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辩论题目有关挫折

演讲与口才 2023-06-20 00:43 编辑:admin 228阅读

一、奇葩说辩论题目有关挫折

奇葩大会完整讲稿:刘可乐《人人有病》

自从做了出租和树洞之后,我每天的生活就变成了一个宇宙收音机,和相当于是真人版故事会的生活,但是我今天来分享的事情,其实跟这些都没有什么关系,我是想分享一下我高三得躁郁症的经历。

先来和大家说一下,这是一个什么病。躁郁症,它有一个正式的学名,叫做双向情感障碍,但这里简称它为躁郁症,简单一点说,躁郁症有狂躁的一面,也有抑郁的一面。

抑郁的一面就是每天都会很想自杀。我那段时间非常害怕去阳台,因为我怕我会从楼上跳下去。

然后狂躁的时候,就会感觉自己站在世界之巅,灵感突发,精力超旺盛,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很多人以为梵高(画家)是抑郁症,但其实梵高是躁郁症,他大约十年创作了一千多幅画。

所以我就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换。这是很难受很让人绝望的一个状态,相当于是把你从万丈深渊,突然啪叽一下拉到高空,然后太阳火辣辣地打在你脸上,突然从冰窖突然到了火炉。所以说它其实是一种比抑郁症更难处理的病。然后当时我周围的人也说,刘可乐你以后怎么办,我也觉得我完蛋了。

所以确诊的那一天,在办入住手续的时候,我就一个人耷拉着脑袋,这样趴在医生的桌子上。然后那时旁边的一位实习医生,他可能看我有点可怜,就大发慈悲地走过来和我说:

你知道吗?得这个病,80%的人智商都在150以上的,你不信去查好了,梵高、费雯丽、舒曼,无数的艺术家、文人得的都是这个病。

然后我就赶紧一个人跑到角落里掏出手机,做智商测试,结果我才90——就那样毫无防备地成为了那20%的人,然后第一次体会到那句话的正确性,就是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还会用门夹你的脑壳子,于是我就怀着这样失落的心情住院了。

住院的第一天发生了两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第一件事情是我半夜听到病人撕心裂肺的吼叫,然后这个时候冲进来四个医生和护士,每一个人按住她的一只手一只脚,打镇定针,然后你就听到那吼叫,突然变成像小狗生病时呜呜呜的那种声音,然后所有声音都消失了。

那个场景特别像《飞越疯人院》里面最后一个场景,就是周围所有人都在沉睡或者沉默着,月光打进来,一切看上去那么安静和祥和,可是你知道某个人心里的某种东西,像被香烟头一样再次给掐灭了。

然后另外一件事情是我看到长得像花朵一样的女孩,明星脸,超好看,和她聊天她和我说的都是青春期的烦恼,喜怒哀乐,可是她却被关在屋子里,哪儿都不能去。

我当时是很震惊的,于是我就和妈妈说,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不住院?

我妈说,好,可以省钱了(开玩笑),所以我就出院了。

我后来觉得那是一个特别幸运的选择,因为我意识到一件事情就是,如果我百分之百接受了社会给我的定义,当我把自己完全交给医院的时候,其实我就失去了自愈的能力。

我出院之后,一边在吃药,一边在看心理医生,我看了将近20多个心理医生,每一个都不欢而散,因为当时我纠结一个问题,是我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

当时的心理医生无非给我大致两种答案,一种答案是你觉得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就说你这不是耍流氓吗?我就是找不到才问你的呀。然后另一种是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就更绝望,我知道没有标准答案,可是我想要找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

于是我妈就替我找了一个美国哈佛双相情感障碍研究所的一个医生,然后我就飞过去见那位医生,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好笑,我带着那个疑问,像是要考验对方一样,就是你既然这么厉害,那我就来看看你到底能不能给我满意的答案。

然后那个美国医生他当时听到我的问题,歪头笑了一下,说:

