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员的谈话与一般的谈话区别是什么?

演讲与口才 2023-03-18 13:43 编辑:admin 254阅读

一、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加强「空巢青年」心理健康建设?具有怎样的意义?

“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这是网络上对“空巢青年”的调侃,却也是不少在大城市漂泊的独居者的真实写照。


“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居住(主体以租房为主)的成年人群体。他们很多背井离乡,独自在大城市奋斗打拼。


据民政部数据,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有统计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都市空巢青年最多的地方。


离开父母亲人提供的舒适区,选择自己闯出一片天、独立生活本是一件勇气可嘉的事。空巢青年也大多身体健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他们似乎与社会学重点关注的“脆弱人群”(Vulnerable Population)并没有太大关系。比如:他们不像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那样正处于需要帮助的阶段,却无人看护。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社会问题发生在在这一本来关注度并不那么高的群体身上。“空巢青年”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


“空巢青年”难题


独居的生活方式是空巢青年的主要特征,但安全问题随之而来,近期曝出的一系列事件大多与此有关。


---最近令无数人遗憾叹息的“货拉拉事件”是个典型案例:23岁的单身女孩,一个人深夜搬家,却因与货拉拉司机缺乏沟通和信任,最终发生跳车身亡的悲剧。


---今年在北京过年的一位独居女孩,大年初一因浴室门锁出现问题,又没有携带手机而被困浴室长达30多个小时。她累了睡马桶、渴了喝自来水,最后反复敲击管道,终于引起邻居注意,才得以脱困。


---2019年,一位39岁的知名网文作家,骤然去世,因为独居,家人朋友不在身边,这件事10天后才被人发现。


有许多独居者,过得小心翼翼:不敢给差评,不敢与人争执,遇事能忍则忍,就是因为自己一个人,“怕被事后报复”。


一部韩国电影《门锁》中的女主角赵京敏代表了部分空巢青年的生活状态。她会不定期地更换自家智能锁的密码,会在家里放着男人的衣服和用品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生活在北京的一位独居女性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她生活非常警惕。晚上如遇加班,一个人回家,会尽量走灯光明亮的大路,避开靠近马路的地方,而且手机不离手,方便随时报警。


进电梯时,如果有陌生男子,她会随意按个楼层,等电梯里的人走开,再去搭乘一次电梯,回自己所住的楼层。


她的所有快递收货人都是“XX先生”,甚至也如上述电影中一样,不时会在门口放双男士的鞋子,“防止被坏人盯上”。


除了安全顾虑外,空巢青年被谈论最多的标签是“孤独”。


很多人每天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购物;一个人回家;有时候还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看病;一个人搬家……


当然,有的人享受独自生活的自由;但也有很多人感觉孤独寂寞。


文艺青年感叹:“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犀利青年嘲讽:“孤独得像条狗,我和Siri是好友”。


还有人无奈:“下班之后虽然打开各种社交软件,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朋友。”


关注身心健康


近年来,因为独居群体的壮大,一些嗅觉敏锐的商家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一人食”餐厅悄然兴起;迷你小家电火速走红;火锅店推出单人套餐,甚至在消费者一个人就餐时,在对面放个玩偶给予陪伴。


但在挖掘单身经济潜力的同时,专家呼吁,关注“空巢青年”的身心健康和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十分关注“空巢青年”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他的提案就与此有关。胡卫表示,近年来空巢青年人数持续攀升,主要带来两大问题:一是“空巢青年”群体中出现身心问题的人群增加。


饿了吃外卖、饮料奶茶当水喝、熬夜加班、追剧、玩游戏……独居生活很爽,但也让一些青年人提前患上诸如: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老年病”,甚至越来越多人年轻人面临“猝死”的危险。


在心理方面,胡卫表示,空巢独居的生活方式,相对缺乏家庭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支持;存在着缺乏情感寄托,有孤独感、空虚感等问题。记者了解到,不少都市单身青年因为孤独感太强,工作压力太大,患上了抑郁症。


二是持续攀升的“空巢青年”人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婚率和生育率,这些都对未来影响巨大。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澳门大学城市顾问叶炳权也建议对“空巢”开展专题研究,从而探讨适当的支援措施和配套服务。


叶炳权表示,社会较多讨论的仅是由空巢青年现象衍生的所谓‘孤独经济’、网络商机和虚拟社交感,未有深入探讨如何提升该人群的身心发展、精神卫生和社会参与等需要。”


叶炳权认为,长远而言,这不单会影响到个人的心智发展、精神卫生,以及未来的家庭观,个别也容易受网络文化影响,潜移默化地扭曲了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深度|你是“空巢青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