候更了不得了,干脆动起了刀子。她在《吐槽大会》上也自嘲,说“我看男人的眼光确实不行,但是,我行啊”,更是猛圈了一波粉。
很多女性奉她为偶像,说她敢爱敢恨,爱的时候轰轰烈烈,恨的时候勇于动手,最让女性欣赏的是她那种大女主的性格,和《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简直一模一样。但有的时候,当亲密关系中存在矛盾时,是否真的需要动手呢?是否存在更好的解决方式呢?
先给大家讲一个有意思的调查。研究人员为了研究在激烈争吵中挣扎的夫妻关系,将研究对象分为了三种类型:一种是动辄以言语威胁对方,互相叫骂的;一种是沉默寡言,在内心积蓄不满和怒火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冷暴力;第三种,是开诚布公,彼此尊重,就事论事的。研究人员对这些夫妻进行了数百小时的观察,并且预测了他们的关系走向,然后在接下来的10年对他们进行了后期跟踪。结果你们猜哪种类型的夫妻更容易离婚?答案就是前两种,这和研究人员预测的吻合度高达90%。这个研究说明了什么呢?
在亲密关系中,拥有良好的沟通,特别是在重大问题上的良好沟通,能够让婚姻走向不幸或失败的比率显著降低50%以上!
那么,到底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认为,任何能够引发自己和他人痛苦的沟通方式都是暴力的,而只有那种能够让人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的沟通方式才是非暴力沟通。在很多人印象中,只有那种互相打骂的沟通才是暴力的,但实际上,冷暴力也是一种异化的沟通方式。举个例子来说,可能很多人童年时期都曾听过母亲的抱怨,一边打扫家务,一边指责父亲下班回来 就只知道翘着二郎腿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做。但这样的抱怨并没有得到理解,反而让父亲觉得厌烦,结果往往变成,母亲越来越多的抱怨,父亲的沉默以及越来越少的在家时间。这种暴力沟通的方式并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让矛盾更加激化。但是,当你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放下对立的立场,专注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就会发现,你们不再是对立的。
有一期 《奇葩大会》上,高晓松首次对外谈起自己的原生家庭。他称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特别是对父子关系的不满,以至于自己在前二十年,过得都特别个性十足,很不讨喜,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他与父亲的关系不好到哪种程度呢?他说,据母亲回忆,他从来都没有问过父亲一个问题。那这样的矛盾能不能用非暴力沟通来解决呢?其实是可以的,但是他根本不愿意主动与父亲沟通,因为对立的情绪和立场,阻碍了他去了解父亲这个人,也导致了父子关系长期的僵化。
对一个人来说,沟通方式其实是次要的, 即便你掌握了很多沟通技巧,但是你根本不想和这个人沟通,那么一切都没用。后来在节目中再谈起与父亲的关系时,他说:“以前因为父子关系太差,所以拒绝去看到父辈好的一面。”当回头再看,便能发现父亲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思想,只是有一个点,没有圆的那么好而已,但是那时的自己非要指着那地儿来。当他放下和父亲对立的立场后,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不可以和解的矛盾。
沟通是双向的过程,所以非暴力沟通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表达,即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引起对方情绪的对立;另一部分为倾听,就是如何在对方抱怨的时候保持倾听的姿态,了解对方没有说出来的真正的需求。下面我们先从第一部分――如何恰当地表达入手。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步骤:首先,描述客观事实;其次,表达感受;第三,陈述原因或动机;最后,提出请求。这四个步骤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每一点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项,我将一个个和你详细解读。
第一步,描述客观事实。
什么是描述客观事实?就是把你观察到的事情不添油加醋、不带道德评判、不加情绪地描述出来。假设一个场景,在情人节当天,你期待对方给自己一个惊喜,结果晚上对方却打电话告知他要加班,你很生气,觉得对方不重视自己。于是对方加班回来,你带着强烈的指责情绪述说:“你明明知道今天是情人节,还加班,你是不是故意的?”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极大可能 激起对方的防御心理和情绪:“什么叫我故意的?加班是我想自己加的吗?我那么累回来,你不仅不体贴我,还劈头盖脸就一顿指责。”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想好好沟通吗?最后怎么变成了互相指责的对话?其实原因就在于,当你在描述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不是在观察,而是在评论。
那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什么呢?
如果在对方进家门的时候,换一种方式表达:“今天是情人节,我很期待今天我们能一起度过,没想到你打电话回来说要加班......”