我每次被问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都会问“那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当场就愣住了,啪一下整个人被打到。

后来我出租的时候,第一个租我的人,特别巧,她也是躁郁症,然后她也纠结同样的问题,问我说,刘可乐,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我就把这个医生的答案告诉给她,但她的第一反应有点让我意外,她说这个回答好形而上。

我想在座的有些人可能也会觉得这个答案让人一脸蒙逼,于是我就把这个答案戳我的那一点告诉了租我的女孩,我说:

它通过一个简简单单的反问,直接就把我拉到了这个问题最本质最本原的地方,让我赤裸裸的站在那里,让我第一次那么强烈的意识到说,追求意义本身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而活着本身也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所以活着本身,不就是意义本身吗?

我把这个答案告诉她之后,她沉默了一个晚上,没有回复,第二天也没有回复。然后第三天她发了一个消息说,可乐我想了一天一夜,我想通了,也许问题没有答案,就是答案。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美国医生之后,他很惊讶,因为他没有想到可以通过我帮助到其他人。

然后我另外特别想感谢帮助我的人,是我大学时候遇到的三个男朋友。因为我妈跟我说,要有所保留,不要把我的病情告诉别人,然后我就想,我妈怎么说我就反着做。

于是我就百分之百坦诚告诉了他们,结果他们反而没有嫌弃我,他们都神之巧合如出一辙的跟我说了这么一段话:

哪怕你以后又一次感到绝望,又一次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你都不要放弃自己,哪怕你放弃了自己,你也不要放弃给别人一个帮助你的机会,哪怕你对所有人都感到绝望,哪怕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分手了,你都要答应我,给我一次机会,来找我,让我帮助你,我会尽我全力帮助你,哪怕我的帮助不能够让你满意,你都不要因为对我的失望而对下一个人失去信心。

他们三个人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件事情是,其实信任的成本是最低的。尤其是亲密关系当中,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就更有可能回馈信任。其实就是那句话,真诚是通向一切的道路。

然后我另外想说的一件事情是,一般得这个病都要至少吃5到6年的药,但是我吃了两年的药,就把药停了。

这里面的因素有很多,我也是经过很多事,才下了这个决心,这里我最主要想分享的一件事是:我每次在看美国的心理医生之前,都要做一个测试,测试的最后两道题很神奇,是问你:你觉得你有双向情感障碍吗?你觉得你需要治疗吗?

我一开始对这2道题是很疑惑的,因为我想:难道我觉得我不需要治疗,我就可以不治疗了吗?后来我看了一个电影叫《同等族群》,这个电影里讲的是在未来,所有的人类都变成了没有情感的样子,所以那群有情感的人类就被认为是有病,要被关到神经病医院去。

我当时看到就想:我们现在被诊断为躁郁症的人,多么像未来那群被关进去的人啊。我第一次问自己:难道我们是真的不正常吗?还是社会的问题?

所以我就第一次,在那2道题的下面,下面有三个按钮,第一个按钮是,是的,我觉得我有,第二个是,可能有,最后一个是,不,我觉得我没有,我不需要治疗,我第一次选择了最后那个按钮。

然后美国医生看到了,他说,你知道设计这道问题的初衷是什么吗?他其实就是想问你,你到底还在不在乎你自己对你自己的看法。我就啪一下,又被打到。我第一次意识到:如果我全盘接受了社会给我下的定义,其实就恰恰忽略了我对我自己的看法,可是,我对我自己的心理暗示,恰恰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啊,而我忽略了这种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倍受摧残,难道不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吗? 那为什么我们要惩罚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惩罚自己又有什么用呢?这个社会告诉你,这是不正常的,这是正常的。我们就要全盘接受吗?还是说,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多的条条框框,其实就是告诉你不必格格都入,不必每时每刻人地皆宜。

