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事,看到还是没第二人回答这一题,写一写我的想法。
先确认,楼主说一辩要1.立论陈词,2.被质询,3.自由辩。大概可以推出是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
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一类的赛制。
1.立论陈词
立论:这一部分不必说——我的水平来说也说不好——全队一起完成。
陈词:分两部分,
其一 是写一辩稿。我见过太多一辩稿,他写来满纸荒唐言,我读来一把辛酸泪。每次我都很郑重地对一辩手说,你好富有。
他,或者她,迷茫地看我,为什么这么说?
我弹一下新打出的稿子,一辩陈词的时候,是整场比赛少有的,所有人——包括你的对手——凝神屏息,专注地听你论证你的立场。没人打断,没人下一秒就开始反驳。老实说,大部分比赛,这是整场论证效力最强的环节。
——这珍贵的三分三十秒,你就用这些废话?
学弟妹垂下眼,嘟哝道,不知道写什么。
所以,一篇一辩稿合格与否,就在于合格的稿子论证详实,逻辑严密,毫无废话,能把一辩的时间最有效率的利用。反之,一篇不合格的一辩稿,会充斥大量的废话,缺乏证据和逻辑链,论证效力极弱。
举个例子
辩题:不知足者常乐
这是某新生赛一辩稿的节选,已征得同意。
其次,就社会进步来讲,不知足促使了社会的发展,因为不知足马车的速度,人们创造了更加便捷的汽车、火车。因为不满足书信的传播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网络使沟通更加便捷。不知足推动了社会经济、科技、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提高。无数的社会变革都是源于人们不知足的心理,从而推动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我们现在物质富裕,精神文化丰富、与过去的生活对比,难道不是更加快乐么?而且这种乐、这种愉悦和满足还会继续推动我们去发展这个社会。
第一句话是论点“就社会进步来讲,不知足促使了社会的发展”,论点之后,应该给理由(reason),以此论证“不知足促进社会进步”这一论点。然而作者直接给了栗子“马车-汽车”“书信-电话”,好处是效果很好,让观众有种“对哦,就是这样”的感觉,但是要举例子的话,反例也有的是。比如对利益的不知足造就了战争。
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一段没有论证,为什么社会进步,就代表“常乐”?这一点不论证,对手大可以承认不知足促进了社会进步,但反驳“社会进步并未带来常乐“。
那论证到位了,是不是就是好一辩稿了?
之前打一个比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问题。看完相关的几本书和论文,感觉成竹在胸,一辩稿随手就写完了。这一千字当真是句句珠玑,有几句话单拿出来,都能写几篇论文出来。当时只恨三分半太少,要写这许多干货进去太难。
写完把这稿子呈给教练过目,教练挥挥手,说,重写。
我如下图:
她说,小明你最近读论文读傻了吧,这是一辩稿,又不是写论文,这篇稿子一出,底下评委观众得睡一半。
因此,一篇优秀的一辩稿,还要能运用各种方法,包装论点,使其能最轻松的,最大程度的被观众接受。说到底,辩论的技战术就是把话说明白,让大家听懂并接受。表达的方式,就是辩论的技术。
2.接质询
关于接质询,我要表达的意思跟这个回答差不多。
我是辩论赛的三辩,但是我起来回答问题总会紧张并且反应不灵活,我该怎么训练一下? - 康勿鸣的回答大部分的接质询或接盘,差的不是“反应”,是“准备”。
看的不是“急智”,是“熟练”。
因为准备不足,立论理解不到位,才会答的队友一身冷汗。
因为不够熟练,听不懂对手问题,才会躲躲闪闪,一脸笨拙。
