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有效和孩子沟通
1、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千万不能高高在上,甚至总不理解孩子已经成熟、长大,有可能让孩子觉得没有办法与父母交流、沟通,甚至觉得父母无法理解自己。
2、一定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尤其是当孩子已经有独立意识时,一定要多包容孩子的念头,然后让孩子勇敢表达,有更多的机会表达。
3、也要使用技巧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有效缓解沟通不畅的问题,比如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同时对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多给予一定的肯定,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当孩子有一些非常好的念头时,这时一定要鼓励孩子勇敢去做,而不是总给孩子破冷水。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有效果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有效果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有效果,孩子的成长决定了孩子的未来,父母对于孩子不必急于求成,此时的耕耘会让孩子在未来受益良多。看完怎么和孩子沟通最有效果,学着启蒙家里的小天使吧!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有效果1 什么是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大多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上,这也是作为管理者必备的一项素质要求。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的管理就是我们的沟通目标,而有效沟通就是必备的素质之一。沟通不善,会出现交流障碍,造成误会和曲解,有效沟通是孩子和家长双方语言和情感交流的桥梁,帮助你双赢解决问题冲突,轻松实现目标方式。
在讲家长和孩子如何有效沟通的方法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现场的刚才还笑的东倒西歪的观众,此时都沉默了,因为他们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听懂了孩子的话。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你懂吗?
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1. 听话不要听一半;
2. 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大家看完这个故事后,就能够了解,有效沟通的第一技巧:善意的聆听
你是否诚心交流,并且是否能够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并进行有效表达,不仅包括理解孩子的处境、思想状态、同时包括维护孩子的自尊,加强孩子的自信,再请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聆听期间,双方应相互正视,相互倾听,神情专注。不要左顾右盼,不要有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更不要漫不经心的对待,不要在孩子说话时喋喋不休的插嘴,尖酸刻薄的评价,这些都不是好的倾听表现,
真正的沟通高手是一个热衷于聆听的人。善于倾听,才是父母对于孩子最基本的素质。如果你在听孩子说话时,可以听懂他话里的意思,并且能够心领神会,同时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思而予以回应,表示你掌握了倾听的要领,那么跟孩子的沟通也会更加有效。
有效沟通第二大技巧:良好的情绪
作为父母在沟通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太强烈的词汇。不要在生气时沟通,有的家长因为暴怒的情绪无法控制自己,容易语无论次,说很多伤害到孩子心灵的话。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这时候的“沟通”,往往是父母发泄了情绪,却给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如果你经常说:“你让我很难过”;“你伤了我的心”;“你把我逼疯了”。这容易让孩子产生被指责的感觉,很容易使孩子反感,也许还会让孩子反唇相讥:“是你自己要生气的”,或“你难过可不干我的事”。如果你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没有办法负责,就不要在这个时候指责孩子,因为你这个时候的状态是不适合进行良好沟通的。
父母的语言,总是表达着父母的情绪、心态。幼小的孩子,虽然语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对于情绪却十分敏感。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听不懂妈妈的话,但是妈妈说话时是充满耐心的关爱,还是很不耐烦的厌倦,小婴儿都能体会。
如果爸爸把在单位里的不公待遇的情绪带到语言中;如果妈妈把在家庭中的疲惫感或者对配偶的不满带到语言中;这都是你们自己的情绪问题,你的言语中的破坏性情绪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孩子只是听见父母对自己的批评,要么是心里不服激起强烈反抗,爆发亲子矛盾;要么是照单全收无限懊恼,减低对自己的评价。
与孩子说话,父母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很多父母因为一心想要教育好孩子,当看见孩子一些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的着急,恨铁不成钢就会出现焦虑情绪。焦虑的情绪会传染,会增加孩子的情绪波动,更难以专注于自己的发展。
欲速则不达,人处于焦虑状态中,不要说发挥潜能,往往连原有的能力都无法正常发挥。父母对孩子的焦虑,常常让孩子对自己有更多的负面评价,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好父母最要紧的功课。
有效沟通第三大技巧:准确的表达
成人面对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这样表达,就很难保证有效沟通。孩子根本没有听懂,自然没有任何教育效果可言。因此,父母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尽量把话说得明白准确,少绕弯子。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小事例,你们就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准确表达有多重要了。
小强的妈妈对他说:“你可真懒,你这是什么学习态度呀?”。这样说小强会摸不着头脑,心里还会犯嘀咕:我又犯什么错误了?