然后刚好那段时间我在看奇葩说,我就觉得奇葩说里的人,如果放到外面去,别人都会觉得有病的,可是他们就有一种态度就是,啊呸,我没病你才有病。

另外我也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实验室,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之一。它是一个叫罗森汉的教授做的,他和他们团队八个人三天三夜不睡觉,然后去医院和医生说,我的耳朵出现了嗡嗡嗡的声音,于是他们当中的八个人,七个人被诊断成了神经分裂,另外一个人被诊断成了躁郁症。于是他们就被住院了。然后住院之后反而是他们的病友,跟他们说,我觉得你们根本就没有病。他把这个实验公布之后,学界一片哗然。然后这个时候另外一家医院的医生跳出来说,我觉得你们去的那家医院诊断不是很合格,有本事你来我们医院,于是罗斯汉就说好,我们派人去。然后医生三个月之后公布说他们收到了罗森汉派来的41个假病人,结果罗斯汉说我一个人都没有派去。

这是当时动摇了整个心理学界的一个实验。但我在这里我并不是要质疑说所有的躁郁症都是扯淡,说所有的抑郁症都是被制造出来的,我不是要质疑这个,恰恰相反,我太知道那种感受,就是你想自杀,你痛苦得要想死,你觉得全世界没有人能理解你,我太知道那种感受了,但是我真正想说的是,哪怕在你最脆弱最绝望的时候,你都不要忘了你的内心仍旧埋藏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你都不要忘了也许你自己才是你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你也不要忘了脆弱它也许是你的软肋,但它也可以是你的出口。

如果可以选说我可以不得这个病吗?我不会选。因为我觉得躁郁症和其他所有我生活当中经历的挫折一样,它可以是一个癌症,它也可以是一个喷嚏。但我必须承认,躁郁症彻底撕碎了我,到现在我还是碎的。所以在停药之后的两年,我去做了之前我可能完全不会去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我去香港街头推销保险,去纽约做了田野调查,然后去伯克利交换的时候,我遇到了聊起躁郁症就像聊今天吃什么一样的人,然后还差点在台北当了小三,各种类似的奇葩的经历,然后去了一个神经病的公司,里面所有人都有病,他们才不管你有没有病,所以同时,所有人又因此没有病。

所以如果你现在问我,你觉得你的躁郁症好了吗?我会回答你,我不知道。但问题在于,我也不care我到底有没有好,就像我不care我到底有没有这个病一样。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你不care你为什么今天还要来分享,不然你今后就要被打上“躁郁症患者”这样的标签。我一开始是犹豫过的,纠结过的,因为我完全可以讲我自己的奇葩家庭、奇葩经历,有意思的事情多了去了。

但因为我出租之后,我遇到了很多让我意外的人,就好像一个病友的聚会,我遇到了多重人格的人租我去和他的另一个人格谈谈,以及精分躁郁症抑郁症这些我都有遇到,还有偏执型人格障碍、暴食症、自闭症等等,我或多或少帮助到了他们,但后再到后来,我发现来寻求帮助的人太多了,我无法一个个回复。

所以我就想说我今天来这里,哪怕可能只有一部分人有感同身受,但是我特别喜欢艾米莉·狄金森一首诗:哪怕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我这一生就没有白活。

当然我也特别喜欢奥斯卡·王尔德的另外一句话:心就是拿来碎的。

所以我今天在这里,并不想讲什么苦难就是财富之类的,我觉得痛苦本身没有什么好值得歌颂的,我们对痛苦的反思和反击才是价值所在。当然可能我们反击了之后,我们也不过只是生活的幸存者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一个比喻是,人生就好像你手里捧着,捧着一盏水一样,然后你看着它,一直在漏,而你所能做的,就只是让它漏的慢一点而已。所以我承认我过不好这人生,我承认我可能所有的努力就只是完成了这平凡的生活。当然我可能也没有那么努力,不过或许,这一切,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就好像你半夜在雪地上撒尿,你每次都能尿出不一样的形状,可是你就是说不清楚,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形状。

二、奇葩说辩论题目汇总第五季

六季的奇葩说诞生了六位奇葩之王,他们分别是马薇薇、邱晨、黄执中、肖骁、陈铭、詹青云!