你看这种表达方式是不是会更容易让人接受?那么到底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呢?观察是描述客观的事实,不管你个人的看法如何,客观的事实就是这样,而评论则是带着个人推测和主观臆断的。
这里有几个点要注意一下:
1、用具体的数字代替“总是”、“经常”、“每次”、“从不”等模糊的词。比如:
“我注意到,你上个星期一回家 就把衣服乱扔在床上,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三次了”,就比“你总是把衣服乱扔”要好。还有,“前两次约会的时候,我记得是因为化妆所以导致约会推迟了半个小时”,就比“每次约会的时候,你都为了化妆迟到很久”要好。
2、开头人称用“我”代替“你”。比如:“我以为,你忘记了我的生日”就比“你不爱我了”要好。接下来,第二步骤是表达感受。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词语的匮乏,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忽视,人们往往拒绝体会自己的感受。
譬如开头提到的,在家辛苦做家务的母亲,她在抱怨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内心的感受,如果她这个时候能停止抱怨,问问自己:“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从指责别人转向关注自己,情绪就会开始消解。而这里也需要注意感受和想法的区别。
感受就是“我感到很生气”。
想法就是“我觉得不公平”。
感受就是“我有点失望”。
想法就是“我觉得你不爱我了”。
总之,感受是形容自己内心的体会,而想法是一种推测、判断和评论。
第三个步骤,陈述原因或动机,就是陈述导致自己有这种感受的原因。马歇尔・卢森堡认为,所有的愤怒和痛苦都是因为这个人内心的真正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譬如,你有没有想过,母亲在抱怨的时候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是希望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得到认同?还是希望有人能够帮自己分担家务?
在亲密关系中,有些女孩子特别喜欢让男孩子“猜”,希望对方和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一样,不用说就能了解自己的想法,但实际上,男生的想法有时候很简单,你不说他们就真的不知道,所以最后你生气,男朋友也觉得莫名其妙。
但是,马歇尔・卢森堡也在书中指出:“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你真的想要自己的需求得到对方的积极回应,那么女孩,请你一定要直接说出来。
像我有一个朋友的男友就是很典型的理工男,没有什么恋爱经验,但 态度很端正,有一次两个人吵完架之后,她的男友就直接跟她说:“以后如果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你可以直接对我说,我可以改的。”聪明的女孩子往往懂得以正确的方式把男朋友调教成“完美男友”,而调教男朋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生完气之后,一定要告诉对方,自己因为什么生气,如果下次在遇到这种情况,你希望对方怎么做。
而在陈述原因或动机的时候,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就是把对方当成导致自己生气或难过的罪魁祸首,于是说出来的话就变成了“你让我感到很生气”。马歇尔・卢森堡认为,“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住,表达感受的主体是自己,不是任何人让我们生气,而是我们自己感到生气。这里可以提供一个技巧,就是在表述的时候,尽量使用,“我感到......因为我......”这样的句式。
例如,继续用之前情人节加班的例子,普通人可能会说“你让我觉得很生气,因为你在情人节的时候竟然还要加班!”但你也可以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我感到有点儿失望,因为我希望和你一起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
你看,听到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之后,男朋友 就可能有两种反应,针对第一种,他听到了也会很生气,而第二种他听完后,可能就会走过来抱抱你,告诉你“没关系,虽然情人节已经过了,但是我们可以把明天定为我们两个人的情人节,我明天请一天假,我们一起去吃好吃的。”
最后一个步骤,提出请求。“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譬如说,很多情侣在争吵中,女生总会说,希望男生多多陪陪自己,这个请求,就是属于含糊不清的请求,一周多少次才叫做多呢?怎么陪呢?
如果只是说个含糊不清的要求,那男生即便知道需要多陪你,但估计也达不到女生的预期。
那如果换种表达方式呢?我希望你每天下班回来,能至少花10分钟和我聊聊天,讲讲今天遇到了什么事情......这样的话,对方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所以在最后一步中,最重要的就是记住,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是要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来总结一下,如何恰当地表达。首先,描述客观事实。在这个部分要注意区别观察和评论,把观察到的事实客观地描述出来;其次,表达感受。这里也要注意感受和想法的区别,将注意力转向内心的感受;第三,陈述原因或动机。学会觉察情绪背后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并用语言陈述出来。最后,提出请求。要注意到用具体的表述代替模糊不清的请求。
第二部分――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就是倾听嘛,这个还需要讲吗?但实际上,拥有倾听能力的人可能比会沟通的人更少。举个例子,很多人也许都看过一部非常治愈的美剧《我们这一天》,我想你们应该都会喜欢这部剧中的父亲Jack,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丈夫,同时也是一个很出色的父亲。
有一次,一家人去游泳,Kevin想要给他的爸爸表演自己在水里的动作,却不小心走入深水区,他拼命挣扎,才游到岸边。而此时,他的父亲和母亲正背对着他,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孩子身上。他愤怒地走过去,说,Kevin已经死了,他已经在你们的疏忽下被水淹死了。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有一些父母就直接会一巴掌打过去,或者劈头盖脸骂孩子,并指责伴侣的失职。
但Jack怎么做的呢?他没有被孩子任性的言行激怒,而是看到了孩子愤怒背后的需求。他走过去,蹲下身子,让kevin看着自己,然后说:“听我说,我知道我比你年纪大,我知道我是成年人了,但我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些。好吗?我也是第一次,我有了你们三个,我在努力。对不起,我本该在你身边的,我以后都会在你身边的,好吗?能给我一个拥抱吗?”结果kevin听了之后,不再吵闹,抱了抱父亲。
Jack到底做了什么,能够让孩子立马安静下来?这就是倾听的魔力。倾听是和别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连接的最重要的方式。其实 kevin一直觉得自己受到了忽视,所以他很生气,但当父亲真诚向自己道歉,并且觉察到自己的需求时,他感受到了父亲的重视和爱。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话被人倾听,自己的需求在被别人努力理解的时候,情绪就会找到出口,自然而然被消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用了错误的倾听方式。
先来测测你平时用哪种方式来倾听。
1、建议:“我认为你应该......”