但如果如果妈妈换种方式来表达:“小强,最近三天,你连续三次作业都写到10点了,可以说下为什么吗?”这样你要表达的意思就具体清楚了,小强就知道是讲什么事,知道你需要跟他沟通的是写作业慢的原因。
同样,如果您想表扬一下孩子说:“小强,你的学习真棒!”。你用这样的方式表扬小强,他定会不痛不痒的。
但是你如果这样说:“小强,妈妈对你昨天写作业的表现非常满意,这样做节省了1个小时的时间”。这样小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他能够明确知道学习方法对自己的重要性,也知道寻找更好的学习途径,自我成长。
父母平时对孩子说话,语言越准确越好。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亲子沟通的有效性,确保孩子听懂父母的意思。而且,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
有效沟通第四大技巧:巧妙的说话
说话的内容固然重要,但相同内容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即使成年人也会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年幼的孩子,他根本没有能力分析父母说话的良苦用心。父母如果对自己的语言方式作些讲究,可能教育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如果你想看到一件事情的结果,你就要把你想要的结果表达给对方。
比如,你想让孩子帮你洗碗。如果你说“你去把碗给我洗了”,这种命令性的言语总是让人不舒服有抗拒感。同样的意思换一成巧妙的表达:“如果有人帮我洗碗,我会很高兴”,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说,如果直接要求别人做某件事,通常会遭到拒绝。但如果你清楚地说出你希望的结果,对方就会知道怎么做,还会乐意去做。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也适合夫妻之间的良好表达。
我们还可以巧妙饿使用反向表达和反向思考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语言:
比如,你这么问孩子:“作业还没有做完吗?”,他肯定会说“没有,还差一点!!”这可不是您想要的结果。但若换句反向表达或反向思考的提问方式,说:“作业全做完了吧?”。那么孩子也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我已经完成了多少,离全部还差多少。
家长要做一个弹性沟通者,谈话中就要避免使用“但是”、“不过”,这样的词语。我们经常跟孩子说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之类的话后,很容易会再加上“但是”或“不过”这样的字眼。如果使用这些字眼,你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你认为他的观点在你的眼中是“错的”,或者不关注他所说的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你说:“妈妈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句话的意思让人听起来就变成“你说的没有道理”。
如果把“但是”换成“也”,这么说:“妈妈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我这里也有一个很好的主意,不妨我们再讨论讨论?”。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样听起来就舒服多了呢?不同的说话方式,能够获得不同的沟通效果。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和技巧,我们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这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跟父母交流的轻松和愉快,而不是出现了不满或者抵触的情绪。
有效沟通第五大技巧:真诚的赞美
人性的弱点是喜欢批评人,却不喜欢被批评;喜欢被人赞美,却不喜欢赞美人;因此,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如果把我们亲切的眼神带给对方,冷漠就会因此而消失。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甲乙两个猎人,有一天他们都打了两只野兔回家。
甲的妻子看见甲后冷冷的说:“就打到两只吗?”。甲听了心理埋怨到:“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甲照常去打猎,但这次他故意两手空空回家,让妻子觉得打猎是很不容易的事。
而乙的情形正好相反。乙的妻子看见乙带回两个兔子,惊讶的说:“哇,你竟然打了两只?”,乙听了心中大喜,洋洋自得地说:“两只算什么!”。第二天,乙也照常去打猎,这次乙却带回了四只兔子。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父母一副冷漠的面孔和一张缺乏热情的嘴是最令孩子失望的,他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发自内心的真诚赞扬,却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会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家长会习惯性的夸赞:“宝宝你真棒!”那么孩子听多了这样不走心的夸奖,其实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
如果小明和小兰两个孩子在争夺玩具,小明看到小兰哭了,就把玩具让给了她,这个时候你一句夸奖:“你真棒”,可是没办法抚慰孩子的`内心的。不如说:宝贝,你能够跟妹妹分享玩具,你很为他人着想,真是个好哥哥(具体,赞美孩子的
品质,让孩子明白自己被夸奖的意义,这才更真诚)。
很多年幼的宝宝都喜欢吃饭的时候把筷子扔在地上,如果你总是马上批评,说
这样可不好,不要这样做。”他就会很生气,也并没有改变行为的意愿。如果你
试着说:“我家宝宝最懂事了,知道筷子是不可以扔在地上的。”那么你多观察下,是不是他会顺着你的意思,就真的不再扔筷子了。
这就是所谓批评什么得到什么,而赞美什么得到什么。好的赞美开始于细节,有细节说明你用心,仔细,真正地关注孩子。所以,爸爸妈妈要在赞美孩子的时候多放一份用心和真诚在里面。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有效果2 一、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二、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三、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四、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充信信心。
五、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
错误做法:当众训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出息。”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确做法:给孩子台阶下:“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举个有礼貌的例子。
结果:孩子知道错了,心想:“这次没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啊。”
六、孩子的袜子脏了。
错误做法:家长:“把袜子脱下来,我给你洗。”
结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里认为父母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正常,反正他们也不累。
正确做法: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袜子洗了,好吗?妈妈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妈妈的袜子也洗了啊?谢谢孩子啊。”
结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袜子去了,心里想:“我以后要多关心一下爸爸妈妈啊,我也是家里的一员啊,他们越来越老了。”
七、孩子问了个问题,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不高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
点啥。”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高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八、孩子早上不起床。
错误做法:发火:“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平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处理好。”孩子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九、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不写作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 暴君。
正确做法:平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十、孩子正在写作业。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十一、大人做错事了。
错误做法:强词夺理或视而不见。
结果:孩子心里想:“凭啥你犯错误就不承认呢?嗯,当大人好,有错也不挨批。”
正确做法: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
结果:孩子以后做错事了,主动道歉,觉得理所应当。
十二、家长会老师告状,家长挨老师批评了。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怕挨打。
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十三、孩子的日常生活。
错误做法: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见,孩子遵守就行了。
结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动脑,被动执行。胆子越来越小,越来越没自信,能力差,不会做家务。心离父母越来越远,自闭。
正确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还鼓励孩子做家务。家里有事和孩子商量解决,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
结果:培养了孩子家庭责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欢和父母交流,性格开朗,有自信!
怎么和孩子沟通最有效果3 为什么很多父母和孩子沟通这么困难?
实际上是我们跟孩子沟通的模式出现了巨大问题。
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二个方面。
第一方面,把孩子当人看,我们不要把孩子当宠物来养,相当于我们是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做到最起码的对我们的孩子尊重。
第二个方面改变,父母必须从我们自己的情绪当中走出来,去理解孩子的情绪。一个父母如果沉迷于自己的情绪当中,那他说实话是没有办法跟孩子沟通的。
我们换位思考,当我们找领导办事,首先要理解领导才能办成事,老板首先要了解员工的梦想,追求,愿望,员工才愿意付出,在工作中拼搏。父母只有了解孩子的情绪,想法,孩子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父母在和孩子讲话,表达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