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实施办法(2021修改)

252 2024-04-05 10:06

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实施办法(2021修改)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实现政府数据公平有序地共享开放,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政府数据创新应用,全面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依据《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行政机关)的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政府数据,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等各类数据资源,包括行政机关直接或者通过第三方 依法采集、依法授权管理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的数据资源等。

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是指政务信息系统,包括由财政资金投资建设、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联合建设、行政机关向社会购买服务或者需要财政资金运行维护的,用于支撑行政机关业务应用的各类信息系统。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协调解决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有关重大问题。

县级人民政府按照职责,负责本辖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相关工作。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管理和协调全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

(二)组织建立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沟通协商机制;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相关制度;

(四)组织开展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县级人民政府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的考核;

(五)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职责。第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管理和协调本辖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工作,接受上级大数据主管部门的业务监督、指导;

(二)组织制定并实施本辖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相关配套制度;

(三)组织开展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政府数据 共享开放工作的考核;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职责。第六条 其他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相关工作。第七条 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所需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第二章 平台管理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电子政务外网、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政府数据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以下简称开放平台),作为政府 数据传输、存储、共享、开放的载体。

电子政务外网是承载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共享平台和行政机关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

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应当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是政府数据汇聚、融通、应用的云计算平台。

共享平台是管理全市政府数据资源目录、支撑行政机关进行政府数据共享交换的基础平台。

开放平台是发布全市开放的政府数据资源目录和向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开放政府数据的公共基础平台。

鼓励县级人民政府参与建设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第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和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应当组织建设其管 理范围内的电子政务外网,并明确相应工作机构管理维护。第十条 除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和国家另有规定外,行政机关不再单独建设共享平台和开放平台。第十一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机关新建或者改造信息系统应当部署在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已建信息系统应当逐步向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迁移。

行政机关未按照前款规定将本机关信息系统部署或者迁移至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的,财政主管部门不再安排相应的运行维护费用。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实施电子政务外网、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共享平台、开放平台的建设、维护管理工作。

市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具备相应信息技术服务条件的机构对前款 规定平台进行运行维护管理,并依法签订委托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使用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向市人民政府大 数据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市人民政府大数据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核实行政机关提交的申请和相关材料,自核实通过之日起提供不低于10日的测试试用期,经测试通过后,向申请机关正式开通应用系统。

隋朝大运河为何申遗成功

三大因素决定大运河申遗成功

一、 突出普遍价值打动国际专.家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全长达3200多千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直辖市)35个城市。它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统.一的水运网,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的生命线。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大卫·白灵杰说,中.国京杭大运河是世界各国运河之母。

2013年9月16日至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两名国际专.家莉玛·胡贾、姜东辰来华现场评估。两专.家表示,中.国大运河代.表人类创造精神,是一种建筑、建筑群、技术整体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了历.史重要发展阶段。

二、省部联动建立全线协商机制

大运河于2006年12月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宣告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启动。

2007年9月26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扬州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

20О8年3月,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35座城市结成大运河申遗联.盟。此后每年春季,运河沿线35座城市都相聚扬州。2009年4月,国.家13个部委、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同组成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从更高层面上协调运河申遗相关工作。

这两个步骤,有效地将大运河申遗从各部门各地区的分散行动,转变为目标明确、步调一致的统.一协调行动,逐步形成了各部门、各地区间更为紧密的沟通协作机制。

三、 扬州牵头示范全线合力申遗

成为申遗牵头城市后,扬州在大运河资源调.查、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迅速行动,各项方案均率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

2009年9月,扬州在申遗联.盟各城市中率先公布实施《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

2012年9月26日,扬州代.表大运河城市联.盟向全线发出倡议,共同制定、签署、遵守《大运河遗产保护联合协定》。

2013年7月,扬州率先开发大运河扬州段监测预警平台建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大运河遗产监测通用平台,实现大运河全线监测联网。

扬州在大运河申遗中的一个个创新、示范、表率之举促进了全线城市形成申遗合力。对此,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给予高度评价:“作为牵头城市,扬州为大运河联合申遗做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工作。”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