2、比较:“你这还不算惨,你记不记得我上次......”
3、说教:“如果你这么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4、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
5、回忆:“这让我想起了......”
6、否定:“其实你不用那么难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7、同情:“你真的是好可怜啊......”
如果你习惯采用上面7种倾听方式中的一条或几条,那么证明,你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即便是医生,也要经过“望闻问切”才能做出决定,但在倾听过程中,你不需要像个医生一样,给对方下判断,你需要做的是倾听。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倾听的正确姿势呢?马歇尔・卢森堡认为,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对此,我们依然可以运用上面的方法来进行。
首先,是对他人的观察;其次,了解他人的感受及背后的需要;第三,明晰他人的请求。举个例子,下次在妈妈一边打扫家务一边抱怨的时候,你尝试问问她:“你指的是爸爸每天回家都不做家务的事情么?”妈妈会说:“对呀,你看我每天下班了还要打扫家务,他呢?翘着二郎腿当伸手掌柜。”“那你是觉得下班回来做家务很累,希望他能够帮忙分担一点吗?”“当然啦,谁不想回到家就坐到沙发上躺着,但希望他至少能够帮忙洗个碗,晾个衣服什么的吧......”相信这个时候妈妈90%的脾气都没有了。因为“一旦当对方得到了充分的倾听,一方面我们将体会到气氛变得轻松,另一方面对方也会停止抱怨和谈话。”特别是在亲密关系的沟通中,女生可能常常会觉得男朋友是“直男”,不会安慰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那是因为男女的沟通方式天然存在某种差异,譬如女朋友吐槽自己在办公室遭遇不公平对待时,男生更倾向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其实女生可能并不喜欢男朋友在一旁“站着说话不腰疼”,讲大道理。
因为有的时候,女生期望的,其实不是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有人能安静地在一旁倾听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在《沟通的艺术》中还提到几个辅助性的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倾听对方:
1、借力使力:有时候倾听者的最佳反应只是顺水推舟地让说话者自己继续话题。例如当你的朋友在讲述自己的遭遇时,你只需要简单的盯着对方的眼睛,表示自己的关注,然后轻轻问一句:“然后呢?”
2、问话:问题能让提问者对事实和细节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加清楚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会得知他们的期望。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今天你的朋友跟你说:“我好生气,明明那个方案是我做的,结果功劳却被她领了!”你可以就具体的细节进行提问,譬如:“她是怎么抢你的功劳的呢?”或者“那当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3、释义:为了避免自己理解的错误,有的时候不妨按照自己的理解复述对方的话。例如,当你的朋友说:“我好生气,明明那个方案是我做的,结果功劳却被她领了!”的时候,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将么对方的话复述出来:“你是因为她抢了你的功劳,感到生气么?”
最后,总结一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提到的一些重要点。首先,在开启非暴力沟通之前,你要放下情绪和立场的对立,将关注点转向自己或对方未被满足的需求上。其次在表达自己的时候,要记住,自己是自身感受和情绪的负责人,不要去批评、指责他人:具体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描述观察:当我看到、听到.......的时候
第二步,表达感受:我感到......
第三步,了解需求:因为我需要/看重......
第四步,提出请求:你是否愿意?
当然,除了表达自己以外,我们还需要学会有效地倾听别人,时刻记住对方的所有情绪、指责、批评都是因为对方的某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把对方未被满足的需求找出来。
同样用这四个步骤:
第一步,描述观察:当你看到、听到.......的时候
第二步,表达感受:你感到......吗?
第三步,了解需求:因为你需要......
第四步,提出请求:所以,你想.......
最后,请一定要记住,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对方的观点,赢得胜利,而是赢得理解和爱。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的主要内容。就像开头所说的,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观念,放下情绪和立场的对立,让爱贯穿于沟通的整个过程。有的时候我们不是不会沟通,而是让情绪主导了我们的思维和语言。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踢猫效应”,一个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批评,回到家就把淘气的孩子臭骂一顿,孩子当然很窝火,于是踹了猫一脚,结果猫逃到了街上,卡车司机为了避让,结果把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坏情绪导致的恶性循环,而中断这种恶性循坏的方法,就是非暴力沟通,体会自己和他人感受背后的需求,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去表达爱而不是消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