在准备和熟练之后,你唯一需要记得的,不过是要考虑被打断的可能性,在最短时间把你回应的重点先说出来。
这里摘录一点游梓翔老师《认识辩论》里的内容
(五)答辩者应该注意的事项
对多数答辩者而言,质询答辩阶段的首要目标是组织质询者完成攻击与防御的任务。不过,常为答辩者忽略的是,回答表现是许多裁判判断辩手可信与否的关键,因此在破坏质询的同时,辩手们也应该时时展现诚恳与沉稳的风度,避免在裁判心中形成急躁、胆怯或不诚恳地印象。
回答的方法
答辩者必须在对方询问时思考两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是检查对方问题中是否有事实性或论证性的瑕疵,这是“适时指证”;
第二是判断对方问题的策略性目标为何,这是“制敌先机”。
Ø 适时指证
首先,如果在质询者的问题中,出现:
(1)引述证据时出现事实错误(事实错误);
(2)问题中夹带有违背事实的前提或内容(夹带定见);
(3)问题的语意模糊不清(含混模糊);
(4)论证方式出现谬误(论证瑕疵),
答辩者都应该以诚恳的态度适时指正(error finding)。
虽然不必吹毛求疵地“于不疑处有疑”,但也绝不可“于有疑处不疑”,轻易大幅质询者的问题。即使是指正质询者的质询内容,在形式上仍是在“答复”对方,这是规则允许的行为。
例
问:请问你刚才是否指出,根据“彩券规定”第5条的规定,彩券奖金是否不得超过一
定金额? (事实错误)
答:对不起,是“公益彩券发行条例” 第5条规定“公益彩券奖金不得超过发行彩券
券面总金额之百分之七十五”。
问:对方辩友,如果像赌博这类不良习惯都要开设特区,请问您方下次是否要开设杀人
特区呢? (夹带定见)
答:对方辩友,我方认为赌博不是不良习惯。
问:对方辩友,请问公益彩券是不是高尚娱乐? (含混模糊)
答:我不明白您方高尚的定义。
问:对方辩友,鞋子破了都还可以再补,我们为什么要判青少年极刑呢?(论证瑕疵:
类比不当)
答:鞋子破不破与判不判青少年极刑没有关系。
适时诚恳地指证质询者的错误,除了可以因为避免因为草率承认错误而落入对方陷阱,也可以建立质询者举证不谨慎与论证不严谨的形象。
Ø 制敌先机(retort)
其次,答辩者必须“制敌先机”(retort),在对手即将亮出底牌,向评判及听众展现质询目标的前一刻,以简短回答将质询破解。
要做到这一点,答辩者必须设法判断出质询者想要借质询达到什么目的。答辩者应该在聆听问题时不断推测:质询者希望攻击或防御的是哪一个论点?我放在这个论点上的立场、论证与证据是什么?答辩者越早将对方的目标判断出来,就越能挑选良机组织对方完成目标。
例
“应继续兴建核能电厂”
问:对方辩友,您知道亚洲四小龙包括哪四个地方吗?(这是答辩者猜测到问题与经济
发展有关,但还不确定对方的目标)
答:我知道,是台湾、香港、南韩与新加坡。
问:对方辩友,您知道台湾是靠什么跻身亚洲四小龙之林的?(这时答辩者更加确定题
目的方向,知道对方可能要强调经济重要,并将经济与核能电厂串联起来)
答:是靠自然环境被高度破坏下所带来的经济发展。
在上面的例子中,答辩者既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又在答案中提出了己方的论点,是相当出色的表现。要是质询者真的准备以经济发展为理由来证明核能电厂应该继续兴建,想必无法继续询问下去了。答辩者如能在论点与辩案的准备方面多下功夫,使自己对质询者的攻守策略了若指掌,就能在最佳时机给与迎头痛击。
不过,如果质询者的询问并未发生事实或论证性错误,发动的时机又尚未成熟,答辩者就不应该以不合作的态度来回答。有的答辩者误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尽可能阻止质询者进行质询”,因此极尽破坏阻挠之能事。例如在对方询问哪四个国家是亚洲四小龙时,故意减慢回答的速度、佯装记不清,或是在对方使用不当类比时乱扯一通。例如
问:对方辩友您穿鞋吗?
答:穿啊,我穿球鞋、凉鞋、高跟鞋、拖鞋、慢跑鞋…
问:谢谢,请问如果你的鞋子破了,是丢掉还是拿去补呢?