奇葩说第一季的奇葩之王属于马薇薇。《奇葩说》第一季过后,马薇薇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辩论女王。而她原本就是当年中山大学校队辩手,2002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队主力三辩,2003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队主力三辩。

马薇薇擅长用强大的逻辑论证主题,用有感染力引起人们的共鸣,最后以幽默结尾。她的辩论如利刃出鞘,可以说无坚不摧。在我们心中,辩论就是如同马薇薇一样,一出手就要给对手下马威!仿佛马薇薇就是关羽关二爷,只要一出马就能温酒斩华雄!在辩论的每一局比赛,都会发动最强的进攻,把对手逼上绝路!

邱晨是第二季的奇葩之王,也是第一次参加奇葩说就夺得奇葩之王的超级奇葩!她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不仅仅在学校当辩手。邱晨还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国语辩论队教练期间,带队获得五次本港地区冠军和数次国际冠军。

这种级别的选手,不仅仅可以通过逻辑手段瓦解对方的一次又一次进攻,而且邱晨能找到新的角度,新的方向来进行新的论证,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而邱晨表示自己很丧,无比贴近奇葩们的心。而她特别像名侦探柯南中的灰原哀,不仅仅智慧超群,而且在萝莉的外表下隐藏着御姐的灵魂!

黄执中是第三季的奇葩之王。原本胡渐彪和黄执中是作为节目的辩论教练,并不下场比赛。而热爱辩论的黄执中,每次被邀请下场比赛都给所有选手造成极大的压力。而马薇薇一旦赢得比赛,就欢呼雀跃,“这场比赛可是赢了执中耶!”

终于大魔王黄执中下场了,拿下了第三季的奇葩之王。黄执中最擅长的就是上价值。每次辩题卡在对方逻辑链条中,无法反击的时候,黄执中总是用上价值来进行反击。我们最常听到的是,黄执中说本道辩题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这个意思。在大魔王的语言下,我们不自主被坠入到他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而在刚刚结束的《奇葩说6》中,选手普遍都学会了上价值。可以说黄执中作为教练居功至伟!

第四季奇葩说堪称是最好看的奇葩说。不仅仅导师阵容空前强大,而且还把何炅请来念广告,马东下场辩论。而本季的奇葩之王是肖骁的逆袭。

肖骁是最会学习的奇葩。他最早是走段子路线的,通过无厘头的段子来拉票。但是很快肖骁就发现了逻辑的作用,开始走逻辑推理的道路。然而蔡康永多次用情感击败理性主义的高晓松,肖骁很快又学会了用情感打动人!最后肖骁学会的是黄执中的上价值。

肖骁完全是奇葩说自己培养出来的奇葩之王!他能战胜这一季的颜如晶和陈铭,的确是自己不懈努力的结果。

第五季的奇葩之王属于陈铭。陈铭作为武大辩论队的辩手,来到奇葩说其实是很有优势的。陈铭被马薇薇一直用“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调侃成奇葩说的爱神。

陈铭也是一个很会上价值的选手,他很会用学术的方法来拆解题目,也会用感情来打动观众。参加多季奇葩说,我们可以看到他就是为了当奇葩之王来的。第五季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对陈铭有利。决赛中他们战队虽然输给了颜如晶战队,但是奇葩之王的对抗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第六季的奇葩之王属于詹青云。

我们要非常感谢邱晨,是她拉着刚刚毕业的詹青云和庞颖来奇葩说第五季。我们看到一个比马薇薇还理性,一个比邱晨还有学识的超强辩手。詹青云刚来到奇葩说就非常惊艳。我们看到她不仅仅学识出众,而且辩论功夫超强。

