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于高中。
想借这个问题,反向从老师的角度谈一谈,当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时,家长和老师怎样的沟通方式最有效。
日常的家校交流,大部分家长都能完成和配合得很好,这里暂不多说。我这篇想谈的是,当我们对老师的工作态度及方法,或者对老师在某件事上的处理方式不能完全认同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去和老师沟通。
一部分家长来校找老师沟通,一进办公室就充满敌意、怒气冲冲,从第一句话就很不友好。还有一部分家长来校找老师沟通,在一通情绪输出后,直接命令式地提出诉求。这两种家长,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都出现过。老师是专业人员,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老师会以相对专业的态度与方法去解决每一个工作问题,但是如果家长本身带着一种对抗或者充满防备的心理和老师交流,问题的解决多半会受阻。
当孩子在学校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需要家长帮助和老师沟通时,作为老师,我想提出以下几点沟通方法上的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陈述事实
陈述事实,是如实讲清发生的事情,最好简明扼要,就是让老师知道,我今天是为什么事来找您。陈述过程中尽量不带情绪,更不要带个人的猜测或结论,只讲事实本身。
第二,说出感受
在我们讲清事实之后,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说:“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我觉得很难过”或者“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我有一些担心”,再或者“这件事让我暂时觉得没办法理解”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说出感受”变成对老师的斥责,比如:“我听说这事儿气得不行,这叫什么事儿啊!你们是怎么当老师的!”等等。
第三,提出观点
说出感受之后,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我能理解老师的初衷,但我认为这件事其实不止这一种解决方式。这种解决方式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怎样怎样的负面影响(或者是已经对孩子产生了怎样怎样的负面影响)我相信这也是您不希望看到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提出观点,不要变成说服教育。
第四,讲明诉求
提出观点之后,直接讲明自己的诉求,也就是你这次来找老师,希望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比如说:“我这次来找您,是希望咱们能共同找到一个更好的办法,一起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件事”等等。
第五,听老师讲
完成前面四步之后,我们还要静下心听老师讲,看看老师的观点是什么,双方是否存在着一些误会等等。
第六,交换观点后,协商达成共识
在与老师交换各自观点之后,我们可以共同商议一个解决方案,家校配合,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明白,无论你认为孩子在学校的问题有多么严重,你找老师沟通的目的,都是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吵架,或者教老师做人,更不是去解决这个老师本人。选择最简单明了也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可能会帮助你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
如果遇到一些确实有违师德的老师怎么办呢?
情节不很严重,或者有可能存在一些误解的,可以先找老师本人沟通。
情节严重的,或者与老师本人沟通后无效的,可以直接去找老师的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假如投诉无果,或解决方案不能让你满意,可以一级一级向上找,事情总会解决。即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位老师”,我们也要尽量保证自己每一次和校方或者教育部门的沟通是友好且有效的,尽量不要发泄情绪,因为大多数时候没有用。任何事情都一样,如果我们是对的,我们没必要发脾气。有事说事,有理讲理;如果我们是错的,我们没资格发脾气。有错认错,有罚认罚。
最后,完成和老师的沟通并达成共识后,还有关键一步,就是和孩子沟通。
这种沟通一定是友好且平等的,要关注并且注意保护孩子的感受。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认真分析这件事,这件事中,我们的问题在哪里,老师的问题在哪里,老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比如急于帮助你纠正错误,没有注意态度或者方式方法等)然后告诉孩子我们是怎么和老师沟通的,老师的回应是什么,最终的结果如何。
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孩子的顾虑。让孩子明白,我们找老师是去解决问题,但我们没有吵架。现在这件事情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或者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很多孩子常常会因为知道了家长来找老师反映问题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大部分孩子都很害怕老师和家长产生分歧甚至矛盾,如果孩子认为我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吵架了,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心里多半会特别沉重,也会感到害怕和焦虑。有一部分同学,甚至会因此厌学。
所以我们找老师沟通问题的时候,也要尊重并且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与真实心声,不要让孩子为这件事产生压力。
大部分老师和家长,都是抱着同样的初心与目的并肩前行的人。但即使如此,我们也难免在共同前行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误解或分歧。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最好都不把老师放在自己的对立面,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学校或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最有效的解决。