答:我的鞋子通常不会破,我是很爱护鞋子的…
瞎扯虽然能达成部分干扰效果,但通常将以自己的形象为代价。
其他注意事项
除此之外,综合辩论学者的意见,担任答辩的辩手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Ø 首先,答辩者要避免规避滥逃。如果问题的却超出自己的了解范围,最好的答复就是“我不知道”,并说明将在随后的发言中解释,企图规避隐瞒将很可能带来恶果。例如
问:您知道最近有份调查死刑吓阻力的研究报告吗?
答:死刑当然有吓阻力,我方…
问:谢谢您,我是问,您知道有这份研究报告吗?
答:很多研究都调查过这方面的问题,举例来说…
问:您不知道,对不对? (建议式询问)
答:是的…
很明显,这位答辩者有意用规避(evasion)——即不直接答复问题的一种回答方法,来隐瞒自己并不知道答案的事实。答辩者常用的规避手段很多,最常见的是拖延战术(post-ponement),例如回答“这点我不清楚,我方辩手等一下会向您解释”、“可不可以将问题再说一遍”或“这个问题与辩题没有关系”的等。少数辩手则会采用妨碍战术(filibuster),也就是借恶性抢答、天马行空或延长回答的方式来干扰质询的完成。由于规避是很容易遭致评判人员反感的行为,答辩者应该尽量避免这样做。
Ø 其次,如果有但是,应该先说。如果打算以“是的,但是”这类包括“但是”的方式来答复,应该把“但是”放在回答的前半段,以免被质询者以“谢谢您”的方式截断。在下面两个例子中,前者是后讲但是遭到腰斩的例子,后者则是比较正确的回答方式——
[错误]
问:只要感受到极大痛苦经过本人同意,不论患有什么样的疾病,都可以申请安乐死吗?
答: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即可提出申请,但是…
问:谢谢,我得到我要的答案了。
[正确]
问:只要感受到极大痛苦经过本人同意,不论患有什么样的疾病,都可以申请安乐死吗?
答:审核委员会会严格评估该项疾病是否“濒临死亡”,但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即可提
出申请。
在我队参加的第十四届名校杯辩论赛中,正是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回答技巧使得在质询环节落了下风。
反方二辩:可是您告诉我在认识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是有了环保意识,您确认这一点吗?
正方二辩:哎对方辩友,我们不光是说认识哦……
反方二辩:谢谢对方辩友!您就是说我认识到了这个东西环保,其实也不叫社会环保意识,我非常感谢您否定了您刚才在质询的时候所说的。那么我再请问对方辩友, “限塑令”有没有限制使用手撕袋呢?
正方二辩:哎对方辩友, “限塑令”它确实范围有限,但是……
……
反方二辩:好的对方辩友那您认为这个不行,那我再问您,地膜的使用,“限塑令”有没有限制呢?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我们知道,没有哪一项法令可以全部的通通的把所有的……。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说的很对,的确没有这样的法律。那您只需要回答限制了还是没有?
正方二辩:当然是没有,可是难道没有任何一项法令激发……
反方二辩:那么壁膜会造成白色污染呢?
正方二辩:当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嘛。
反方二辩:谢谢!也就是说“限塑令”也无法遏制这样的白色污染。那么我们再请问对方辩友,吸烟有害健康吗?
正方二辩:吸烟是有害健康的,可……
Ø 最后是适度运用抢答。“抢答”是未经质询者要求的回答,虽然质询是由质询者来主导,但是许多评判人员都允许答辩者作简短的抢答,不过条件是答辩者必须在质询者制止时立刻停止,因此有效的抢答必须非常简短,在对方发言间的短暂停顿间说出。抢答的时机包括:
1.质询者问题冗长,答辩者缺乏答复时间;
2.质询者不给答辩者足够的回答时间;
3.质询者加代结论或评论时。
从利用质询者断句时表达简短的“不对”,到稍长一些的“您方证据错误”,抢答经常可以达成使质询者不得不回应的效果。不过无论多么简短,这样的抢答都应该适度运用,不断以抢答干扰质询是会令评判人员与现场听众厌恶的。
今天写到这,改天继续
====================================
人人主页:
华语辩论网的公共主页微博主页:
Sina Visitor System微信公共号:bianlu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