詹青云唯一的缺点就是太把奇葩说的舞台当成辩论舞台。这里不仅仅有辩论,而且需要接地气。再高端的理论,如果不和现场观众做互动交流,就仿佛是空中楼阁,就仿佛无法撼动观众的内心。而奇葩说的观众并不是只有逻辑正确才会投你的票,也有很多观众会被情感带走,就算表明上看正方辩题无比正确!熟悉这个舞台,詹青云用了整整第五季一季的时间。

第六季奇葩说,詹青云卷土重来。第六季每一场辩论,当詹青云和黄执中战队发生对抗,那就是一场神仙辩论。我们甚至担心,如果两队进入决赛该如何精彩。然而,赛程给我们一个大大的嘴巴。黄执中战队被几乎就要全军覆没的薛兆丰战队击败,第一个被淘汰出局!詹青云战队最后不仅仅获得最后的胜利,而且詹青云加冕奇葩之王!

三、奇葩说辩论题目大全

奇葩说到如今也已经七季了。其中辩论的内容主题不乏当今热点:如 假如妻子年薪百万,丈夫是否选择承担家庭煮夫的责任、再或者 与前任分手后是否会利用他的人际关系等等,没有一个不令我们反思:假如我们此刻正面临这个问题,置身于那个环境,我们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四、奇葩说辩论题目汇总第七季

奇葩说第七季第18期的辩题是:“20岁有个一夜成名的机会,你该不该要?”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这个辩题,严格意义上都不能算辩题,只能说选题水平堪忧。任何不违反道义的机会都不应该用”应不应衡量,最多说要不要,而且他居然连个先决条件的阻碍都没有,就仿佛是惊喜来的太快让人闻到了一丝骗局的味道。

我的观点是,问你自己想不想,而不是应不应该,我只能说没有什么不应该,这是一个只需要问自己的问题。你要怎么看待“成名”的副作用,一时璀璨,迅速湮灭,或者迷失初心,这些都不是因噎废食的原因,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也只分人。有少年成名现在一如往昔者,也有少年成名迅速暗淡者,而心态只在乎于自己。实际上,选择一夜成名的人就要做好自己有一天会不红的心理准备。另外一夜成名并非必然走向堕落,这两者根本就没有任何关联性。我们看过太多之前大红大紫的人跌落神坛,时常感叹人家“红极一时”与现在判若云泥,或略带嘲讽,或喜闻乐见。但是那些被我们嘲笑过气之人的生活远比我们好,那些想象不好也许只是我们无聊生活的一丝消遣罢了,又何必当真呢。

我觉得这个辩题中的成名机会如果单纯把它想象为娱乐圈的三俩事是非常狭隘的,像马东说的是很自负的,可以扩大到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李诞说的角度非常实在,你就把辩题理解为一个不违法犯罪,不伤害他人还能干点什么的机会,为什么不呢?要是我,我肯定要啊,这个没有啥自己比别人厉害不厉害的,我就是觉得这就是单纯的幸运。

我觉得这场辩论唯一抓到关键点是陈铭,关键词确实是机会,抓住“机会”这一点反方是无力辩驳的,表扬陈铭,他这场听的还蛮认真的。机会并不代表结果,你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不代表着你一定能一夜成名,本来就是个中性的词。而场上几乎所有辩手都在说“一夜成名”之后的后果。

五、奇葩说辩论题目第七季

奇葩说第七季渣男是在第十六期。

《奇葩说》是一档融入辩论元素的节目。节目由马东主持,并邀请了蔡康永、金星、罗振宇、张泉灵、高晓松担任导师。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

《奇葩说》包括:《奇葩说第一季》、《奇葩说第二季》、《奇葩说第三季》、《奇葩来了》、《奇葩说第四季》、《奇葩大会》、《奇葩说第五季》、《奇葩说第六季》、《奇葩说第七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